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停牌兩年的匯源果汁欲“復牌”,果汁大王還能東山再起嗎?

     

    11月4日晚間,港股公司匯源果汁(01886.HK)發布公告稱,就申請公司股份在聯交所恢復買賣所載的復牌條件,即:

    ?

    1.對相關貸款進行法證調查、公布調查結果,并采取合適的補救行動;

    ?

    2.進行獨立內部監控審閱,以及證明公司已有足夠的內部監控系統;

    ?

    3.證明管理層在誠信上并無監管機關需合理顧慮的地方;

    ?

    4.公布所有欠缺的財務業績,并說明任何審計修訂;及

    ?

    5.通知市場所有關于公司的重大資料。

    ?

    匯源果汁認為,在這五項復牌條件中,僅有第4項復牌條件仍未獲履行,而其他復牌條件已獲履行。

    就第4項復牌條件而言,新任核數師中匯安達會計師事務所(中匯)預期截至二零一七年及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經審計財務報告將于今年年底左右提供。中匯預期截至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經審計財務報告將于明年年初提供。

    ?

    此外,匯源果汁披露稱,上市覆核委員會覆核聆訊將于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九日舉行,而公司現正為聆訊準備相關資料。

    ?

    自2018年4月3日,匯源果汁因涉及匯源集團違規借貸42.82億元關聯貸款,一直停牌至今已有兩年多時間,如今通過積極的內部治理與整改動作來謀求“復牌”,從資本市場角度而言并不難理解:“上市公司保持上市地位非常重要,這涉及公司的資產流動性問題,也是股東利益所在。如果失去上市公司流動性,公司資產和股東資產流動性大大下降,會影響資產估值和交易,還會導致公司資信評級下降,市場形象與信用下降,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市場交易、融資和運營。”有券商人士如此認為。

    ?

    但資本市場上的“曙光重現”,能否照亮匯源果汁在消費市場上的未來?目前看來,昔日的果汁大王將面臨的市場挑戰,恐怕比在資本市場上達成“復牌”條件的難度更大。

    (圖為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

    已停牌兩年的匯源果汁欲“復牌”,果汁大王還能東山再起嗎?

    品牌老化,市場漸被競品蠶食

     

    一度被譽為中國“果汁大王”的匯源果汁,在中國飲料工業發展史曾經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匯源果汁官網顯示,匯源集團1992年從山東沂蒙區起步;2007年,匯源果汁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匯源果汁招股書顯示,匯源曾在中國百分百果汁市場占有份額超過40%,成為中國百分百果汁及中濃度果蔬汁的龍頭生產商。

    ?

    但遺憾的是,在過去的五年,雖然高濃度果汁這樣主打健康概念的產品,以及有機、功能性飲料、水、咖啡等有比較好的成長,但匯源果汁的產品、包裝、營銷渠道都已經落伍,這些短板讓它難以將市場龍頭的品牌優勢發揮出來,成長速度遠不如新進入者。

    ?

    甚至,匯源果汁“以肉眼可見”的滑落態勢,從其過去幾年其發布的財報里就能體現。財報顯示,匯源果汁的利潤高點在2007年,當年歸屬普通股東凈利潤6.4億元,其后利潤額大跌至8894萬元,2014年虧損1億元,2015年虧損2億元,2016年利潤也不過1300萬元,與2007年6.4億元利潤的巔峰時刻再難以相比。

     

    已停牌兩年的匯源果汁欲“復牌”,果汁大王還能東山再起嗎?

    同時,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匯源純果汁市占率第一,但份額已從2017年的45%下降至35%,在中濃度果汁領域,匯源份額從2017年的26%下降至21%。與此同時,農夫、味全等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都有大幅提升。

    ?

    加華資本副總裁羅子龍分析認為,果汁飲料等可選消費品的經營邏輯是,“要隨著消費群體、消費習慣的變化而調整,針對新消費群體進行產品、品牌和營銷升級,如果還是傳統思維,很容易落后。”

    ?

    目前看來,匯源果汁在資本市場上的動蕩對產品運營確實造成了明顯影響。從產品營銷角度分析,匯源主打的中高濃度果汁是高端產品,但匯源產品的營銷、廣告卻沒有針對一線白領等高端果汁產品的主流購買者去做優化設計升級,反而成為國內消費企業中比較早出現形象老齡化的品牌。

    ?

    產品包裝也給匯源減了分,匯源還在大量銷售大包裝產品,包裝風格過于陳舊,只能進入近年來成長不佳的大賣場渠道,銷售給價格敏感度高的中老年消費者。相比之下,味全等品牌的小包裝產品更容易打入近年來成長較好的便利店,接觸到眾多年輕消費者,他們對于價格的敏感度也更低。

    ?

    很顯然,曾經在央視打廣告,以一盒“大包裝百分百”果汁被消費者熟知的匯源,正在被一些年輕消費者遺忘,被更有活力的競爭者趕超。從今年開始,來自北京順鑫控股集團旗下的牽手果汁,悄然加大了對匯源果汁大本營山東市場的“圍追堵截”,匯源果汁“虎落平陽”的態勢已然呈現。?

     

    已停牌兩年的匯源果汁欲“復牌”,果汁大王還能東山再起嗎?

    渠道問題仍是發展瓶頸

     

    “匯源的產品已經不匹配現有的消費習慣和購買渠道,銷售最好的1升裝100%果汁和2.5L的果肉系列都不可能在如今比較火爆的便利店渠道售賣。而2.5升果肉系列的主力渠道是城鄉結合部、鄉鎮、三四線城市等,1L百分百主要在一二線城市的KA渠道。”有經銷商如此認為。

    ?

    一直以來,在線下渠道廣受線上沖擊的背景下,便利店是受線上沖擊最小、成長最好的線下渠道,過去幾年保持了10%-20%的增速。然而,匯源的主要渠道是受線上沖擊最大的大賣場,以及夫妻老婆店,其競爭對手味全、農夫等,便利店渠道優勢很強,味全在上海、浙江等華東地區便利店的優勢尤為突出。

    已停牌兩年的匯源果汁欲“復牌”,果汁大王還能東山再起嗎?

    而即便是匯源果汁曾經倚重的餐飲渠道,如今也不再“吃香”。“這幾年匯源果汁明顯市場投入‘縮減’不少,餐飲渠道上匯源果汁產品的競爭優勢不再明顯,畢竟大部分消費者在餐飲渠道消費果汁飲料的品牌敏感度并不高,而經銷商和餐廳更愿意把推廣力度更大、利潤空間更大的產品賣給消費者。”河南經銷商雷先生告訴《食評方》。

    ?

    事實上,早先就有媒體報道,便利店是匯源嘗試多年,一直想發展但沒能發展起來的渠道。但有食品飲料業人士表示:“要在便利店渠道破局,一方面需要適應便利店的產品、營銷策略,比如適合便利店的小包裝、年輕化的產品,以及與之配套的品牌營銷,這是匯源的短板,品牌做不好很快就會被淘汰,因為便利店能陳列的產品少。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承擔早期的投入,便利店成本高、對產品的毛利要求遠遠高于其他現代渠道。”

    但匯源果汁一直在考慮是通過自己的直營,還是通過重要經銷商去做便利店,以及以什么機制去承擔早期投入,有過搖擺,這么多年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渠道管理模式。”這位食品飲料業人士說。

    ?

    一直以來,許多業內人士就認為,匯源果汁的渠道建設就是一個明顯的短板問題:“在可口可樂提出收購之前,渠道體系就是匯源試圖解決的一個問題。從營銷總部制、事業部制、大區制、銷售子公司制到專賣店制,在不同模式間切換,卻都淺嘗輒止,缺乏穩定性、連續性。

    而2009年中國商務部否決可口可樂以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一案,更是讓匯源果汁的的銷售渠道元氣大傷——為配合可口可樂的收購,匯源在2008年曾裁撤原有銷售渠道。收購案失敗后,匯源的銷售渠道不得不重建。

     

    已停牌兩年的匯源果汁欲“復牌”,果汁大王還能東山再起嗎?

    對于快消品企業而言,渠道實力直接影響著企業推新的能力。這幾年,匯源果汁也嘗試實施產品多元化戰略,但受制于渠道局限與營銷實力,在蘇打水、氣泡飲料、功能飲料、乳酸菌飲料等多個領域嘗試過之后,并未給市場留下有影響力的新品。

    ?

    品牌與渠道老化的陳年痼疾尚未根除,近兩年又面對資本變故與經營之困,無疑是匯源果汁未來重啟之路的最大隱憂。

     

    品牌力仍在,但前路崎嶇

     

    盡管面臨危機,但匯源果汁在中國中高濃度果汁領域仍然是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其品牌形象、銷售渠道和供應鏈都具有較高的價值。

    ?

    在去年年底,21世紀經濟報道發起的一次微博投票中,3.4萬人參與了投票,超過80%的網友表示喜歡喝匯源果汁。關于喜愛品牌的調查中,匯源果汁票數最多,在同樣是大家熟知的果汁品牌中也有競爭力,從另一層面也印證了匯源果汁的國民度。

    ?

    《界面》的報道稱:“今年2月15日,界面新聞走訪了位于北京南四環附近的2家社區超市,2.5L規格的匯源果肉多系列在貨架上售賣,一名超市人員稱,這款產品便宜(售價不足15元),往年銷售更好,今年因疫情導致大包裝產品整體銷售較差。”

     

    另一方面,中國果汁市場的規模與結構在過去幾年發生了較大變化。根據公開統計數據,2013至2017年中國果汁及果汁飲料產量保持在2400萬噸左右,2018年下滑至1589萬噸左右;但從市場零售額均保持在1000億元以上。

    ?

    另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果汁飲料銷量最大的是低濃度果汁飲料,2018年這一品類占果汁飲料整體零售額的83.76%;其次是混合果汁飲料,零售額占比13.06%;高濃度果汁零售額占比僅為3.18%。

    ?

    毫無疑問,果汁飲料的行業風向正從傳統的“量價齊升”向“價值競爭”轉變,果汁企業也面臨著產品結構優化、品牌升級的考驗。

    ?

    而這些,都是匯源果汁需要補上的一課。但更關鍵的是,面對自身越來越弱的造血能力,匯源果汁即使能成功“復牌”,還能重塑昔日輝煌嗎?

    ?

    2009年,經歷了被收購失敗后,匯源果汁首次出現了虧損,凈利潤為-0.99億元。雖然在朱新禮的力挽狂瀾之下,匯源果汁在2010年成功扭虧為盈。但從2011年至2016年,匯源果汁的凈利潤連續6年出現負數。據匯源未經審計的業績數據,截至2017年底,匯源負債總額115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51.8%。

    ?

    2019年4月,匯源果汁曾再度嘗試脫困。匯源果汁宣布計劃與天地壹號成立合資公司,匯源果汁以包括匯源品牌在內的資產以資產出資方式出資24億元,合作伙伴現金出資36億元,從而分別持股40%、60%。合資公司未來將負責拓展果汁飲料市場。然而,這個謀劃了近3個月的自救計劃最終也宣告終止。

    ?

    2020年2月12日匯源果汁公告稱,“為了投入更多時間處理其他事物,”創始人朱新禮及女兒朱圣琴已退出匯源果汁董事會,其中朱新禮辭去公司董事會主席等職務,朱圣琴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外界有猜測認為,朱新禮父女有可能是在為物色新的潛在戰略投資者而做的必要準備。對此,匯源方面未予正面回應。

    ?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快消品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匯源是一家仍然有比較大規模業務支撐和比較大市場份額的公司,香港資本市場也不會輕易放棄這樣一家行業龍頭,各種可能的努力應當還在進行中,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輕言其結局。

    ?

    正如匯源果汁前文公告里所述,企業已經開始履行多項“復牌”條件,如果能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結構重組,或者重獲復牌紅利,其未來仍具想象空間。

    ?

    “一些民族品牌,從飲料界的北冰洋、二廠汽水,到服裝界的李寧,公司將創新機會開放給內部創業團隊,或者經由新資本重新運作,抓住新消費潮流后,或許還有機會獲得二次成長。”上述資深人士認為。

    ?

    由此可見,匯源的衰落是資本運作與業務經營兩方壓力的疊加結果。要想扭轉市場危局,復牌只是一個開始,但匯源果汁更需要從改善經營業績基本面入手。

     

     

     

    ·END·
    ?
    ?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一招鮮,吃遍天!”洽洽推動每日堅果進入“新鮮”時代

    雙節棍”大戰,哪些品牌耍得風生水起?

    “三年上市”節點臨近,加多寶夢想照進現實了嗎?

    雙十一又來了,哪些食品品牌最會“寵粉”?

    雙十一大家都會把錢花在哪?京東大數據說清楚啦

    西麥食品發力冷食麥片,“燕麥第一股”重燃斗志

    速凍食品在上半年“解凍”,未來能否持續“升溫”?

    2020大考之后,香飄飄如何“重啟”發展新勢能?

    食品企業扎堆沖刺IPO,產業資本化進程再提速

    營業收入、凈利潤雙雙下降超3成,六個核桃還香么?

    代糖如何撩動食品飲料的“極樂點”?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057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16日 15:48
    下一篇 2020年11月16日 15:4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