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布《植物基肉制品》團體標準,讓植物肉風口再次引發熱議。
植物肉這一新興行業,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巨大的市場潛力不僅讓其登陸了肯德基、星巴克、麥當勞、必勝客的菜單,同時奈雪的茶、喜茶、百草味、金字火腿、雙塔食品、灣仔碼頭等品牌都紛紛涉足該領域。
植物肉,到底是什么
植物肉起源于歐美發達國家,這種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飽和脂肪,最大的優勢是沒有膽固醇。一般而言,人們獲取的蛋白質營養通常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如肉類和奶制品,但隨著肉類緊缺、畜牧業對環境帶來的危害,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的出現,人們逐漸意識到用植物蛋白來替代蛋白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而這種從植物中獲取的蛋白,不僅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還具有不少生理保健功能。
所以很多人目前口中所說的“人造肉”,實際上準確來講應該是“植物肉”。
簡單來說,“植物肉”使用的現代技術提升了擬真度,從口感和味道上來說更接近肉類。
盡管目前”植物肉”仍屬于新興市場,但從更長遠角度來看,植物肉在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美味的同時,也能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隨著全球人口不斷攀升、對糧食需求量越來越大,植物肉將是生鮮肉類的重要替代方案之一。
據相關報告,2019年植物肉產品在市值達1.4萬億美元的全球肉類行業中占比1%,但這一比例預計至2029年升至10%,屆時市場規模至少將達140億美元。
品牌紛紛“捧場”
近一年多來,植物肉作為“硅谷”新貴空降中國,在國內掀起一股素食浪潮。植物肉背后巨大的消費市場,讓眾多食品企業摩拳擦掌,都想分得一杯羹。2019年,國內植物肉及相關企業迅速增加至2000家。對此,Z-Rou株肉品牌創始人&CEO姚嘉誠曾說道,“這不是曇花一現,而是一場飲食變革。”
近兩年,西式快餐、中式茶飲、包裝零食、方便食品等各類型產品人造肉產品密集上市,行業一片繁榮景象。這些品牌瞄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類食肉場景,用極富科技感、時尚感的海報,契合年輕人的營銷方式,讓自己賺足了眼球,也在不斷改變著人們對于植物肉的原始認知。
2019年10月16日,金字火腿發布了一款植物肉產品,公司天貓旗艦店中產品規格440克,預售價105元(原價176元)。
2020年1月13日,百草味宣布上市人造肉零食一代產品——新“肉”時代煙熏小片腸。這是一款采用植物蛋白制成的“人造肉腸”,由百草味獨立研發,是國內首款低溫即食的人造肉產品。
2020年4月20日,肯德基中國宣布,推出雞肉風味的植物蛋白制品“植培黃金雞塊”。這也讓肯德基成為了在中國市場率先采用植物蛋白制品的西式快餐品牌之一。
2020年4月,星巴克與別樣肉客合作推出了3款“植物牛肉”產品,同時與新膳肉(OmniPork)合作推出兩款“植物豬肉”產品,已在中國內地大部分門店上市。
2020年5月18日,喜茶官方微博宣布,喜茶聯合星期零(STARFIELD)推出植物肉漢堡。
2020年5月,灣仔碼頭全新推出全球首款工業化生產冷凍預包裝新植物肉水餃——“未來水餃”,以全新植物肉配方,顛覆傳統食肉方式,該系列包含“紫甘藍玉米新豬肉水餃”和“黑椒香菇新豬肉水餃”兩款全新口味,率先登陸中國香港市場。
2020年6月1日,必勝客宣布將與植物肉供應商別樣肉客(Beyond Meat)合作,推出一款名為“現時X未來牛排雙堡聯盟”的漢堡組合套餐,內含一份植物牛排堡,以及一份澳洲西冷牛排堡。
2020年10月,植物蛋白肉品牌植愛與商超巨頭大潤發、歐尚達成合作,共同推動植物肉在大眾市場的普及。2020年5月上市至今,植愛已推出多款美味便捷的植物肉產品,包括中式的植物肉水餃、春卷,西式的植物肉雞塊、意面等。
2020年11月,雙塔食品推出了9款植物蛋白肉產品:Q彈蛋白牛肉丸、Q彈繽紛蛋白丸、醇香蛋白牛肉餅、馥郁濃香蛋白豬肉餅、香酥蛋白雞塊、黃金蛋白雞排、香嫩蛋白里脊、鮮香蛋白火腿、鮮香蛋白香腸等系列豌豆蛋白植物肉產品。
2020年12月10日,雀巢在華開吃植物肉“大餐”,一口氣推了10款“嘉植肴”新品。
此外包括雙匯、嘉吉等食品企業也開始布局植物肉業務。或是收購相關領域股權或是推出自有品牌,或是展開供應鏈合作。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人造肉企業會更快崛起,原因是相對于歐美,中國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美國植物基的應用比較單一,主要是漢堡、火腿,而中國有自己的飲食文化,有不同的菜系,應用場景非常多,創業機會更多。”
誰在購買“植物肉”
到底是哪些消費者在購買植物肉?他們為什么會對植物肉如此青睞?
得益于各大品牌推出的植物肉產品,植物肉的熱度并沒有令我們失望。界面生活聯合植物肉品牌Z-Rou株肉、Vesta做調查問卷及綜合其他相關數據,發布《植物肉未來洞察:一路“披荊斬棘”后,植物肉將成為誰的生活方式?》報告(下稱“報告”)顯示,超過96.8%的消費者聽說過植物肉,僅3.2%的人對它還比較陌生。其中,通過線上社交媒體(72.9%)、親友介紹(31%)、餐廳推薦(25.8%)、線下門店推廣(17.4%)和聯名產品的推出(16.1%),是人們獲知植物肉的主要渠道。
“記得吃肯德基植培黃金雞塊時,第一口咬下去的口感跟黃金雞塊很接近,但它的表皮跟肉連接處的脂肪并不明顯,這點和黃金雞塊不太像。”;“吃星巴克的青醬意面時,完全沒有意識到里面的肉醬是植物肉,可能也是量少的緣故,感覺和普通的意面沒什么區別。”一些消費者在初嘗植物肉產品后,會發出不同的感概。
可以看出,植物肉的熱度吸引著大多數年輕人的目光。他們從網絡上、網紅餐廳中得知的植物肉產品,成為了助推他們品嘗植物肉的動力之一。
除了去線下餐廳場景親自體驗植物肉,更多的中國消費者選擇了線上購買相關植物肉產品。
近三年間,天貓平臺植物肉消費規模與購買人數均快速增長,天貓成為消費者線上植物肉消費的主要渠道。從消費人群來看,新銳白領、資深中產、精致媽媽組成的品質一族與年輕的Z世代是線上植物肉消費的中堅力量,小鎮中老年、都市銀發一族購買人數增速較快,展現出較高的購買潛力。
亟待突破的“硬傷”
不過,植物肉在中國市場想要普及,依舊存在很多“硬傷”。
而對于投資者和創業者,植物肉的技術、成本和供應鏈等問題,似乎仍需不斷調整、迭代,以適應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人造肉還處在概念炒作的階段,消費者對其從認知到購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其次,是口味接受度的問題。“植物肉”雖然有個肉字,并且想要替代肉類,但本質仍然是豆制品。雖然從營養價值上,“植物肉”或許能提供與肉類同等或更健康的蛋白質,但口感上,缺少足夠飽和脂肪的“植物肉”可能無法滿足長期以豬肉為主食的國人的需求。“中國消費者向來對吃的要求比較高,講究色香味俱全。如果消費者初嘗植物肉的時候發現味道不夠好,那么可能就會影響他們的復購率。”嘉吉蛋白中國對界面新聞說。雪榕生物董事長楊勇萍“人對肉的渴望是寫在基因里的。關鍵是消費體驗,若植物肉口感上與動物肉一致,價格上也能夠一致甚至更低,成為普羅大眾喜歡吃、吃得起的健康餐食,消費者一定喜歡。”
第四,“大家太著急了”。看到市場風口,大家都想借勢起飛,紛紛推出相關產品,往往會給這個行業帶來很多風險。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食品與飲料業務(平臺)亞太區總裁李永敬博士在與《財經涂鴉》的訪談中不斷強調,即便有很多資本再紛紛進入,植物肉公司最關鍵的還是要給出好的產品口味和產品質量:大家太著急,把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推向市場,導致消費者對植物肉品類產生厭惡——消費者會說“這什么玩意兒?這東西不太能吃。”——咣!市場一下就被毀了。
不過,青普九州零售商業總監李如玥表示:“令人樂觀的是,中國的創投環境有利于植物肉行業的發展。在資本的助推下,近幾年主打‘植物肉’概念的新公司數量迅速增加,國內相關企業總數已將近2000家。”
“人造肉在未來10年會是處在風口的品類,從政策端來看,人造肉在環保減排及食品安全方面可以有很好的控制和監管,資本端對其更加青睞,所以在資本端、政策端推進的情況下,產業端也會獲得較多紅利。”朱丹蓬表示。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社團大戰”:技術不是原罪,貪欲才是 “辛巴帶貨假燕窩”事件再發酵,明年起國家還將重典整治食品市場 豐富多彩的食品飲料市場,應該少點“灰色” 鄭州萬商大會今日結束,看看有哪些新品? 洽洽質造硬實力再獲權威認可,喜提18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多項殊榮 2020年,資本追過的食品品牌長啥樣? 2020年中期營收、凈利雙增長,中國旺旺做了這些 琳瑯滿目的堅果行業,為什么每日堅果成為了爆品?“九不得”出臺,社區團購還能“搶救”一下?
搶占熱飲市場,不僅僅是進暖柜的事
斷供、取消經銷權……多家品牌商對社區團購說“不”!
凡注明 “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