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即游戲,游戲即刺激,刺激即人生。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么練成的》一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曾說過一句話:“當我回首往事,我不希望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我希望我的一生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已經走過了階級斗爭的階段,年輕人的主要奮斗方向已經不是解放全人類了。當然,我們仍然需要做一個有理想有夢想的人。當代年輕人需要的是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奮斗。
木屋就是一個有夢想的企業,他的目標是千城萬店,我的目標是有我一份,所以,我就來到了木屋。
有了夢想,PK也就應運而生,PK是木屋持續向前發展的動力,PK即代表著競爭,有競爭就會有輸贏,贏的那一方會前進,輸的那一方的,可能面對的就是被淘汰的命運。其實在如今的市場經濟中,PK也無處不在,所有的社會形態都在被這只“看不見的手”所調控,優化社會的資源配置,這樣社會才會前進。雖然說可能有點殘酷,但是如果不PK,不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我們便會裹足不前,何談夢想。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PK貫穿木屋的方方面面。有員工每日的ABC評估,每月的ABC評估,酒水PK,值班PK,儲干PK,好餐廳PK,區域PK,各市場之間的PK。可以這樣說,在木屋的七大價值觀之中,原則是誠信,那么核心便是PK。有了PK,才會有緊張感,刺激感。
PK競爭其實并不難,為什么那么多人對PK望而卻步呢?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沒有建立自己的理智,沒有形成基本層面的世界觀,沒有真正有效的價值觀。
在木屋pk是怎樣一個成長路徑呢?當我們是一個新人,只需要在一個小團隊中PK掉30個人就能成為這里最優秀的員工,成為組長;
通過勤奮地工作,PK掉30個組長,我們就能成為前廳(廚師長);不斷學習,以自己的專業PK掉30個前廳(廚師長),我們就能成為店長。以此類推,在木屋,根據老隋的說法,我們在每一層都能做到最優秀,PK掉和你同級別的30個人的話,就能不斷向上攀登,一生PK掉240個人,我們就能到達人生巔峰。
這正是PK存在的意義,保持一顆PK的心,我們才能不斷前進。千城萬店,有我一份!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