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廚分享成功心得: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從一個懵懂少年到如今的京城名廚,從初入江湖到現在的米其林餐廳主理人,段譽所經歷的不僅是身份上的改變,更多的是一種心態上的變化。

    他所打造的“拾久.新京菜”餐廳,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就摘下了米其林一星的榮譽。

    他是怎么做到的?

    本周,段譽師傅將一連四天,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他的成長歷程,本篇文章是第三集。

    前 言

    大家好,我是段譽。

    上一講,我說到做出了自己的招牌菜,能夠憑手藝安身立命了。但這個過程中,有個問題,我們一直沒有提到,那就是廚房管理,或者說是怎么管理廚師。

    這其實是一個挺復雜的問題,因為廚師這個職業,有傳統的師徒制、有手藝人的個體驕傲,個性化很強,但餐廳又是一個純粹商業化的事,里面會涉及很多因素。

    就算你是靠廚藝一步步走上來,有了在行業立足的資本,也一樣繞不開管理問題。

    那么今天,我就來講講,我是怎么過管理這關的。

    能統籌廚房就能統籌三軍

    我經常說一句話,廚房就是江湖。武俠小說里高手可以獨來獨往,管好自己就行,但在廚房江湖里,不管你在哪個段位,每時每刻都要會管理。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中餐的后廚是高度團隊化的,對人和人之間的配合要求很高。

    比如殺魚,師父把殺魚間交給你的時候,哪怕只有一個人在幫你,你就是在做管理。因為不管事情大小,你一定是管著某個步驟里的某個節點,這個點沒做好,那就相當于整個過程有了斷點。

    你越往后走,對你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要求就越高,對你的管理挑戰也越大。所以,學會管理,是廚師往上修煉的必經過程。

    名廚分享成功心得: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廚房江湖免不了打架和吵架,怎么辦?

    那管理的難處在哪呢?

    難就難在,廚房的管理,一方面它有江湖的一面,你要能夠鎮得住廚房;另一方面,隨著商業形式的進化,餐廳管理會越來越規范化,因此你也要有現代的、規范的管理能力。

    怎么做管理,別人我不好說,我就講講我遇到過的問題,以及我是怎么做的。

    首先我得強調一下,廚房管理跟其它行業的管理不一樣,沒有職業管理人一說,你要想做老大,那得先拿出技術,做到技壓群雄。沒有技術談不了管理,這個原則從我師父那輩到現在,一直有效。

    技術擺在這兒,你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這是在廚房里最簡單樹立權威的方式。要還是不服,來,溜個鍋,炒倆菜,咱們比比。所以,哪怕你是總廚,也要保持手藝在一線的狀態。

    那到具體的管理上,什么最難處理呢?

    可能你想不到,是打架和吵架。

    廚師這個行業是英雄不問出處,各種背景的人都有。既然是江湖,打架和吵架就免不了。所以在管理的時候,就特別考驗情商和做人。

    我真正感覺到自己在做管理,是做打荷的老大的時候,行業內叫“荷頭”。荷頭要管什么呢?要管理師父的采購計劃;要管理灶臺上的各種調料,把所有東西協調好;然后要管理好班次人員,誰上班,誰休息。

    這里面為什么會有打架的情況呢?一個是有人不服你管,第二就是,在餐飲行業,前廳和后廚這兩個部門永遠是會打架的。因為前廳是站在顧客的角度來反映問題,但這在后廚看來,就是在給我挑毛病、提需求。

    我當時是怎么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呢?

    首先是有人不服你,這個問題太常見了。我相信每個廚師都會遇到。在我看來,廚師行業遇到不服問題,只會有兩種情況:要么他覺得你能干的他也能干,你擋著他的發展勢頭了;要么就是出了事相互扯皮,你的處理方式給他造成了損失,那你就擋了他的財路。

    我是怎么處理的呢?很簡單,直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有人不服你,你就去跟他討論,你說我哪一點有問題?大家把話說清楚。實際上,在沖突里,你要愿意當那個主動解決問題的人,你就已經贏了。

    面對扯皮打架,我的處理方式就是自己要多擔責任,不要怕吃虧。

    舉個例子,前廳說菜出了問題,按照餐廳的規定,后廚要給這道菜買單。那誰來買單?

    廚師和打荷可能就會扯皮了。廚師說,我是按照打荷給我配好的菜炒,我責任沒那么大。打荷可能也不服,我一直都這么配的呀。

    那怎么處理呢?我作為打荷老大,我買單不就行了。這時候如果我非要說,不行,就應該誰的責任誰去買單,那他倆肯定就杠上了。

    你可能會問,這也叫方法?這不就是做老好人嗎?其實真不是。

    在后廚,你做事怎么樣,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明明是這個廚師的問題,但只要一出事就是老大買單,最后這個廚師在團隊里就失信了。對比之下,團隊就會認為我有擔當,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團隊吃虧,那我的威望就越來越高。

    名廚分享成功心得: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解決了后廚“打架”的問題,我再接著說前廳跟后廚“打架”的問題。

    廚房的負責人是總廚,當你成為總廚后,你可能天天都要處理這類問題。

    如果顧客反饋某道菜有問題,前廳的負責人就是門店總經理就會來跟總廚交涉。這時候,后廚其實都在等你的態度,那你就不能一味退讓,自己攬下責任。因為你既要照顧到前廳團隊,還要能夠保護底下的廚房團隊,否則你下面的兄弟就會覺得委屈、窩囊。

    這就很考驗總廚的情商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我怎么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首先是要去判斷投訴的原因,如果是真實的問題,那就把問題領回去,自己解決。我帶的團隊,肯定是信奉我的判斷。

    還有另一種情況,后廚覺得沒有問題,可前廳就是投訴,客人說咸了。有人就會覺得這不是找事兒嘛。

    但換位思考下,可能今天請客的主賓是南方人,口味比較淡,或者客人就是心情不好,這也很正常。

    怎么辦呢?我作為總廚,就會主動站出來,跟總經理說,我去前面看看客人吃的菜,問問真實情況,看是不是菜本身的問題。

    當然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門店總經理故意針對你。那我的解決方法就是主動找過去,問你是不是對我不滿意啊,有什么事情是不是損害了你。大家把這事情聊開,冤家宜解不宜結。

    名廚分享成功心得: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江湖出身的廚師要學會規范化管理

    如果你再往上走,比如你要做一個大餐飲品牌或者酒店的總廚,那光靠情商和做人就不夠用了。我到了五星級酒店做總廚之后,就遇到了新的管理挑戰。

    酒店餐飲的管理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所有東西計劃性特別強,今年一年所有的項目和活動,比如每個季節要上什么新菜單,基本上都要在年初定下來,然后全年按計劃執行。不像我之前在其它類型的餐飲品牌,都是當季拿到什么就做什么。

    第二個特點是流程上更規范。我當時在五星級酒店工作的時候,所有的計劃和申購,都要發郵件到香港總部,香港總部看完你的郵件,再回復郵件到北京的酒店。北京的總經理批完,然后你再去做。

    酒店的這兩個特點,就要求總廚的計劃性要強,管理要更規范。

    我剛剛到北京新世界酒店做總廚的時候,就因為對這種管理拿捏不準,經常被餐飲總監罵。最基本的一些事情,比如開會不能晚到,工作要寫周報月報,之前我們做廚師的哪有這些規矩。

    再比如寫工作計劃,以前干廚師也不懂啊,而且你還會覺得這不合理,我哪知道明年這個季節有什么葡萄可以用。但酒店就需要你寫得很清楚,要做什么活動,活動的賣點是什么,要用到什么,要怎么做。

    那怎么辦呢?還是笨辦法,多問,多了解、去學習。

    我那時候比較幸運,當時的總經理很認可我,就經常就讓秘書來告訴我,應該怎么去做。我有不懂的就主動去問他。

    你可能會有疑問,做計劃、寫匯報這些更像是服從酒店管理的規范,實際上對廚師本身的進階來說,沒啥用吧?

    這件事得看你怎么理解。有的人把做計劃和規范性當成了差事,但我把它當做是我一種能力的進階。

    我是從酒店餐飲上學到了對時間的把控和紀律,日報、周報等計劃性的管理,讓我保證工作交接過程中不會有環節的疏漏,規范性幫助我建立起了標準化的操作流程,每個環節都清晰明白。

    這個能力不僅在大酒店工作需要,我后來自己開餐廳,也用了很多酒店的理念。比如我們也像酒店一樣做季節性的產品規劃,廚師也要寫周報和月報,并且能很熟練去做表格統計毛利,每天知道用了多少電、進了多少貨、銷了多少貨。

    我經常講一句話,在餐飲業,小以情管理,大以規范制度管理。管一個廚房,你能用人情管;管兩家店的廚房,你還能用人情管;但是到三家店以上,你就必須用制度了。

    所以作為一個廚師,如果你想要去好的餐飲品牌工作,你得學會用制度管理。

    總結一下就是,要做好廚房的管理,你要能應對它江湖的一面,它要求你有情商有技術,能鎮得住廚房;你還要有適應現代公司的一面,能計劃,懂規范。

    因此我們行業才有一句話叫:能統籌廚房,就能統籌三軍。

    名廚分享成功心得: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上一段,我講到自己已經成為了名廚,也修煉了相匹配的管理能力,但成為了名廚,是不是就夠了呢?

    顯然不是。我接下來面臨的挑戰是:我是只能做一家店里的名廚,靠平臺加持呢,還是我能用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方法,做出屬于自己的餐廳。

    我選擇了直面挑戰,離開平臺,自己開餐廳。

    不過,當我從零開始做一家餐廳的時候,新的挑戰又出現了。

    下面我來說說,我是怎么一一解決的。

    名廚分享成功心得: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為什么要創業做一家自己的餐廳

    對于一名廚師而言,能夠在一家五星級酒店做總廚,已經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歸屬。那為什么我還要出來自己做餐廳呢?

    一個原因是,每個廚師都有開自己餐廳的夢想,只是看你愿不愿意踏出這一步。而且入行以來,通過接觸很多餐飲品牌,我對怎么做餐飲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個原因是,這么多年下來,我發現,菜品創新最后的驅動其實還是老板的思維,哪怕這家餐廳的廚師都是一頂一的高手。

    比如新榮記的菜,最后一定是張勇的理念。再比如大董先生的意境菜,就是大董先生對中國飲食文化與國際表達的一種呈現。如果大董先生只是一位總廚,那么他也不會這么完整地表達大董意境菜的精髓。

    我也是同樣,但凡有一個人約束我對菜品的創新,我也成不了今天的我。這也是我最后選擇離開酒店的一個原因。

    做拾久餐廳的初衷,就是為了驗證我自己對餐飲的理解對不對,為了自己能不受約束地去做菜品創新。

    你可能會認為,我在餐飲行業已經做了這么久,無論是做菜品研發還是做管理都有了一套方法,做拾久一定是得心應手。

    其實并沒有。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挑戰。如果你也想開一家自己的餐廳,這些挑戰也許你也會遇到。

    下面,我就從菜品設計的角度,詳細給你講下這個過程。

    名廚分享成功心得: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餐廳定位要考慮市場和用戶

    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餐廳的定位,要選擇什么菜系。

    我自己出來做餐廳,是想要開一個有我自己基因的、連鎖的、被大眾接受的餐飲品牌。在做什么菜上,最開始我是傾向于做粵菜的。

    但是設計餐廳和菜品,肯定不能只考慮我的個人情懷,必須要考慮市場和用戶。經過調研后,我發現在北京做粵菜不合適。

    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呢?

    在決定要做什么菜之前,我和我的團隊連續觀察了大眾點評的一個餐飲榜單。這個榜單會顯示北京每一個時段受歡迎的餐廳的排名。我們去看了100天里,在北京這個城市,中餐和晚餐時段,大家關注的產品是什么,會出現哪些餐飲品牌。

    結果發現,粵菜不屬于流量型,對于單個品牌而言,市場不夠大。如果我只想在北京開三家店,那可以,你做的就是新榮記、利苑的客戶群,相對高端小眾。但如果想要開10家以上,那就得選至少60%的客戶能接受的菜系。

    雖然現在拾久只開了2家,但當時我的想法還是想要開10家以上的。

    餐廳的客流量還跟客單價有關。我們看數據時發現,當時60到100元的客單價流量非常大,代表的餐飲品牌有四世同堂、京味齋、局氣等等,它們都是做的北京菜。

    我們做餐廳想要客單價再往上一些,那就往上看,120到150元,150到200元,200到300元,我們發現每一個客單價區間,出現的品牌、品類都不同,但有一個菜在各個區間始終在前三,這個菜就是北京烤鴨。

    所以我最后選擇做北京菜,其實是考慮了市場的結果。

    做北京菜,最大的IP當然就是北京烤鴨。在烤鴨的各個客單價區間里,上面封頂的是大董先生的中國意境菜,400元以上;中間層是四季民福,150到200元;當年,再往下的頂級流量絕對是局氣,100元以下。

    那我選哪個檔位的呢?當時我們選的是180到300元之間。

    為什么這么選呢?這跟我們選的用戶群有關。

    我們定位的是北京的新中產,這些人有見識,能分辨好東西,能在北京招待朋友,但又不希望價格太高。

    這個城市的待客方式是什么?涮羊肉、吃烤鴨。

    涮羊肉算是一個本地特色,但不是正餐,正式請吃飯,還是要請吃烤鴨。你去看大眾點評的實時熱榜,就會發現,尤其是旅游旺季的時候,烤鴨的數據最大。

    到這里,算是做了設計菜品的第一步工作,我們確定了是北方菜,招牌產品應該是烤鴨。

    你看,當我確定要開一個10家以上的連鎖品牌時,我就要選擇這個城市最大的基因。

    名廚分享成功心得: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烤鴨:成熟的產品怎么做創新?

    好,確定了要做北京菜,也找到了烤鴨這道招牌菜,第二步是設計招牌菜。

    做烤鴨,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烤鴨是經典菜品,我要是想做菜品創新,被北京人站出來說你不正宗怎么辦?

    我的辦法是跳出“京菜”的圈子,定位做新京菜。有了這個“新”字,我可以用更新穎更有創意的方式去表達京菜了。如果你要做的是“京菜”,那你的發揮空間就要小得多。

    具體到烤鴨的做法上,我怎么才能做得跟別人不同?大董有酥不膩烤鴨,其它品牌還有魚子醬烤鴨、清真烤鴨,我做什么?這就回到了核心產品的設計問題。

    拾久的招牌菜叫茉莉花香烤鴨。這個菜的創意是怎么來的呢?還是我前面講的兩個思路,一是食材創新,一是技法上的創新。

    我把能代表北京文化的食材都列出來分析,發現茉莉花是北京一個標志性的東西,但是以往它是用來泡茶的,沒有人想到可以把它用到做烤鴨上。而因為我研究過西餐的烹飪技法,知道茉莉花可以通過西餐里煙熏的方式來做烤鴨,有點像熏牛排和熏三文魚。

    實際上這個過程,就是找到自己基因里的、能代表你的點,然后借助食材和技法的創新去放大它,做到極致。

    名廚分享成功心得:怎么做出一家好餐廳?

    不僅是烤鴨,拾久的每一道菜,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比如我們一個很受歡迎的甜點“桂花山藥酪”,怎么讓一道甜點既能符合新京菜品牌,又有顏值,好吃,還能只賣9塊錢呢?

    這個價位出名的甜品有老北京酸奶,所以我做得再好,也很難在食材和技法上超過這個酸奶。

    那既有酸奶口感,認知度高,又能支撐這個價位的食材是什么?山藥。

    找到山藥這個食材后,接下來的就是技法了。

    我用西餐的技法,把山藥烤熟、過籮、打膩、加奶、加油,最后達成絲滑口感。

    這種技法中餐廚師做不了,它要求你把整個制作過程標準化,寫下來,交給廚師,廚師按照這個流程把它做出來。

    怎么設計餐廳利潤?

    但是開餐廳,光有招牌菜還不夠,你得有整套菜單。這里考驗的就不僅僅是廚師技藝和創新了,你還要會設計利潤。所有東西都是有成本的,如果一家餐廳的菜單和菜品沒有設計利潤,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菜單。

    回到拾久,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烤鴨是招牌菜,但是烤鴨價格其實已經被定死了。

    誰給定死的呢?我前面說過,是大董、四季民福、局氣。再加上我要做到有自己的特點和不同,肯定也需要成本,所以烤鴨的利潤很難做高。

    怎么辦呢?那就從菜單中其它的菜品里面去找,這就是在設計利潤。而且,找的時候,既要兼顧利潤,還要保證產品讓顧客滿意,比如一道麻婆豆腐,你不可能賣95塊。

    所以在整體上設計產品結構的時候,你的菜單里要有四類產品:

    第一類是品牌產品,也就是博名氣的。

    第二類是利潤產品,也就是取利的。

    第三類是流量產品,能吸引顧客傳播的。

    第四類是價值產品,就是讓顧客感覺到“值得”的。

    這四類產品怎么搭配呢?

    我的經驗是,流量產品在菜單里只能占3%,或者5%以內。如菜單上100道菜里,最多只能有3到5道菜。因為如果太多了,就會讓人以為你這個餐廳是做噱頭的。

    例子如2019年的壽桃杏仁豆腐、奶凍兔子,在網絡上都很火爆,這就是我們做的流量產品。

    品牌產品也是3%的比例,也就是必須要有三款左右的核心產品,比如我們的魚頭和烤鴨都是這類產品。

    實際上,高毛利產品只能占到25%~30%。

    那什么菜能成為高毛利產品?最好是自己獨創的,用戶才覺得值得為溢價付費。

    當然,也不能全都是高毛利產品,我們菜單上的主力是價值產品,占到40%~50%。要讓消費者感受到價值。

    怎么做?波士頓龍蝦,你肯定知道去盒馬龍蝦多少錢,成本就是150塊。然后我來塑造出價值,賣你219,不貴吧?

    這就是我給拾久做菜品設計的過程。拾久這家店,開業不到兩年,就被評為米其林一星,也算是驗證了我的方法。

    好,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下面我講一下今天的重點:

    1.面對后廚沖突,要主動做解決問題的人。

    2.想去好的餐飲品牌工作,要學會計劃性和規范性管理。

    3.要想管理好廚房,技壓群雄是前提,哪怕你是總廚,也要保持在一線的狀態。

    4.給餐廳做菜品定位的時候,可以先做一輪數據調研,考慮市場和用戶。

     

    5.整體菜品要做利潤設計,菜單里要有四類產品:品牌產品,占到3%;利潤產品,占到25%~30%;流量產品,占到5%以內;價值產品是主力,要占到40%~50%。

    未完待續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覺得我們好看的

    請點個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725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28日 02:10
    下一篇 2021年1月28日 02: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