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行業的火爆圖景下,正經受著寒潮的考驗。無論是市場的表現,還是大數據的分析,都顯現出這樣一個畫面——入冬以后,不少飲品店面臨生意慘淡、甚至倒閉的境況。
那些先倒下的可能是哪些店呢?各品牌之間如何拉開差距?今天就來分析分析。
本文內容來源 / 咖門、眾郝創意咨詢
? 本文共3961字,閱讀約需7分鐘
先來看組數字:咖門和美團點評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飲品生態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奶茶果汁店全年開店數達到9.6萬家,關店7.8萬家。
茶飲生意的火爆,這一年以來,都是能感知得到的。
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客群結構的改變,80、90后甚至00后成為消費新主力,他們愿意嘗試新品,需求更加多樣化,同時更具有品牌意識,追求產品品質。
另外,隨著新中產的崛起,大家都有錢了,有統計數據,上層中產每月可支配的收入將會達到12000元-22000元的規模,服務消費的支出、對高價值產品的支出都在增加。
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推動了行業的火熱
這時候,開茶飲店成了很多人眼中門檻不那么高的好生意——產品非常容易模仿,毛利率能達到60%左右,何況,它正在浪潮之上。
1家商場,50家飲品店
如果你口渴了,逛累了,在長寧龍之夢商場最不缺的就是奶茶。
總占地29萬㎡的一站式shopping mall里,每個樓層分布著各式飲品店,加起來有50家左右。
以周六一天的實際情況來看,除了喜茶、樂樂茶前排隊以外,其他茶飲店門口僅有三三兩兩的消費者。
競爭很激烈,真正排隊的卻不多
圖片來源 / 大眾點評
首先從地理位置來說,B2樓層連接2、3、4號地鐵口,與生俱來的流量體質,讓這個樓層成為茶飲品牌間相互廝殺的必爭之地,地鐵口的進出口就有多家飲品店截胡。
最終,這里有8家茶飲店,3家咖啡店,包括CoCo都可、快樂檸檬、R&B巡茶、星巴克等,茶飲店占比整層餐飲的20.3%。
B2品牌非常多(部分圖片源于大眾點評)
而在相對直通地鐵的B1層與1層,競爭更加激烈,1層有喜茶與超級樂樂茶網紅出身的勁敵,聚客能力強,使得夾在中間B1層的茶飲陷入消費者上上不去、下下不來的尷尬境地。
有意思的是,20多家茶飲店每家主打的定位都各有特色,其中主打奶蓋茶5家,港式奶茶3家,臺式奶茶3家,水果茶3家,花茶1家,鮮果果汁2家,其中還包括抹茶、手作珍珠、氣泡茶等……
難以想象,大相庭徑的定位背后,實際產品線結構大同小異,整個商場茶飲同質化相當嚴重。
就以網紅茶飲店的菜單作為比較,雖然主打芝士奶蓋,但其產品線中包括水果茶等混合飲品。同樣的,中低端茶飲,雖說主打臺式奶茶,但產品線會加入奶蓋系列與水果茶系類。
奶蓋茶各家都有,產品線差異并不大
其實在這個遍地開花的茶飲市場,為了打出差異化,品牌定位劃分清晰,但實際產品線差別不大,誰火就跟風誰,生怕掉了隊伍,品牌就落后了。
從價格來說,長寧龍之夢的茶飲價格呈現兩極分化:高檔奶茶店最貴的奶茶可達到33元/杯(相當于一頓午飯簡餐的費用);中端的奶茶價格在20元左右(普遍以18、19元為主);最便宜的奶茶只需要9元。
品質和價格良莠不齊
茶飲市場分化嚴重,價格區間分層明顯,價格定位決定品牌定位、吸引消費人群。
近幾年諸多茶飲品牌獲得投資,茶飲市場這塊“蛋糕”將會被分食,未來茶飲店的數量還會持續增加。
以大眾點評為例,以“茶飲”為關鍵詞搜索有9575個結果,奶茶9678個結果,咖啡5896個結果,茶飲市場嚴重飽和。
去網上一搜還是很嚇人的
整個消費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據了解,長寧龍之夢還有兩家茶飲品牌在入駐,雖說商場茶飲競爭已經接近天花板,但不乏新晉品牌擠破頭涌入。
比如某御の茶(長寧龍之夢店)去年7月份開業,選擇與強敵作為鄰居,全場買一送一、15元/杯,但產品線與多家奶茶店相似,性價比低、品牌力不強,高成本經營,難以長期維持。
記得前幾年臺式奶茶十分火爆,但品牌經過優勝劣汰后,僅剩些許品牌存活下來,當浪潮過后,才知道誰在裸泳。
新一輪關店潮來臨
這些店可能會先死掉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新一輪的洗牌已經來臨。那么,哪些店可能最先在競爭中死去呢?
最早的奶茶店,奶精、糖水、低端的茶粉就可以勾兌一杯奶茶,毫無營養可言,甚至對人體有害。
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當以喜茶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品牌,深入供應鏈端,原材料上與茶園、果園深度合作并把控,被新式茶飲教育過的消費者,還會為奶精茶粉買賬嗎?
好品質的產品出現,粉末勾兌的奶茶遲早會被淘汰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表示,接下來,“品質之戰”會繼續升級,原材料和產品的品質會繼續升級,以前茶飲的茶味可能是粉末勾兌,現在越來越注重茶的品質。很多新品牌跟風入行,會逐漸淘汰一批品牌和店鋪。
而仍然在賣低端產品的奶茶店會是最快死掉的一批。
裝修風格抄襲A品牌,產品借鑒B品牌……
在茶飲行業,這種“集大成”的店并不在少數。
好吃嗎?服務到位嗎?有自己的特色嗎?被餐飲行業稱為靈魂三問,第一問就是指產品。
產品是基礎,缺乏這一基本功的店,無論如何包裝、炒作,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先做好價值模型是重要基礎
資深茶品牌顧問、國茶實驗室創始人羅軍說,創立前期,投入的著重點在建立價值模型,從能為用戶提供哪些產品出發,這是非常重要的。
品牌初期最先要確定目標客戶群,包括選址和產品是什么樣的,如果產品不是太差,檢討目標客戶群是不是錯的,但是如果產品不行,就很容易死掉。
雖然目前茶飲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但是選擇好的茶葉、水果,保證出品的穩定性,保證供應鏈的穩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下一番“笨功夫”。
上個月,一個新品牌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加盟活動,還進行了在線直播。名字抄襲,聲稱明星入股……靠一套完整的套路,吸引了不少加盟商。
目前,有不少專門做加盟賺快錢的品牌,無論是產品還是商業模式,并沒有經過市場的驗證和檢驗。這種品牌,往往通過明星的噱頭吸人眼球,再運用社交網絡的炒作和發酵,把品牌炒得喧囂塵上。
喧囂過后卻是一地雞毛,他們賺的盆滿缽滿,加盟方卻只能關店。
最可憐的是,還坑了加盟者
當然,一些品牌的初衷并不是要做加盟的,幾家店開的也不錯,但是看到了市場的風口和機遇,耐不住寂寞,就開始不顧自身實力,盲目擴張。
煮葉創始人劉芳分析,如果跑得太快,內部人員發展和培訓跟不上,或者自我膨脹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都是非常危險的,也會是死得最快的那個。
目前的茶飲行業,無論是原物料還是制作方法、配方,品牌之間并沒有太大的區隔。比如目前最為流行的奶蓋茶,幾乎每個品牌都有。
跟流行趨勢沒錯,但是一味的跟風,沒有自己的特色很難占領消費者的心智,難以給他們留下印象。
缺乏特色就容易缺乏競爭力
競爭白熱化
如何拉開差距?
在奶蓋茶風靡一時的時候,奈雪の茶憑借茶+軟歐包模式形成了“奈雪現象”;Teasoon專做白領的生意,在選址上做區隔;煮葉請來原研哉做設計,在空間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味模仿別人只會被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做出一定的差異化才會被消費者接受。無論是產品、服務、環境或是任何一個關乎消費體驗的環節,做出差異化和特色才能夠吸引消費者。
“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東鵬特飲”等廣告語不僅朗朗上口,還在用自身的產品特點,為消費者制造消費場景。比如,吃火鍋時感覺會上火,就想到要喝王老吉;困了累了時,會想到喝東鵬特飲可以提神。
打造出一種“專屬”的消費場景
這些不僅僅是廣告語,還在潛意識里喚起消費者購買,在需要的場景下,想到的就是你。那么,茶飲是否也有這樣的功能可挖?
茶葉本身就有提神醒腦的功能,那么是不是可以促使上班族和學生族用茶飲代替咖啡?在犯困疲憊的時候想到買奶茶?
茶飲店的空間設計都做起來了。
茶飲玩的不僅僅是產品,更多的是一種“顏值”經濟,顏值越高,越能激起消費者的拍照欲。這個“顏值”,不僅包括出品的顏值,還包括店面空間設計。
對于一些飲品店,雖說不見得很有名,但也融入一些其他元素來增加空間屬性,比如茶飲與書店結合,不僅能喝茶看書,還增添了不少文藝格調。
圖片來源 / 餐飲視覺研究室
農夫山泉與網易云的合作一度成為新聞熱點,這也給茶飲業一個啟示。雖說茶飲沒有那么大的品牌力,但這種方式還是值得借鑒。
沒有哪個行業是長生不衰的,每個行業都時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新辣道在餐飲界也算是個傳統老品牌了,但是它慣有的高端、“一本正經”做火鍋的形象很難吸引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
今年,新辣道與當紅IP吾皇萬睡的合作成為熱點,一下子圈粉無數,不僅吸引了90后、00后的消費群體,還使品牌年輕起來。
不斷用營銷活動做出自己的特色
茶飲的客群本身就偏年輕化,如何俘獲“9000歲”的心?靠公關引發話題性未嘗不可,“好玩”是年輕一代最看重的屬性。茶飲品牌也可加大公關力度,始終保持品牌在市場上的新鮮感。
●【吃貨福利】你敢點我就敢送
●勵志!煎餅大媽月入10萬,爆開三家連鎖店,營銷思維堪比商界大佬!
●2018年餐飲業的機會在哪兒?
●2017年商場餐飲關店10087家!能活成“贏家”的只有……
●新式餐飲當道,2018炙手可熱的50個品牌都有誰?
●華為高管辭職賣花甲,12平小店年入千萬,一年開出了47家店!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