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前言

    譚家菜是中國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乃清末官僚譚宗浚的家傳筵席,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又稱“榜眼菜”。

    譚家菜烹制方法以燒、燉、煨、靠、蒸為主,“長于干貨發制”,“精于高湯老火烹飪海八珍”。

    譚家菜第四代傳人劉忠

    譚家菜的形成

    “譚家菜”在形成的初期,只是作為一種家庭菜肴。

    清亡后,譚家逐漸敗落,但是在飲食方面,譚宗浚之子卻不愿意稍有收斂。但坐食山空,以后實在維持不下去了,便悄悄地承辦家庭宴席,但礙于面子,還不肯掛出“餐館”的招牌,不過生意卻日益興隆,有許多素不相識的人慕名而來,以重金求其備宴。

    因此,“譚家菜”便通過這樣的家庭小宴,而流傳到社會上來。漸漸地,“譚家菜”就成了歷久不衰的時尚招牌菜,故此,社會上曾一直流傳有“戲界無腔不學譚(譚叫天即譚鑫培)、食界無口不夸譚(指譚家菜)”的說法。

    1943,1946年,譚瑑青、趙荔鳳相繼辭世,小姐譚令柔主持、家廚彭長海掌灶,繼續經營。1949年譚令柔參加工作后,公私合營,彭長海(紅案)、崔鳴鶴(冷葷)、吳秀全(白案),搬出譚宅,至此,應該說由譚家人掌門的譚家菜畫上了句號。

    1945年,彭長海、崔鳴鶴、吳秀全參加國營企業,在果子巷經營“譚家菜”。自果子巷遷往西單“恩承居”,此時的彭長海也開始收徒傳技,以期發揚和推廣譚家菜了;1957年,西單商場擴建,“恩承居”并入“曲園酒樓”,自此一居兩菜。

    到了1958年,因過去的食客都是揮霍無度的達官貴人,建國后這些人大多銷聲匿跡,名貴菜肴基本就賣不動了,這使譚家菜別說發展了,連傳承都是問題了。就在這一年,周總理有一次西單承恩居飯館招待外國客人,了解了這一情況,隨即提議將譚家菜班子全部遷至招待國賓的北京飯店,

    那時候的北京飯店國宴大師云集,川菜有范俊康,湘菜有陸俊良,豫菜有侯瑞軒……譚家菜躋身其中為中外貴賓服務,歷史得到了延續,但此時已跟南海譚家沒什么關系。

    譚家家宴一脈相承的文化精髓,究竟還有多少內涵體現在譚家菜中?

    譚家的家宴一直輝煌到1943年譚瑑青去世前,而后由三姨太趙荔鳳與幫工彭長海打理。1946年趙荔鳳去世后,改由女兒譚令柔接管,家廚彭長海掌灶。但是,譚令柔在解放后參加了工作,所以譚家的家宴也就不得不停歇了,隨之也解散了家廚。

    譚家的家廚被解散之后,也得吃飯呀,于是譚家的家廚彭長海帶著師弟、師妹跑到果子巷開了個館子,以“譚家菜”為名號。

    彭長海雖然是掌握了譚家菜的樣式和味道,“長于干貨發制”、“精于高湯老貨烹飪海八珍”,但是譚家一脈相承的文化精髓,還有多少內涵體現在譚家菜中?

    只能用現在的一句行話來概括:有傳統,無正宗。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譚家菜門頭

    當然,譚家家廚烹飪的譚家菜,使得譚家菜走出譚家、步入社會,這確實是譚家家廚的功勞。

    譚家菜怎么到了澳門?

    上文我們講過,1945年,譚家菜的家廚彭長海、崔鳴鶴、等人搬出譚宅后,參加了國營企業,在果子巷經營“譚家菜”。自果子巷遷往西單“恩承居”,到了1958年,周總理在一次西單承恩居飯館招待外國客人,了解了譚家菜這一情況,隨即提議將譚家菜班子全部遷至招待國賓的北京飯店,而劉國柱大師的從廚之路,就是從北京飯店開啟的。
    劉國柱出生在餐飲世家,姑父擅長做淮揚菜,父親則主打上海菜,家庭環境的影響讓他從年少時就接觸烹飪。16歲時進入北京飯店,自此在北京飯店工作十幾年,從燒煤、清理爐渣的學徒做起,一直做到主廚。也正是這十幾年,讓劉國柱在譚家菜烹飪技藝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譚家菜結下了不盡的緣分。

    從學徒一路做到行政總廚,劉國柱認為進步離不開努力,以及勇于表現的膽識。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據劉國柱大師講,以前北京飯店內部辦廚藝比賽,其中一個項目是將全雞剔骨(他們剔一只帶骨的全雞,把雞肉去骨分出來,不能超過1分鐘),取肉后做成青椒炒雞丁,動作最快的廚師勝出,他當時就以3分1秒6的成績拿到第一。

    北京飯店是許多高官出入的場所,很多廚師一聽到首長來就躲得老遠,深怕端出去的菜長官不滿意。但劉國柱卻不怯場,心細讓他膽大,他總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水準以上的表現。資深的師傅因此欣賞他,首長也常在用餐后將他找來當面稱贊。一點一滴累積下來,劉國柱逐漸從廚房邊角走到了中心。

    在北京飯店工作十幾年后,劉國柱到北京貴賓樓飯店擔任行政總廚。如果說之前的經歷令他在譚家菜技藝上打下了堅實基礎,那么貴賓樓的工作才真正讓他打開了烹飪的視野。貴賓樓是由香港巨商霍英東參與投資建造的,按國際五星級飯店的標準進行設計,理念更具包容性和國際化,除了譚家菜,還有北京菜、川菜等菜系。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京花軒執行總廚劉國柱和其團隊

    貴賓樓讓劉國柱在烹飪技藝上有了飛躍性的發展,而令他在烹飪思想上得以完善和升華的,則是在香港的從教經歷。

    2003年,他受邀去香港,于中華廚藝學院任總教導員,教授中級班和大師班。在香港的六年,劉國柱的生活少了份廚房中的熱火朝天,卻多了份安靜思考的時光,教書的日子成為劉國柱很感謝的一段光陰。他說:“廚師很少有時間回顧和思考做了什么,而作為老師,我能有時間不斷總結、糾正。

    對于熱愛烹飪的人來說,榮耀的戰場終究是回歸廚房。2009年,澳門永利酒店為尋中餐名廚煞費苦心。當酒店管理層看到劉國柱寫的書,當即決定去香港邀請他來澳門。熱愛譚家菜的劉國柱表達了想繼續做譚家菜的想法。就這樣主打譚家菜的京花軒從此啟程了。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澳門地處中國南方,餐廳多以粵菜為主。

    但做譚家菜出身的劉國柱,打算在澳門延續譚家菜技藝。這個想法其實有風險,在粵菜風行的地區,推出完全不同的風味,有沒有食客欣賞,會不會有人買單,都是未知數,但永利還是放手讓他一試。

    事實證明,天地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

    京花軒剛開第二年,便摘得米其林一星,第三年起,便連年摘得二星,亦連續六年成為《福布斯旅游指南》五星餐廳。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澳門永利酒店京花軒大廳  

    劉國柱團隊做的譚家菜,以中餐里的小品類菜系,得到國際餐飲界認可,不僅是在澳門,在全世界米其林指南中,都不多見。

    由于譚家菜源于家庭菜肴,講究慢火細做,不同于普通餐廳出品,出于經營的需要,多是急火速成。

    而譚家菜最是要求急不得,一口好味,全靠時間和耐心獲得。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譚家菜出品的黃燜魚翅

    (2018年7月,攝于北京飯店譚家菜餐廳)

    京花軒的譚家菜怎么樣?

    【珊瑚白菜卷】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這道餐前小點,是用一片腌漬白菜裹著一小塊芒果,味道清奇。

    據說,這道著名的白菜卷是這么做的:珊瑚白菜卷是精致版的泡菜,不同于一般的腌漬,這里是先成型,再泡汁。

    1.白菜去老葉,去梗,燙熟,自然放涼,菜片捏成20公分見方,中心包卷住芒果。

    2.干辣椒切成絲,少油,小火,將蔥慢炒,加水,糖鹽白醋,嘗起來大甜大酸中微辣,,制作出“大甜酸汁”,自然放涼。

    3.用“大甜酸汁”腌過菜卷,經過約10小時浸泡后,上桌見客。

    這味道無法言說,須得親自品嘗,沒法意會……

    【茉莉海蚌清雞湯】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這道湯是京花軒的當家主打,也是譚家菜清湯的代表作。

    湯水清澈,味道卻不寡淡,清雞湯,海蚌和茉莉花的組合,讓這碗湯,鮮美中有豐富的層次,透出一絲清甜,明澈如水,湯味若甘。

    這哪里是雞湯,分明是時間的沉淀。

    【蟹肉黃燒魚肚】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蟹肉黃燒魚肚,和北京飯店的黃燜魚翅,異曲同工。

    也是京花軒的當家招牌,用的是譚家菜另一個法寶——黃湯。

    魚肚通常都是水發,而這道菜的魚肚卻是油發,用低溫油直接發制干魚肚,經過油溫的幾番變化,魚肚充分膨脹,內部呈現細密的蜂窩狀,準備黃湯的浸入……

    蟹肉和魚肚這對CP已經很鮮美,再加上濃醇的黃湯滲透,你想象一下……

    【京城清真烤牛肉配燒餅】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譚家菜雖長于做參肚鮑翅,但久居北京,也吸取了北京菜的精髓。

    這道牛肉配燒餅,就是典型的北京風味,京蔥牛肉倒也常見,喜的是在澳門,居然有如此酥脆可人的燒餅。

    裹滿芝麻的空心薄餅,塞進京味濃烈的牛肉,面對碳水化合物+脂肪,這對超級組合,除了流口水,就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了……

    【焦糖蒸蛋配漿果】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傳承而不守舊,譚家菜到了澳門,也作出了適應當地口味的改變。也許只有澳門這種中西包容、兼容并蓄的城市,才能容的下來自全球各地的美食,在這里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而現在能夠像劉國柱大師一樣,耐下性子,對工藝,對傳承,絲毫不馬虎的主廚,越來越少了;像京花軒一樣,不計成本,不惜時間,允許廚師堅守傳統,不斷創新的餐廳,也不會太多。所以,譚家菜來到澳門,花開永利,是幸運的。

    譚家菜的核心是湯

    譚家菜咸甜適口,南北均宜,調料講究原汁原味,制作講究火候足、下料狠,菜肴軟爛,因而味道鮮美、質地軟嫩、口感醇厚、綿潤本色、中庸和平。

    譚家菜自成菜系,講究原汁原味,有菜品近三百種,以發制烹調海味菜最有名。尤其是譚家菜中的清湯燕菜,更有其獨到之處。

    譚家菜最出名的,是湯。

    吊湯,是譚家菜的核心精髓。

    譚家菜對湯的要求非常之高,食材、份量、火候、時間和原則,都有嚴格的傳承和講究。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譚家菜的湯是怎么做的。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譚家菜濃湯的吊制

    譚家菜吊湯真正的秘訣在于“分項吊制”,即先用3年以上的老母雞(三黃雞)、鴨子加水吊成濃湯,干貝、火腿則是分別加水入蒸箱蒸制后取汁。

    做菜時,再將這兩種汁按比例兌入濃湯燒開,然后煨制原料。雞鴨、火腿、干貝這三種原料分別制湯的好處是:

    1.更易于掌握湯的濃度

    當湯汁不夠濃、香時,可以隨時兌入火腿汁或者干貝汁。

    2.營養不易流失、濃湯不易變質

    火腿、干貝都是含鹽的原料,采用傳統“一鍋煮”的方式,鹽分容易破壞整鍋濃湯的營養價值,而且容易導致濃湯變質,分開處理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3.原料能夠綜合利用

    傳統方式中,火腿、干貝在吊完頭湯后已經酥爛成碎末,無法繼續利用。而分開蒸制后,干貝還能取出撕成絲用做“干貝冬瓜”、“干貝鴨子”;火腿可以直接用于其它菜品。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吊湯詳細流程

    譚家濃湯(頭湯):

    1、將10只母雞(三年以上的三黃雞)、3只鴨子(兩年以上)宰殺去內臟,制凈后分別去掉脖子、爪子,將雞油取出留一半待蒸雞油時使用,另一半用于吊制此湯。

    2、80斤清水下鍋大火燒開,將整只雞、鴨及取出的一半雞油下入水中,繼續用大火燒開,然后改小火浸煮6小時,再換大火煮1小時,湯熬成后約剩40斤,此湯用于制作鮑魚、魚翅等高檔原料。

    二湯:

    1、取一桶,將篦子置于桶上,用勺子舀濃湯倒入篦子上,直至將濃湯全部取完。

    2、濾出的渣子再入鍋中,添清水80斤大火燒開,轉中火燒20分鐘,再換大火翻滾30分鐘即成。

    3、二湯最終能出40斤,色澤比頭湯白,但香味、濃度均不如頭湯,適合做遼參、牛鞭等中檔原料。

    毛湯:

    1、二湯吊完后,此時雞、鴨營養成份已基本熬盡,按照取頭湯的方式將二湯取完,渣子濾出放入鍋中,添入40斤水,開小火熬40分鐘即成。

    2、吊好的毛湯湯色呈奶白,香味和濃度最淡,適合煨制成本較低的家常原料。

    清湯:

    取10斤濃湯大火燒開,用木棍攪拌使濃湯旋轉,500克雞肉蓉混合2000克水攪散,放入濃湯中,大火燒開,然后改小火熬1小時,先用勺子撇凈上層的油,然后用上述方法取湯,即成茶色清湯。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大師點撥

    吊制譚家濃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三年以上的老母雞,雞種為三黃雞

    這種原料耐煮、油多,吊出的湯香味、濃度足,年數不足的雞則達不到這個效果。

    三黃雞市場售價約17元/斤,考慮到成本和當地的消費能力,我將三黃雞和本地散養三年以上的老母雞(7元/斤)按照1:1結合來吊濃湯,即10只母雞中,三黃雞、本地老母雞各5只,一桶濃湯能省50元,這樣吊出的濃湯香味、濃度略有降低,但對最終成菜效果幾乎沒有影響,反而與現代人追求清淡、低油的潮流相吻合。

    2.雞、鴨用于吊湯時要去掉爪子

    因為爪子膠質多、粘度大,容易導致湯汁過度粘稠,食用時黏口、不爽滑,可以將爪子用于煲牛筋等原料,以增加粘度和彈性;脖子部位淤血多,吊濃湯會造成湯色不純,可以制凈后用于吊毛湯,制作家常原料。

    3.吊濃湯的最后一個步驟

    大火煮制過程中,每隔10分鐘需要將木棍插入桶底,順一個方向攪拌,使湯、雞油、蛋白等完全融合,達到水乳交融的效果。

    4.取湯

    在取清湯之前,一定要打掉上面的浮油,此油不香,反而糊嘴、油膩,影響清湯的湯色和口感,因此需要撇去。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譚家菜兩個調味核心機密

    譚家菜的湯是要兌味的,而兌味所用的兩種汁,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干貝汁:

    500克干貝洗凈,入清水浸泡10小時至回軟,撈出放入托盤中加1000克純凈水沒過,覆上保鮮膜入蒸箱蒸3小時,涼透后干貝汁約有750克,倒入小瓶中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一個月。

    火腿汁:

    500克火腿刷凈,去皮、去油,剁成大塊,加入500克純凈水、適量料酒,不必覆保鮮膜放入蒸箱蒸(蒸的時間越長汁越多,至少需要蒸6小時),取出等待涼透,撇掉上層的火腿油(有腥味),將火腿撈出用于其它菜品,蒸好后的火腿汁應該剛好沒過原料,約500克,保存方法同干貝汁。

    揭秘 – 譚家菜(中國最著名官府菜之一 )

    大師點撥

    傳統方式蒸火腿時,要加蔥、姜等調料去腥。實踐證明,這樣蔥、姜味會遮蓋火腿的香味,所以我蒸火腿時只加入少量料酒。

    因為火腿蒸好、涼透后,會出現火腿油、火腿汁自然分層的現象,油浮于汁上。火腿汁無腥味,火腿油則腥味大,將油用手勺撇掉,腥味自然就去除了。

    老雞吊濃湯前,需要先將雞油取出,1只5斤重的母雞,最多能取出100克雞油。

    我們通常是將雞油“吊一半,蒸一半”,即一半雞油用于吊濃湯增加香味,一半用于蒸制后入菜。一般情況下,從母雞身上取出的雞油不夠用,我們會混合一些批量購買的塊狀雞油一并蒸制。

    雞油蒸制:

    從10只母雞身上取出約1000克雞油,吊濃湯用去約500克,將剩余雞油用清水洗凈,塊狀成品雞油用溫水洗凈(有助于塊狀雞油稍微融化),一并放入蒸箱中干蒸4小時,取出涼透后,放入冰箱冷藏12小時(亦可速凍2小時),雞油、水自然分層(約2/3油、1/3水,油浮在水上),取出雞油,用刀將水層刮去即可。

    大師點撥

    傳統方法是只取雞胸部位的油,認為雞屁股處的油有臊味而棄用,處理時是加入香料添水熬制,以去除雞油腥味。二我通常將兩處的雞油全部取凈,不加任何調料干蒸,蒸好后水、油自然分層,然后放冰箱冷藏讓雞油凝結。

    多次試驗證明,用這種干蒸法制出的雞油,腥味會凝聚在下層的水中,把這層水凍結后刮去,是最有效的去腥方法,雞屁股上的油腥味也被去盡了。

    譚家菜做菜兩條規律

    無論做什么菜,都是有規可循,譚家菜的規律在于:

    1.原料與湯的配合

    做譚家菜時,選用的都是高檔原料,因此煨制原料時,應選擇質量高的濃湯(頭湯)或者二湯,并根據原料特點,在濃湯(或者二湯)中兌入不同比例的火腿汁、干貝汁煨制。

    要求出鮮味的原料,多加干貝汁。比如“扣三絲”,入菜的原料是魚肚、發好的魚唇、冬筍,此菜主要提鮮味,因此煨制時,二湯中添加的干貝汁用量要多于火腿汁。位量配比為:500克二湯、15克干貝汁、5克火腿汁。

    要求出濃香的原料,多加火腿汁。比如“黃燜魚翅”這道菜,對濃香味要求高,發好的魚翅蒸制后,需要用頭湯煨入味,頭湯中添入的火腿汁用量,要多于干貝汁,位量配比為:500克頭湯、15克火腿汁、5克干貝汁。

    2.澆汁有配比

    需要澆汁的菜品如“黃燜魚翅”,魚翅按照上述配比煨入味后,走菜時要澆個汁,此汁比例較為固定。

    位量配比:頭湯(或二湯)、胡蘿卜汁、胡蘿卜油、干貝汁各10克,火腿汁5克、雞油20克混合燒開澆到魚翅上,口感香濃、不膩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覺得我們“好看”的

    請點擊此處↓↓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2889.html

    (1)
    上一篇 2020年12月6日 18:05
    下一篇 2020年12月6日 18: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