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勝中國成立供應鏈管理公司,
注冊資本6000萬元
百勝中國成立供應鏈管理公司,注冊資本6000萬元企查查App顯示,12月24日,傳勝供應鏈管理(合肥)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TAN BOON SWEE,注冊資本60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供應鏈管理服務;餐飲管理;貨物運輸代理;國內會議服務;企業管理;商務信息咨詢;商業綜合體物業管理等。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百勝(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00%控股。
內參觀點
供應鏈是百勝中國成長的重要基石,設立供應鏈管理公司是為了整合現有供應鏈體系。目前各券商紛紛給出“買入”評級看好后市,資本更看重其連鎖化發展的大趨勢以及背后成熟供應鏈,不論是菜品創新能力還是數字化轉型能力,都將給廣大投資人充足信心。
二次上市后旗下一眾品牌不斷轉型,東方既白轉型包子鋪,必勝客嫁接電影餐廳概念,咖啡業態不斷布局。在此時間節點上單獨成立供應鏈管理公司,一方面從供應端入手對消費者需求快速做出反應,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另一方面百勝中國有效降低庫存成本,從而拉高凈利潤。
作為百勝中國營收擔當,肯德基的下沉策略一直是行業內關注的重點,根據國信證券測算肯德基門店未來 8-10 年仍有約 40%擴張空間;未來下沉市場和菜品創新能力雙發力的情況下,肯德基將大幅搶占西式快餐市場,急需加強供應鏈水平,如果下沉門店大幅鋪開,無論是從門店擴張戰略上還是財務角度,成立供應鏈管理公司都會產生有利影響。
川味方便佐餐品牌“飯掃光”完成億元B輪融資
近日,川味方便佐餐品牌“飯掃光”已完成億元B輪融資,本輪由深創投領投,地方產業基金跟投,方創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新品研發、渠道建設、品牌運營等方面。
飯掃光是川味方便佐餐領域代表品牌,有著18年經營歷史,主打川式下飯菜和調味醬,旗下包括野香菌、野竹筍、爆炒金針菇、麻辣什錦等飯掃光佐餐系列產品,以及豆瓣醬、泡菜、干粉、藤椒油、辣椒油、紅油豆瓣等川老匯調味品系列產品。此前,飯掃光曾獲得天圖投資1億人民幣A輪投資。
內參觀點
2012-2019 年中國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從 2,012.4 億元增長至 3,345.9 億元, 復合年度增長率達 7.53%。調味品依舊是優質賽道,近日調味品融資事件不斷,頤海國際股價重新走入上升態勢,調味品大火的背后是消費者對口味需求更加多樣化。
餐飲企業加大對口味的研究以及連鎖化程度提高,使得調味品B端收入來源不斷擴大。目前多數餐企按照中央廚房+門店的模式大幅擴張,對調味品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過分依賴上游產業鏈,很多品類千店一味,成為突出重圍的重大阻力。
反觀頭部火鍋品牌,不斷深耕自有品牌的調味料業務,C端與B端同時發力,高毛利,高復購率,使用場景更豐富,極有可能為品牌帶來第二春。
小眾調味品類的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消費者需求更加多樣,內參建議餐飲老板及時跟蹤調味品最新動態,對消費者口味喜好做好充分研究,適當推出新品。
“擎朗智能”完成C輪融資,
繼續發力送餐機器人全球化落地
12月30日,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C輪融資,由軟銀亞洲風險投資公司(SoftBank Ventures Asia)領投,本輪融資主要用于進一步加深擎朗配送機器人在國內餐飲市場的滲透、海外市場拓展以及醫療等新事業部的橫向發展,沖盈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
此前,擎朗智能在今年3月份完成了B輪融資,今年年初、年末兩輪融資總金額達數億人民幣。
內參觀點
相較于人工傳菜員,送餐機器人具有送餐效率高,價格較低的特點,近年來頭部餐飲企業不斷革新,使用送餐機器人不僅可以提高走菜速度,并且在火鍋品類上安全性更為突出,顧客被火鍋熱湯燙傷的新聞屢見不鮮,動線更穩定的智能機器人可以規避此類問題。
目前餐飲連鎖品牌擴張速度大幅增加,人工成本急速攀升,根據海底撈2020年度中報闡述,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已經在全球餐廳中運用了958臺傳菜機器,并且23家門店使用智能配鍋機,不僅把重復性高的工作交給機器,節省人力成本,還能從源頭出發提高食品安全質量。
另一方面智能化、物聯網、數字化等概念已經不斷被嫁接在門店,頭部餐飲品牌有實力并且有需求,但中小甚至腰部餐飲企業不能照搬全抄,需要根據回收賬期以及實際發展階段判斷是否接入。不可否認的是在食品生產工業化浪潮下,有人情味的“智慧餐廳”擴張速度更能得到提升,餐廳智能化也必然是趨勢所在。
全國外賣訂單量達171.2億單,
用戶規模已接近5億人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外賣總體訂單量將達到171.2億單,同比增長7.5%,全國外賣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8352億元,同比增長14.8%。
我國外賣用戶規模已接近5億人,“80后”“90后”是餐飲外賣服務的中堅消費力量,消費者使用餐飲外賣服務的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一日三餐,下午茶和夜宵分別成為消費者點外賣的新寵。
內參觀點
借助科技和資本的力量,外送業務煥發了新的活力,線上支付的便捷交易方式更受消費者青睞,外賣APP不僅給餐飲企業帶來了收入,也帶來了流量入口。
即使肯德基、麥當勞、海底撈都有自己的渠道處理外送業務,依舊需要借助平臺的力量,不與消費者固有認知做對抗,簡化交易過程。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自組配送團隊的餐企,并入到外賣APP中,相較于平臺抽點,更看重是其背后的龐大用戶基數,借助APP可以多次曝光。
目前市場供給已經極度飽和,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互聯網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堂食+外賣同時發力,才有可能進一步搶占市場。這種堂食門店+配送站的做法餐飲企業可以借鑒,把配送范圍最大化的同時,減少房租成本。
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