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逛,拐入鄭州某商場后面的一條小巷,一條街的餐飲生意頗顯慘淡,但有一家火鍋店卻客流爆滿。
門頭也不大,心生好奇就上網查了查,2019年開業的,居然在“鄭州特色菜口味榜”排名第三,前不久還開了分店。
為什么位置這么偏,客流卻爆滿,并熬過疫情期,快速開了分店?
帶著這些疑問,餐見君和朋友團購了兩人套餐券,決定進店體驗一番。
它處于典型的“二級商圈”,分上下兩層,一樓只有3張4人桌,二樓有7張4人桌,1張6人桌,目測可使用面積僅80來平,顧客以小姐姐居多。
一餐下來,果然被迅速圈粉兒,朋友表示下次還要來,只因這家店做了4個博好感的“反常規”。
▲紅色方塊為云曉仙臘味湯煲門店
▲二樓就餐情況
一眼被驚艷,細節處處傳遞“家的氣息”
走進店內,滿滿溫柔干凈的氣息,木質桌椅和裝潢,加上綠植、擺件、器皿的陪襯,果然應驗了墻上的那句slogan:一個安心吃飯的地方。
相比大眾火鍋店,這兒更像是回到了自己家,小而精,幾乎感受不到商業氣息。
餐見君一眼被桌上的鍋具所吸引,晶瑩剔透的鍋體,真材實料一覽無遺,十分精致,拍照也很加分。網上一搜,它叫康寧晶體鍋,相比普通鍋具,加熱速度更快。
一般火鍋店用的都是天然氣、電磁爐、炭火等加熱,這家店則選用氣灶,有粉色、白色,店員說,現在已是第5代版本,相比之前,更安全、好看、加熱穩定。
就連容易被忽視的餐具和湯勺,也被做成“精致、品質、日式”的感覺,正契合了當下小姐姐們的消費心理需求。
▲在進門收銀處,看得見的高溫蒸碗筷
就餐過程中,有幸結識了老板娘王云,我問,為什么要開這樣一家店?
她答,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難得有個放松吃飯的地方,在高級和治愈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點,就是我開店的理念。
閑聊中,她不好意思地說,自己是個不專業的餐飲人,但所有細節都是圍繞顧客體驗而設計的。
另辟蹊徑,對老品類做“微創新”
第二點“反常規”的是,這家店主營臘排骨火鍋,該品類在鄭州地區并不多見。手機上搜索,竟不足5個品牌。
臘排骨火鍋,原本是云南地區的特色美食,但這家店不是照搬照抄,而從湯底和主食材上都做了微創新。
在大眾點評上,商家新鮮事一欄介紹如下:云南臘排骨以鹽腌漬風干,以咸香為主,而重慶臘排骨以鹽和香料腌漬,較短的風干時間后,以松柏枝熏制而成,臘味保存時間長,且肉質多汁,并賦予食材獨特的松柏熏味,所以,他們采用了重慶臘排骨。
湯底則采用大骨頭熬制,相比云南口味,更清淡、養生。“先喝湯,再吃肉”,也已成為消費者的標準吃法。
“一是‘健康、養生’是餐飲發展趨勢,所以選品就看中了這點;二是火鍋賽道太擁擠,只能另辟蹊徑;三是臘排骨品類還未出現有影響力的品牌,相對來說,更有發展機會。”
除了臘味排骨,鍋里的配料,甜玉米、洪湖粉藕、胡蘿卜也是一絕,軟爛入味,絲毫不敷衍。
值得一提的是,青椒醬料也是臘味湯煲的點睛之筆,稍微削弱了臘味,辣而不燥,形成味覺記憶點。
雖說臘排骨是小眾賽道,但它是個傳統食材,并經過了市場驗證,微創新后,適用人群廣泛,除了小姐姐,餐見君看到很多父母帶孩子的家庭來這里聚餐。
套餐點單95%以上,產品搭配無雷點
說完了鍋底,再聊聊它的菜品是如何反常規的,這也是最吸引餐見君的一點!
套餐搭配給人超值感
在平臺上,它共提供3種套餐,159元2人餐、218元3~4人餐、298元3~4人豪華套餐。
拿2人餐舉例,里面包含小份臘排骨湯煲、澳洲M4級牡蠣肉、荊州魚糕、生菜、素面、蘸料、八寶茶。
先喝湯,再吃肉,吃膩了喝杯茶水,后涮菜,最后下面!吃完下來最大的感受是:款款都有獨特亮點,沒有一個菜是浪費的,吃得很飽很舒服,性價比非常高。
▲圖片來源自大眾點評,3~4人套餐
聯想到有時候不喜歡火鍋店的團購,是因為套餐中總有那么幾道不喜歡吃的菜品,老板娘透露他們套餐點單高達95%以上,是顧客的第一選擇。
“這頓火鍋中,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套餐的菜品搭配都是反復調試來的,我本身就是個資深吃貨,喜歡全國各地跑著找好食材,所以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快。”
產品標準化,3分鐘出餐
餐見君注意到,從點單到上菜,不超過3分鐘。王云說,因為之前有做西餐的經驗,后廚食材一開始就實現了標準化,全部執行嚴格的量化標準。
套餐點單率高,有好有壞,雖最大程度降低了后廚食材損耗,但這也意味這顧客缺乏機會品嘗到其它菜品,導致菜單上的很多菜品都變成了“無名英雄”。
所以,每張桌上,都能看到不同菜品的推介牌,非常醒目。
菜單上,也有很多小眾的特色菜品,如手打海鮮丸系列、豌豆尖、花生芽、板栗南瓜、M6級牛小排等。評論區,也有很多顧客和餐見君有同樣感受:菜品驚艷、道道都用心、沒有不愛吃的……
▲除了特色涮菜,也有餐前特色小食、自制飲品等
從大眾點評、美團、小紅書上,能看出來這家店的忠實粉絲頗多,這也得益于老板娘的粉絲維護,“去年我幾乎都在店里,招呼生意的時候加了不少顧客微信,一年下來,也有將近3000人了,每周來4、5次的大有人在。”
她也會經常和粉絲互動,問一些對門店的改進建議,平日聊聊天,像是朋友一樣相處。
同時,也非常重視顧客反饋,“發現一條差評,我都會嚴肅處理,為什么造成不好的體驗,怎么解決,都要落實下去。”
相比大多數火鍋店,王云說他們的營銷投入可以忽略不計,本身顧客群體偏年輕,大多很熱衷于大眾點評和小紅書這些平臺,因此都會自發上傳用餐體驗,成為免費廣告。
用餐結束,在收銀臺才發現有個會員充值臺卡,就餐期間,店員沒有任何推介,主動充值的顧客依舊不少。
粉絲裂變傳播有多可怕?在餐見君身上就得到驗證,用餐回去后,立馬給同事、朋友安利了這家私房小館。
餐評
從這家小店的火爆中,餐見君也悟出幾點經營之道,以供大家參考:
1、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選賽道就是選蛋糕,蛋糕越大,分的越多,但如今,反而是切入的賽道越細,做的越透,做成的機會才越大。
2、開店前,一定要清晰自己的客戶畫像,場景、產品都圍繞客戶畫像的標簽和特性展開,這樣才如變身一把利刃,在火鍋大軍突出重圍。
3、火鍋品類在不斷迭代,所有的微創新都離不開廣泛的受眾基礎,在選品的時候,避免憑空臆想,還是以消費需求為主導。
—END—
推薦閱讀:
海底撈“云包間”、打工人火鍋、盲盒菜品……年前最后一波新情報來了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