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說要向那些跨越周期盈利的一線實戰派學習,那么應該向他們學習什么?目前餐飲行業的培訓市場,大多數都屬于“經驗的分享”,也就是請行業大咖來分享他們做得好的那些經驗,但遺憾的是,基于經驗的學習,多半都會落空,最后變成無效學習,為什么?
經驗要有價值,有一個前置條件,那就是產生經驗的基礎不能改變,比如微博運營,它確實對餐飲產生過價值,也有很多人因此而積累起很多運營微博的經驗,但當微博勢能走弱,進入微信公眾號時代時,微博運營方面的經驗可能就失效了,一樣的道理:圖文時代的經驗,在短視頻時代,也失效了!
因此,隨著消費需求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餐飲運營經驗也會不停的失效,一切基于經驗的學習,都會變得無法貫徹落實,基于這個原因,餐飲創業者如果想學習的話,不能盲目學習別人的經驗,而應該學習行業的基礎邏輯,這就衍生出一個新的問題,什么是行業的基礎邏輯?餐飲行業有這樣的東西么?
我認為有的!!!
所謂基礎邏輯,是餐飲人不管懂不懂,都要遵循的基本條款,遵守這些條款雖然不一定能做成功,但不遵守就一定會失敗,或者只能獲得暫時的意外成功,那么到底什么是基礎邏輯?它需要符合“四個通用”:通用于所有時代、通用于所有品類、通用于所有老板、通用于所有市場,下面分別說明:
1、通用于所有時代
所謂基礎邏輯,必須要是在餐飲發展的任何時代和階段都適用, 現實中,很多在某個階段很輝煌的餐廳,過幾年到下個階段就沒落了,表面上看,是這些餐廳沒跟上時代步伐,或者是老板分心于其他事情了,但實際上呢?
是因為它們沒有遵循行業的基礎邏輯,或者違背了基礎邏輯,原有的方法失去作用,懂餐飲基礎邏輯的人,知道如何應對每個時代和階段的不同,根據變化而相對應的調整方向和方法,能做到在各階段都穩定而持續盈利。
2、通用于所有品類
所謂基礎邏輯,必須要通用于餐飲行業的所有品類,不能是正餐有用,而在快餐上就沒用了;也不能是江湖特色餐飲有用,正統酒樓餐飲就失效;不能是經營龍蝦有效,而經營烤魚就失效了,作為基礎邏輯,它要通用于行業的各個品類,任何一個產品都能合理解釋。
現實中,有些餐飲人烤魚做得好,做其他品類的子品牌,卻怎么做怎么失敗;有些集團性大公司,他們主業的特色餐飲做得很好,但做快餐卻并不理想,遭遇多次失敗,因此,餐飲行業跨品類經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幾乎都會遇到困難。
懂餐飲基礎邏輯的人,不會做看不懂的事情,更不會做明顯錯誤的事情,遵循基礎邏輯后,能看懂各品類之間的差異,決定會很明確:要么風險不可控而選擇放棄;要么心理有底,然后有節奏的開始,相對來說,成功的幾率大很多!
3、通用于所有老板
所謂基礎邏輯,必須要通用于所有老板,而不能是某些特定屬性的老板有用,比如:有資源和人脈的老板有用,而沒資源和背景的老板失效;性格外向的老板有用,而性格內向的老板失效,女性老板有用,男性老板失效,這些都不行,基礎邏輯必須每個老板都能通用。
現實中很多老板的方法都無法通用,拿我自己舉例,我從2009年就全程記錄自己的創業過程,十一年來寫了超過500萬字的創業日志,豪蝦傳和我個人在餐飲上的成績,與這些創業日志有很大的關系,但這方法能通用于其他老板么?很明顯不行的!所以它不是基礎邏輯!
4、通用于所有市場
所謂基礎邏輯,必須要通用于所有市場,不能只在特定市場才有用,比如:不能是人口千萬的大城市有用,而人口幾十萬的小城市就失效;不能是國內市場有用,到國外市場就失效了,不能是封閉市場(高校,機場)有用,而開放市場(街鋪,社區)就失效。
懂餐飲基礎邏輯的人,可以針對不同的餐飲市場,制定差異化的開店策略:市場變化,經營方法和策略也跟著變化即可,不再胡亂的拿一個方法到處去套用,去除經營中的很多偶然性和隨機性,而盡可能的找到更多確定性!
只有滿足上述四個通用性,才能被稱為“行業基礎邏輯”,只有弄懂這些基礎邏輯,才能真正搞懂餐飲是怎么回事,實現跨周期,跨品類,跨老板和跨市場的長期經營,也只有弄懂這些基礎邏輯,才能看得明白創業的風險和危機在哪里?提前評估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基于這些原因,餐飲創業者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經驗有時效性和偶然性,經常會失效,創業者應該學習行業的基礎邏輯,通過各類餐飲現象,探尋背后的本質,從學習“是什么”,過度到探索“為什么”,這是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的區別!
這就是我認為餐飲人應該學習的東西!
未完待續……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