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色彩繽紛,種類繁多。不論是從菜系還是從地域上來分,都非常的不同。川菜麻辣刺激,注重味道;浙菜清甜味淡注重汁味;魯菜嗜蒜;北方喜面,南方喜米……但有一種食物,無論是南方和北方,幾乎都非常受追捧,它就是水餃。
水餃在中國人的眼中并不僅僅只是解決溫飽的食物,它還具有非常好的寓意,餃子表示團圓,在很多節日當中,餃子就會被端上桌,是人們認為的必吃餐食,很多北方地區,在冬至和除夕時,就會吃餃子。
餃子承載著中國人的一種執著和傳統,而吃餃子更寓意著更歲交子,在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而且,餃子從形狀上來看非常的像古時候的金元寶,包餃子也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
美好的寓意和鮮美的味道,都讓餃子在中國美食當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餐飲中,以餃子出名的餐飲品牌很多,曾經的餃子帝國“大娘水餃”就是其中之一,在大娘水餃輝煌的那幾年,幾乎走到哪兒都能看見和聽見它的名字,但現在,幾乎很難再見到其身影了,從帝國到衰落……也不禁讓人唏噓。
“水餃帝國”的發展史
大娘水餃創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創始人是中國常州的一位男士,名叫吳國強。吳總的童年其實并不美好,那個溫飽都成問題的饑荒年代里,吃水餃,就成為了他小時候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大娘水餃的衰落 “帝國”似乎都逃不過“衰落”的命運,而縱觀各大“餐飲帝國”衰落的原因,其實都繞不過擴張的問題。曾經火鍋行業的帝國“譚魚頭”,從火遍全國甚至海外,到最后落幕,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在擴張的問題上。 譚魚頭的兩度上市,到簽訂對賭協議,最后因為資金斷流上市夢碎,將隱藏的所有問題無限放大,帝國一襲崩塌。再來看大娘水餃,它的命運似乎與譚魚頭的衰落過程有些類似。 2000年左右,受當時餐飲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大娘水餃也在積極的準備擴張,但要擴張,就需要資金,大娘水餃只依靠自身來說,資金明顯不夠,缺錢讓吳總將目光放在了融資上。 2014年,吳總選擇和資本方聯合,大娘水餃被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CVC收購,本想著引入專業的管理團隊能讓大娘水餃的發展更上一層樓,未曾想卻是“引狼入室”,在對賭協議過程中,直接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權。 吳總將90%以上的控股權賣給了CVC公司,CVC很快就成為了控股股東,吳總自己只剩下10%的股份,至此,吳國強對于大娘水餃的經營已經沒有什么話語權了。 但CVC作為一個歐洲的投資公司,它雖然占有資產,占有中國市場,但似乎并沒有長遠的打算。甚至還直接推翻了大娘水餃的品牌精神。在后期的改造中,為了提高營收,不僅提高了價格,還減少了原材料的分量,餃子每只由20克改到17.5克,主要湯品主料減少了10%。 這就是很多人覺得大娘水餃口味變了的主要原因,偷工減料之后,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大娘水餃沒有了以前的味道,所以其生意變得越來越差,銷售額更是直線下滑。2014年、2015年銷售額每年下滑兩成左右,2015年的銷售額僅相當于2013年的80%。 而且在經營上,CVC將吳國強這個創業人極度邊緣化,甚至不惜聘請大量的職業經理人來經營,在公司的年會上,還直接讓保安攔住作為股東的吳國強不讓進,這種做法,在國人看來,就非常的不合理甚至不近人情。 中國是一個人情味很重的地方,做餐飲的,人情可以在餐品上體現出來,也可以在一個品牌的價值觀上體現出來,顧客選擇你的店進行消費,不僅僅消費的是鮮美的食物,還有對你價值觀的認同,易手后的大娘水餃初心已經變了,甚至在它身上再也找不出“人情味了。” 當一個品牌,讓顧客都失去了對你的認同感,可想而知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大娘水餃在CVC的手中最終也沒做起來,而CVC的做法也非常的無情,再看不見市場發展時,CVC在2014年把大娘水餃的全部股份賣給了格美集團,格美集團至此正式成為大娘水餃的100%全資股東,而吳國強也逐漸被人遺忘,不久后,他們便對大娘水餃的LOGO進行全面改版,最終,“大娘水餃”的形象也不復存在。 大娘水餃的發展史, 給餐飲人帶來什么樣的思考? 縱觀大娘水餃的歷程,從一家小水餃店到全國連鎖,這一路走來也是相當不容易,而吳國強作為創始人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外來者”肆意改變自己的經營,以致于大娘水餃的口碑直線下降,到最后一個“水餃帝國”轟然崩塌,這背后到底應該怪誰? 他著急將資金引入大娘水餃,終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資本本就更趨于利,很難用心做水餃,以致于使其通過消耗口碑的方式來掙錢,吳國強自己被踢出局固然無奈,但是自身的問題也是需要反省的,那么,通過大娘水餃的興衰史,又給餐飲人帶來了怎樣的思考呢? 第一:擴張需謹慎 每個餐飲帝國的誕生都少不了擴張之路,有些品牌擴張之后發展更上一步,但有的品牌卻往往深陷擴張漩渦最終讓品牌落幕,大娘水餃的案例告訴所有餐飲人,擴張的路上不能太急功近利,創始人對企業的理解,從對樸素的食品到商業模式再到融資都要有長遠的計劃和規劃。 對資本也應有相應的考察,這種考察不僅僅是指資金實力的考察,還要考察資本的運營模式是否與自己相融合,包括價值觀等的考察都需要有詳盡的分析,如果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挖了坑自己跳,栽進了陷阱。 第二:運營模式的學習和改革需要兼容 餐飲品牌與大多數其它企業不一樣,很多餐飲企業都是白手起家的品牌,創始人從經營一家小店到餐飲行業的巨頭,一路走來都經歷了不少的辛酸史,而這種在經營中運用的經營模式很多都是自身所帶的一種“野路子”經營模式。 但在品牌的擴張過程中,現代企業的管理已經不適合這種“野路子”的經營了,在發展中,品牌也確實需要向先進的公司模式學習。從管理運營的方面來看,CVC的管理方式確實很完美。 據接近CVC的人說,CVC管理層人都很不錯,尤其是香港團隊,專業性很贊、職業性更沒得說,整個機構的外部印象也是高大上,但為何在面對俏江南、大娘水餃等企業時卻頻頻失敗? 在業內人士看來,其實是CVC的管理方式習慣了斯文的調性,而其投資的幾個餐飲品牌都是野路子起家的品牌,企業原先的運營、采購、財務、市場開發等業務關系與CVC最終沒有兼容,這不是一方的原因,是雙方的緣故,管理層思想的背離也是導致企業衰敗的重要原因。 第三:不能抹殺企業價值 資本投資餐企時,對于創始人不能太過極端的抹殺,CVC與吳國強的恩怨最終已經達到頂峰,但這種極端的方式在外人看來,就是CVC直接抹殺了大娘水餃創始人的存在。 創始人是一個品牌的靈魂,也是給這個品牌灌注靈魂價值的存在,特別是在品牌的產品上,傾注的不僅僅只是一年兩年的心血,CVC在抹殺創始人的存在后,不僅改變了大娘水餃產品的質量,這讓大娘水餃直接失去了靈魂。 任何一個品牌產品才是王道,失去靈魂的產品注定抓不住消費者的心,最終也只能失去市場落寞收場。 完 咨詢服務 ▼ 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 如何提升門店業績? 如何制定營銷策劃方案? …… ▼ 餐語咨詢為您提供 全年營銷外包系統咨詢服務 掃碼下方二維碼咨詢哦
表面上來看,是CVC的緣故,CVC偷工減料,沒有用心做產品,并且還惡意提價增加營收,這注定會導致消費者的不滿,積累的好口碑也會日漸被消磨掉,最終失去市場。但深層次上來看,吳國強自己也有責任,雖然品牌需要擴張,但這個是需要計劃的,不能太過急功近利。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