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賣帝國的一些潛規則

    商家苦外賣平臺久矣?

    外賣平臺又雙叒叕上熱搜了。

    去年,《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一文揭開外賣系統的種種操作,把美團和餓了么推上風口浪尖。

    上月,《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質疑平臺“大數據殺熟”,美團“定位緩存偏差”的回應,似乎不太令人滿意。風波未平,美團又因取消支付寶渠道遭遇反壟斷訴訟。

    上周,餓了么騎手韓某在配送途中不幸離世,死后因為4個訂單未完成而被罰款。平臺第一反應是以無勞動關系為由,不愿承擔賠償。

    大平臺與民眾的矛盾日益突出,頻頻上升至法律層面。問題的根源究竟在何處?平臺與民眾的關系又將走向何方?

    01

    大平臺下的眾生

    走訪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幾家餐飲店以后,我們看到了大平臺之下,商家生存的現狀。

    上海徐匯區某大鼓米線加盟店店主告訴億歐,每單美團外賣,平臺會扣點21%,騎手配送扣點10%,支付手續費扣去0.4%,再算上每份優惠活動商家承擔80%的優惠成本,一份原價40元的單子,到手往往只有20多元。

    碰上搞活動厲害的時候,一份原價50元的單子,到手只有15元,還要附贈小吃。“常常就是虧本買賣,連辛苦錢都賺不到。”

    更令他郁悶的是平臺復雜的扣點規則,卻無人詢問、無從申訴。

    好幾次一個25元的單子,他發現無論在美團還是餓了么平臺上,都會出現扣點數不一樣的情況,有時抽成21%,有時更高。對此,他打電話詢問平臺區域經理,得到的解釋是,不管客單價多少,平臺會有最低抽成費用,系統是嚴格按照算法執行。

    “算法又是什么呢?”他搞不清,“可是客戶都愛用美團和餓了么,我們不得不上,沒有選擇。”

    開在寫字樓中間,周邊居民區在兩公里開外,他的店面外賣月均營收2萬,毛利率20%,在扣除人工、租金后,到手利潤僅一兩千。

    旁邊一家新開的家常菜餐館老板告訴億歐,疫情期間餐廳生意冷清,遂選擇在餓了么和美團同時上線外賣。美團給的條件是,如果只上美團一家,平臺抽成21%,如果同時上線兩個平臺,抽成費率變為25%。

    他還發現,自家店上了別家平臺后,在美團App上的排位大幅靠后,且配送范圍由3公里縮減到2公里左右。對此,美團早在簽訂合同時打下了“預防針”:合同并未提及明確配送范圍,且聲明會依據商家投訴、物流情況作實時調整。

    “平臺的話語權大,我們只能服從規則。”他感嘆。

    不過,從江蘇地區某三線城市網紅火鍋店店主那里,我們聽到了不一樣的答案。

    他表示,開業時入駐美團團購平臺,花了1.5萬的開店費,頭兩個月每天還有費用四五百的推廣服務。1.5萬,在三四線城市已能買下“豪華套餐”,美團會為店家制作詳細的照片、視頻上傳,并承諾前期做排位推廣。

    開業當天,這家火鍋店就排起長隊,甚至堵塞交通,需要當地交警維持秩序。

    他還透露,在上海同樣品牌的網紅火鍋店,開店費2.5萬起,如果要保持App排名靠前,每日營銷費用在2萬-3萬。

    對網紅店而言,前期平臺的導流作用十分關鍵。能否扛得住前期巨額營銷成本,在“過氣”前回本,是這類店面存活的關鍵。

    就目前而言,沒有過多外賣壓力,他的這家1歲不到的火鍋店與美團合作甚是愉快。

    大平臺之下,什么樣的商家能適應規則生存到最后?

    02

    一些水面下的規則

    某餐飲平臺內部工作人員,向我們透露了一些外賣平臺的常用套路。

    原則上抽成比例會按照城市和地區劃分,相同地區比例統一,個別連鎖餐飲店會有比例優惠。比如上海地區平臺統一抽成21%,三四線城市一般為17%。

    但在實際操作中,解釋權完全掌握在大平臺手中。

    2019年,多地爆料美團利用提費率、限流、縮減配送范圍等手段,要求商家在美團和餓了么之間做“二選一”抉擇。青海、海南、浙江、云南等地曾就此事立案調查,事后即使有關部門作出罰款處罰,美團依舊我行我素。

    疫情期間,美團被曝普漲傭金,讓平時受盡“壓迫”的商家忍無可忍,紛紛發聲。

    重慶市數千家餐飲企業聯合發出公函,呼吁美團減免傭金;河北餐飲協會向美團外賣發出公開信,希望其顧及商家艱難經營境地;四川南充市火鍋協會則向當地政府舉報美團提價、“二選一”等行為…

    作為后來者的餓了么,在市場份額上僅次于美團,漲價幅度卻不遜色。據財經網報道,2018至2019年一年多時間,部分店主反映餓了么的商戶費率已經從18%上漲到了24%,甚至有些店主稱在餓了么平臺的蜂鳥配送傭金已經高達26%。

    復產復工后,餓了么也上調了10%左右的非獨家傭金比例。有商戶反映,如果不與餓了么簽署獨家就要接受26個點抽成,做獨家就是17個點。

    雖然最終這些矛盾,大多以和外賣平臺的暫時和解收場,但實際上商家們的處境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平臺調價一般會依據地區經營、商家規模等情況綜合考量,但對于考量的依據,我們也不知道。”某三線城市外賣平臺工作人員告訴億歐。

    他還透露,最近平臺們出了新規則——按照距離動態收費。根據地區不同,平臺會收取基礎費率,外加配送費加成,而這部分加成會依據距離計算,且不包括騎手配送費。

    看起來,這樣的動態算法更高級了。但同時意味著更難搞懂的規則,和更無處申訴的商家。

    可以預測,現有規則下,外賣平臺上的商家將出現兩極分化。能存活下來的,要么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連鎖品牌商,要么是極低租金成本、極低物料成本的小型餐飲店。

    前者因為資金實力強、訂單量大,而得以享受規模效應;后者依靠優惠、補貼活動,價格上富有競爭力,也能在外賣紅利未消去之時暫時存活。

    但對于后者,平臺的前置排位、極低的租金和人力成本,是續命的關鍵。如何保證兩個條件持續滿足,主動權卻不全在他們手中。在外賣紅利日漸消退、平臺話語權愈發增強之時,這類中低檔餐館,或許仍將面臨命運的抉擇。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些既不具備價格優勢、又不具備知名度的餐飲店,將很難在平臺苛刻的規則下存活。

    03

    被困在系統里的你我他

    再來看看平臺頻頻引起熱搜的其他參與者——騎手和用戶。

    在《外賣騎手被困在系統》一文爆出后,美團和餓了么紛紛上線“延長送到時間”選項,客戶在點單時,可以選擇允許騎手延長5分鐘送到。此事引發了更大的輿論譴責,用戶紛紛表示,平臺的鍋,最終卻輪到客戶承擔后果,明顯在轉移矛盾。

    而鮮有人注意到,后續平臺的算法或規則究竟如何調整,“延長送到時間”的選項也不知何時默默下線。

    上述平臺工作人員表示,平臺要賺錢,必然會打造越來越高效的算法。或許他沒有說出的后半句是,提高效率就意味著,騎手的時間被壓縮再壓縮。

    就在采訪后的第二天,餓了么騎手韓某猝死在他當天第34單配送的路上。平臺2000元的“人道主義賠償費”顯得格外諷刺,在媒體輿論壓力下,騎手的家屬最終得到了60萬撫恤金和3萬元保險賠償費。

    知乎網友、保險從業者“肆大財子”指出問題所在——騎手和平臺不存在勞動關系,騎手每天需交3元購買平臺提供的商業保險。細拆保單信息,會發現這份保險實際只需1.06元,剩下的1.94元都是平臺征收的服務費。也就是說,平臺每年可通過保險從每位騎手那里倒賺708.1元服務費。

    網友們紛紛吐槽平臺“搜刮騎手血汗錢”,但截至發稿,餓了么并未做出更多回應。

    平臺上的用戶們,亦面臨著“算法”的困惑。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里,揭示了同一個人在同一家店、每天同一時間下同樣的單,卻面臨不同配送費的問題。

    對此美團回應:“毋庸置疑,定位緩存問題導致配送費預估不準,是我們的問題,這里向用戶誠懇致歉。”

    但直至最近,知乎上還有人討論著,為什么不同時間買會員會有不同價格?為什么不同人看到的同一個商家滿減活動不同?

    躲在算法后面的大平臺,在一片討伐聲中,或許還在悄然繼續大數據殺熟的行為。

    04

    平臺走向何方

    眾生“苦外賣平臺久矣”的根源,究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算法,還是互聯網大平臺的壟斷?

    從法律層面上解讀,壟斷的說法未必成立。

    所謂壟斷,是指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損害競爭,前提是“市場支配地位”。

    某業內人士告訴透露,如果把美團界定為外賣服務平臺,市占率約為70%,達到了“市場支配地位”的標準。但如果界定為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平臺,美團和阿里相比,尚未達壟斷程度。如果再考慮不同地區范圍,界定起來就更復雜。

    但商家的困惑、用戶的不滿、騎手的困境表明,至少平臺算法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大數據殺熟”、“二選一”行為,短期內可以為平臺謀利,長期下去必將損害客戶信任、品牌形象。

    當初心是為消費者、從業者創造價值的平臺,開始給用戶和勞動者帶來傷害,其被顛覆、被革命或許也就不遠了。

    有味出品

    未經授權 | 禁止轉載?

    合作聯系:huanghuaihh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15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14日 05:03
    下一篇 2021年1月14日 13: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