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餐廳吃飯遇到一款美味的菜品,回家后買了餐廳同樣的食材想要自己動手復制,但是不論自己如何努力,口感卻也總是差那么一丟丟,這并非你廚藝不精,而是缺少了餐廳調制好的秘方—復合調味料。
為了讓顧客在家也能吃到餐廳一樣的味道,越來越多的餐廳選擇將復合調味料單獨出售,比如海底撈、呷哺呷哺及一些地方性小火鍋都紛紛把火鍋底料擺上店門口來銷售。火鍋底料是火鍋的靈魂,跟好友吃完火鍋,再順手捎上兩包底料,美滋滋。
餐企盯上了調味料這塊蛋糕
調味料具有快消品的屬性,從經驗來看,通常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是從超市、小賣部購買,但是,從數據來看,調味品最大的市場卻又有些反常識。
在2019中國調味料投融資高峰論壇上,方正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高級分析師劉健中提到一個數據:調味料的渠道方面,餐飲渠道占總銷售的45%,家庭消費渠道與食品加工渠道占比分別為30%、25%。餐飲量大而穩,易守難攻。
中國產業信息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調味料市場規模達3300億元,餐飲占到調味料如此大市場份額,餐廳門店即是成熟的渠道,面對這么大一塊蛋糕,餐企“跨界打劫”做賣調味料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圖片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業用途
與此同時,在“萬物皆可零售”的概念下,調味品行業也開始嘗試渠道創新,借道餐廳門店尋找新的增長點;對餐飲業而言,調味品是天然適合零售的增長突破口,雙方一拍即合。
調味料餐飲渠道孕育“新外賣”
相比通過電商、商場渠道,顧客在餐廳門店購買鏈條更短更直接,線下餐飲門店是天然的零售觸點,自帶品牌效應。
在門店用餐本身就是一次“試錯”的過程,餐后很多顧客也常會咨詢是否可以銷售底料,此時店員可以直接引導至公眾號自營商城購買,還可以加入商家粉絲群,獲取優惠券、新品優先品嘗等活動,后期顧客也可以通過公眾號下單,餐廳送貨上門,商家節省第三方平臺的抽傭費用,粉絲購買更優惠。
私域流量助力調味料營銷

調味料是高頻的需求,用戶消費頻率較為固定,商家利用好微信群打造私域流量,做好客情維護,促進多次復購。即便是門店銷售也要推薦顧客使用小程序購買,好處是方便做好數字化管理,在后臺能夠根據用戶消費的時間、口味、頻次等記錄,定期推薦合適的產品。
商城不僅是銷售的窗口,還能作為拉新、裂變的利器。以拉新為例,排隊網微商城可以設置多人集福單,贏取半價或者免單資格,顧客邀請多名好友加入活動,幫助餐廳拉新裂變;
點餐前玩一下大轉盤抽獎,抽取當天的霸王餐、優惠券,顧客得到實惠又玩的開心。
還可以將商品上架到微商城分銷,顧客作為消費者,自己購買很實惠,也可以變成分銷達人,隨手分銷產品,獲得傭金。從而實現用戶多渠道,多層級,多形式的產品推廣。
后疫情時代,餐飲企業朝 “堂食+外賣+自營商城”新零售轉型的意識更加明確。與其在各大平臺拼價格,不如專心運營好私域流量,提升服務質量,給顧客留下完美的購物體驗,讓顧客成為門店的粉絲,商家省掉的平臺傭金,都可以補貼到營銷中來,回饋顧客,實現餐飲經濟“內循環”。
END
推薦閱讀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