有位老板問:
隔壁開了三年的牛肉館現在經營遇到了瓶頸。他家的牛肉都是真材實料量也非常足,湯汁也都是骨頭湯熬制而成,不是其他店里用添加劑調的,這樣帶來成本比較高,售價卻不高。冬天生意尚可,天氣變熱營業額直線下降,現在考慮轉型,有沒有好的建議?
我不認為這是天氣的影響,主食類的生意天氣的影響不會很大,他的產品不錯,價格合理,生意不好,我認為是運營出了問題。
如果是運營做得不夠,那就調整和加強都會得到改善,沒必要轉型。意識到這個問題很重要,假如不明白是因為自己的運營出了問題,而是想通過轉型解決問題,那下一個生意還會出現一樣的問題。因為不管是什么生意,不管是開店還是開公司,運營要做的事情都是相通的。
那我分享一下一個店的運營主要包含哪些工作:
第一,宣傳推廣。這是老板開店之后的長期主要任務,特別是位置不好的,特別是新店起步階段。無論你的產品多么牛逼,無論你的性價比多高,都需要主動去告訴別人。在一個供過于求,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可能從來沒有注意到你,甚至消費完轉身就把你忘了。這就需要你的宣傳不僅經常有,而且是持續有,讓不知道的人知道,讓知道的人不忘記。
這就是為什么我一直建議讓開店的老板要把店面微信建立起來的原因,把線下顧客都變成微信好友,通過朋友圈把店面品牌人格化,讓店成為顧客生活中的一個朋友。朋友圈品牌人格化具體怎么做,可以看看之前微信運營的文章。
第二,研發新產品,產品更新換代,不斷優化產品組合。產品是一個店的價值輸出載體,永遠是老板工作的中心。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因為老顧客會喜新厭舊。一個店理想的產品結構是這樣的:有靈魂產品,這個產品是一個店的特色,也是核心競爭力,靈魂產品有一批忠誠粉絲。同時有搭配產品,搭配產品會讓原有的粉絲有更多選項,進而忠誠度更高,一個店良性循環。
昨天寫騰訊的一篇文章很火,其實騰訊的產品體系里面也是這樣,社交產品比如微信和QQ是他的靈魂產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然后騰訊利用這個基礎收購或者入股了很多其他品牌,比如58同城,京東,美團,唯品會等等,這些就是他的搭配產品。
蘋果的產品體系有一樣的,手機是靈魂產品,后來的ipad,iWatch都是屬于搭配產品。
我店里前兩年只有主力產品,覺得要精而不做雜,后來感覺顧客忠誠度反而下降了,于是開發了相關品類的搭配產品,老顧客一個個都回來了,并沒有因此影響主力產品的銷售,而且產品組合的升級換代可以更加適應市場的發展,我們基本上保持著每個月有新品上線,顧客活躍度非常高。
這段時間我們準備上架的一款新品在朋友圈里發起了新品測評的報名活動,本來就需要十個名額,后來有150多人報名參與,對于一個小店來說,非常火爆了。
第三,執行促銷活動。昨天剛談到,小店的活動推廣不需要創新,因為現有的各種促銷活動已經夠用了,我們需要的找到幾種適合自己生意的促銷活動,并且把這幾種活動運用得爐火純青,別人發單轉化率可能1%不到,你通過完善各種細節,做到5%,那就相當牛逼了。
再回到微信運營,很多促銷活動都可以在微信里做,省時省力,微信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個跟顧客的溝通渠道,更是一個小店運營平臺。
老板在一個店穩定之后,不要做太多具體的工作,把能交出去的事情都給員工做,把自己騰出來干更重要的事情,就比如上面運營的3個事情:宣傳推廣,研發新品,促銷活動。
而且,老板要干的事情遠遠不止運營,還更比運營更重要的工作,比如一個店戰略的思考和調整,不要覺得這個東西很虛,“選擇大于努力”大部分人都認可的吧,戰略其實就是選擇,結合自己的優勢,結合市場的競爭,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而戰略的選擇都不是一兩天完成的,是日常的思考和觀察的結晶。
開店筆記公眾號所有文章的音頻在喜馬拉雅FM“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