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 No. 922
1
這幾天在抖音上有個段子挺有意思,大意如下
一個做門窗的老板說
朋友來問了斷橋鋁窗戶的價格,我給報了350一平米,朋友問完價格就走了。
前兩天收到合作方發來的訂單,一看地址和姓名,就是朋友家,合作方的價格是550元一平。
今天去送貨安裝,和朋友碰個正面,都沒多說啥。
2
雖然是個段子,但我估計你可能多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吧。
你說,這里面最大的問題在哪呢?
是朋友之間的相互不信任嗎?
還是那個朋友真的不識貨?還是啥呢?
這些也許都是,但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當然,那些因為朋友關系不好啥的純粹人情的問題,不在討論范圍之內。
我先問你個問題啊,類似于上面說的這些問題,在那些事情上發生的比較多?
比如說上面說的是裝修行業,這個行業里面,這種問題就很多。
類似的,是不是還有數碼電子、茶葉的零售、以及醫療等行業?
那么這些行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個特點叫做 “水很深”,是吧?
3
那,當我們在說這個行業水很深的時候,實質上是在說啥呢?
實質上是在說買方和賣方的“信息不對稱”。
你看看那些辦事第一反應是需要“找個熟人”的行當,是不是都是這樣子的?
更重要的是,人們又經常擔心“被熟人宰”,即便問了熟人,也不一定信得過熟人。
就像上面說的那個情況,肯定是問了熟人之后,不放心,覺得“太便宜了”,最終還是在“品牌”店下了訂單。只是沒想到,“品牌”的產品是這樣來的。
反過來也說明,這個老板的產品是不錯的,給朋友的價格也是OK的,只不過朋友對產品不夠了解。
4
在這個故事里面,可以學到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賣方需要充分的向顧客展示自己的信息,當公開的信息越多,信任就越強,這個時候,來的顧客就不止朋友了,不認識的人也會來。
第二個要點,是作為買方,需要對購買的東西做一些功課,更多的了解一下產品。
第三個要點,則是要盡早構建自己的“品牌”,獲得品牌效應之后,就可以收獲品牌溢價。上面那個段子里,多出的200塊,就是品牌溢價。
你還看出啥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