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我們長時間的運營上千家外賣店鋪的經驗而言,要想提高下單轉換率,就不要怕麻煩,把細節做足,轉化率自然上升。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如何更優的展示菜品,才能讓顧客看到就想下單。
1、菜名要包含這個菜品的關鍵詞,保證顧客想吃的時候能搜到,這樣才不會浪費搜索流量。
舉個例子:顧客想吃蛋糕的時候,搜“蛋糕”,如果你的菜品名字里面沒有這兩個字跟右圖一樣,就浪費了高意向下單的搜索資源。
別看這個搜索流量只有你店總曝光量的1/5,但這部分曝光量的下單轉化率比商家排名進來的要高40%。
2、包含菜的食材和口味,讓用戶能夠從名字找出真正自己喜歡的,而不是被誤導踩雷。
食材上
要注意:有榴蓮、臭豆腐、香菜、香蔥等氣味特殊的食材。
把口味和特殊食材標注清楚,首先避免爭端,正常顧客碰到不喜歡的口味是絕不會點的。其次,現在有了差評申訴規則,如果顧客惡意差評,這個菜品名稱是可以作為申訴依據的。
但以上這些只是常規操作,只是這樣起名,是無法正確引起顧客注意的。
我們說好的商家不是守株待兔地等著顧客來下單,而是掌握主動權引導顧客不知不覺就產生想下單的沖動。
從菜名設計上來講,上面所有的模板都只告訴了顧客你賣的是什么,但厲害的商家會把你下單的理由添加在菜名里。

比如上圖兩家都是做上海快餐小吃的,每家都有的“菜飯”、“炸豬排”這些家常菜。一旦加了有“賣點”的前綴,整體的效果立刻不一樣了。
對于這點我們運營中是有切實體會的,之前我們接手了一家甜品店,初始先下單轉化率才9%,只是把店名更改后轉化率就提升到11%了。
菜品圖片要清晰、干凈、有食欲,這些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再贅述。
這里想提醒很多商家忽略的一點就是,大家在篩選圖片的時候都更喜歡單純的審閱圖片質量,而忽視了用戶在客戶端的實際視覺效果。
比如下面這張菜品圖片本身拍攝效果是很有光澤,有食欲的。

但是一旦上傳到平臺上,在前端看到的展示就是下圖這樣:

一個是美團和餓了么的后臺會不同程度會改變圖片的色彩。
在電腦上看起來很好的原圖片,經過上傳后,色彩飽和度會降低,要經過反復調試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其二是因為平臺上給菜品圖片展示的位置很小
,顧客下單時是看不到完整圖片那么多細節的。最佳的菜品和背景比例是7:3,低于這個比例菜品就很難看清。
現在美團的顯示規則又有更改,菜品描述的內容已經不能顯示在菜單首頁,推薦菜品賣點的的這個功能逐漸被菜品標簽和商品評價所替代。

顧客評語這一欄是由平臺系統隨機抓取的顧客評價,這個是不可控的。如果這個菜品沒有評價,平臺會計算出這個菜品的銷售排行等賣點。
其次,是菜品圖片下方平臺給商家增加了一個賣點推薦功能,系統只允許最多6個字的內容。

肯定讀者們也發現了,有些商家的亮點展示超過這個限制了,其實這就是商家直接P在菜品圖片上的,只要不含違禁詞匯,后臺都能正常通過。
都說“買的不如賣的精”,外賣商家應該把學會主動引導顧客下單,而不是等待。在菜品設計上多花一點心思,用戶真的會買單。
想知道你外賣
銷量低
的原因?有哪些
上升空間
?
可以加微信:
WMWJCLUB
聊聊(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好友)

往期文章:


……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