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No.885
1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
戰勝,以喪禮處之。——《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2
這一章,承接上一章,都在講《老子》對戰爭的態度。在這一章里面,老人家的態度非常明確,打仗不是什么好事情。要把打仗當做喪事來辦,即便打了勝仗,也要當做喪事。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夫佳,應該做夫唯,屬于常用的語氣詞。
以武力征討,戰爭,這是不祥的器物,工具。
這里的兵,實質上是泛指殺戮工具。
物或惡之,萬物都厭惡這個玩意,因此有道的人是不會和這玩意總在一起的。
換句話說,就是有道之君不會隨便用這個不祥的玩意。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以左為上,這個理解,現在我們也在用。
以前朝廷之上,文官在左,武官在右,文官比武官的地位要高一些。
唐玄宗注解曰“左,陽也。陽和則發生,故平居所貴。右,陰也,陰凝則肅殺,故用兵所貴。”
你看,帝王也是這個觀點。
但在軍中,在打仗的時候,這個就反過來了,不再是貴左,而是貴右。
那么,這個左尊右卑的說法,是怎么來的呢?
有種說法是這樣的,說這個左上右下,還是來自于天文,來自于自然,這也是道家推崇的。
太陽東升西落,而我們都喜歡坐北朝南,你看歷朝的衙門,大多都是坐北朝南,這樣方向才是正的。
坐北朝南,太陽就是左邊升起,右邊落下,對吧。而左邊,寓意“生”,屬陽。右邊則屬陰,意為“殺”。
這樣的說法,似乎更合理一些。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用武力征討這一套,不是什么好東西。
為啥這么說呢?
試想一下,如果你手里有一個很強大的武器,具備碾壓性優勢的武器,這個時候,誰惹你一下,你動動指頭,對方小命就玩完了,是不是很爽?
也許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會琢磨,這么做會不會不太好。當這一套越用越順,越來越覺得草菅人命也不過如此的時候,人是不是就飄了?
我們看到一些有權有勢的人的下屬或者家人,飛揚跋扈,大多都是這個原因。
所以老人家說,真正的君子是不會喜歡用這個玩意的,即使用,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句話不僅僅是說軍人要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更重要的是意味著,用兵是偶然的,不是天天都要把部隊拉出來打這里打哪里。
迫不得已用兵的時候,再上,平常就不應該用兵。
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恬淡,淡漠。輕視,淡漠用兵這事情,才是最好的,即便打了勝仗,勝利了,也不要覺得多好多美。
為啥呢?
你想啊,打仗打贏了,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定以為這要死很多人的。這種事情絕對不是什么好事啊。
如果因為打贏了,還挺美,那么只能說明,這個人是喜歡殺人的。
這種喜歡殺人的人,會有仁愛之心嗎?會心系天下人民嗎?大概率是不會的。
所以,這樣的人,也不會,不配,不值得天下百姓擁護和愛戴。
老人家這一連串的推導,從打了勝仗高興,推到不可得志之于天下,從表面的現象,推導到內部的本質,再一次提醒對面的君王,這事情不是鬧著玩的。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打仗這種事情,是要死人的,是兇事,因此要以右為大,用辦喪事的標準來對待。
這個吉事和兇事,都是來自于古代禮制的概念。
從西周開始,古禮分為五類,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隋書·禮儀志一》記,“以吉禮敬鬼神,以兇禮哀邦國,以賓禮親賓客,以軍禮誅不虔,以嘉禮合姻好,謂之五禮”。
所謂吉禮,主要是祭祀,多為吉祥之意。而兇禮分為兩類,一類是喪禮,就是喪葬之禮,另一類是在災荒時所做的利益。孔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個慎終追遠,就是喪禮的標準和要求。
軍禮,就是軍事活動相關的儀式,類似我們今天的閱兵、演習等。
賓禮,顧名思義,是接待賓客,外交之禮,比如我們現在的儀仗隊迎接等等。
嘉禮,是交際,溝通、聯絡感情的各種禮儀,比如我們今天的團拜會,升學宴等等。
從老人家的話可以看出,軍禮和兇禮一樣,都屬“兇”,軍禮中的儀式,以及座次排位,都與喪禮一致。
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春秋有多亂呢?
《魯史》的242年里,列國間發生的軍事戰爭就有483次,朝聘盟會凡450次,總計933次。
春秋無義戰,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可謂慘烈。
試想一下,這些戰爭里面,有多少無故死亡的民眾呢?太痛心了。
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都是一場殘忍的屠殺。
老人家說,要“以哀悲泣之”,去祭奠這些亡靈。即使打了勝仗,也要當做喪事來辦。
3
看了這兩章,是不是很明顯的能夠感受到,《老子》是個人道主義者?
站在道的角度上來看,戰爭的確不是什么好玩意。
人的生老病死,應該是符合于道的,符合于自然規律的。我們講壽終正寢,也是這個意思。
可戰爭呢?打起來太慘烈了,多少無辜的百姓,因為戰爭而喪失生命。而這些百姓,并沒有做錯什么,可他們卻成了這些帝王們滿足自己私欲的犧牲品。
因此,老人家不斷的強調,打仗不是什么好事情,非君子之器,即便打贏了,也別嘚瑟,勝而不美。
曾經有一陣,很多人都說,我們太軟弱了,遭受欺負的時候,就要硬回去,打回去。
對嗎?沒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但,輕易地發動戰爭,真的符合道嗎?
如果三十章和三十一章,國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讀過,都理解了,世界上應該會少很多戰爭和紛爭。
4
這一章的道理,也非常深刻。
如何用到自己身上呢?
稻盛和夫有句話叫做“敬天愛人”,這個天,就是道理的意思。
因此,略作改動,叫做 “敬道愛人”。
“敬道愛人”,放到這一章來總結老人家的觀點,也很恰當。
現代企業的管理中,可能不會有真刀真槍的紛爭。但可能存在的是一些派系斗爭。而這些派系斗爭,無論誰輸誰贏,最終對組織,對員工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
作為最高領導,若能夠將“敬道愛人”的理念推行至整個組織,若能把這種看不見刀槍的斗爭當做喪事,組織的氛圍也會好很多。
最后,祝你“得道”。
5
白話文翻譯
用兵打仗這種事情,是不詳之事。萬物都討厭他,因此有道的人不會將它作為治理的工具。
日常的禮節,君子居左為上,以左為貴。而在軍隊之中,則以居右為貴。
正是因為用兵打仗是不祥之器,不應是君子使用的器具,即使用,也是不得已而用之。
所以,對于用兵這事情,應該淡然處之,即便打了勝仗,也不應該得意。如果為此而得意高興,則說明這是喜歡殺人。
喜歡殺人的人,也無法使天下的人擁戴他。
喜慶之事,以左為上,兇喪之事,以右為上。在軍中,偏將軍居左,正將軍居右,要把打仗這件事情當做喪禮一樣處之。
戰爭中死傷的人們,要以悲哀追悼他們。即使打了勝仗,也要按照喪禮來處置。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