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比肩海底撈的譚魚頭火鍋為何會一步步走向滅亡?


    最近譚魚頭創始人譚長安再次上了熱搜,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譚老板已經不再有當年的意氣風發,反而具備了一些中年人的老成,身體上也體現出了歲月的蹉跎,對于譚魚頭火鍋的隕落,譚長安回憶道:他一路走來充滿了艱辛,剛剛開魚頭火鍋店時,店前門可羅雀,生意紅火時也遭遇過競爭對手打擊,但他加盟反戈一擊最后擴張全國,次次化險為夷,“譚魚頭”也成了國內火鍋行業的霸主。



    但在8月中旬,譚魚頭關閉了在大本營成都的最后一家店,至此,這家曾經員工上萬、資產近百億、門店遍布大江南北,“當年比海底撈更牛”的連鎖火鍋——譚魚頭,正式結束了自己的時代,如今只剩下唏噓感嘆。


    01

    譚魚頭的成功:偶然創業卻出奇制勝


    譚長安在采訪中表示,上萬員工資產百億的霸主卻在頃刻間轟然倒塌,震驚了餐飲界也震驚了他自己,現在已經沒有譚魚頭了,最后一個店在8月份也已經宣布關店,而他自己從2014年開始就離開了成都在香港生活了。


    譚長安是一名退伍軍人,至于當初為什么會選擇做魚頭火鍋,他介紹道: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魚頭這種沒有太多肉的東西,居然也可以拿來做火鍋,他更沒有想到的事情是,他的火鍋店可以“吃貴全國魚頭”。


    但是光有靈感肯定是不夠的,所有的人在創業之初都會經歷一些困難,比如資金、經營、人員方面等等……譚長安也不例外,他介紹道:創業之初其實是很困難的,首先擺在他面前的就是配方和資金的問題。



    更何況,當時,成都的火鍋行業正面臨著一場危機。一些火鍋商家重復使用火鍋油料,引起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他們就不再喜歡吃火鍋。這樣整個行業陷入極度蕭條之中,譚魚頭也深受其害,那個時候,魚頭火鍋店每天營業額還不到1000元。


    譚長安為了解決當時的情況,率先在業內推出一次性健康鍋底,邀請前來就餐的顧客親自到廚房,實地參觀火鍋底料的炒制和菜品的加工過程。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事件影響力和品牌美譽度,還在媒體上進行了“譚魚頭堅決抵制回收利用火鍋油的不法行徑”的宣傳,并高調為其一次性鍋底投保,消費者一旦發現鍋底重復使用,就可立即獲得保險公司的重金賠償。


    獨特的口味再加上使用一次性鍋底的承諾,使譚魚頭的生意異常火爆,二十多張桌子天天爆滿,以至于客人要常常排隊買座位號才吃得上,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張座位號最高曾被炒賣到30元。


    02

    經營策略的制定:自營旗艦店+系統化戰略


    譚魚頭火鍋是如何快速布局全國的?


    譚長安介紹道:是自營旗艦店和系統化的戰略。譚魚頭迅速躥火之后,他就開始著手布局海外市場,2003年7月在香港開了第一家分店,開張之后生意預料的非常火爆。


    為什么選擇香港作為海外市場的布局口子呢,譚長安道:因為香港是一個中外文化融匯非常好的地方,對于消費者來說,這并不是個突兀出現在眼中的新品種,而且也能通過香港的數據來試水是否適合布局海外市場。


    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沒有錯,香港分店開業之后生意一直很火爆,這也增加了他布局海外市場的決心。


    而在在全國市場布局上,從北京開始,隨后轉戰東北、華北、西北、中原、華東、華南,然后再次回到西南的迂回包抄戰略,2004年11月,譚魚頭在重慶開設了首家直營店,在創業的八個年頭,譚魚頭終于決定進入西南這塊競爭激烈的火鍋城。



    自營旗艦店是譚魚頭在擴張路上的一次重要轉型,譚魚頭的迅速發展,品質一直在提升,但供應鏈的問題卻跟不上,導致前端在發展,后端在“拖后腿”,這是一種畸形的發展。


    于是譚魚頭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打造現代化的火鍋原料基地,甚至動用上萬畝田地種植特種辣椒和花椒,打造上萬畝鰱魚生態養殖園區,并在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統一生產、統一配送和統一品質。


    譚魚頭還與IBM聯手打造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真正“數碼餐飲管理”,并推出自己獨特的火鍋底料,進入各大商場超市售賣。在口味的創新上下功夫,對餐飲行業來說這是根本,新開發了三鮮鍋、番茄鍋、滋補鍋、酸蘿卜鍋等多個品種,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地區的口味適時推出,譚魚頭也就這么一步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


    03

    太想上市最終被資本拖下水


    有些東西是命中注定的,譚長安說道:他就是因為太急于求成了,譚魚頭開始走下坡路的原因就是始于上市的愿望。譚長安說,當初第一家分店開在香港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想把公司上市。


    譚魚頭有兩次上市的機會,一次是香港的福記食品因現金流、人員流失等問題向法院提出清盤申請,譚長安看上了這個殼,他與香港資源的主席黃英豪合作準備拿下福記,但最后因為黃英豪對媒體的高談闊論導致了這場重組的失敗,采訪之后很多競爭者蜂擁而至,包括真功夫、俏江南等等,但最后也都鎩羽而歸,誰也沒拿下。



    第二次是他在飛機上認識的一個成都老鄉,有一個做藥的“殼”,也就是當年的維奧集團,但最終跟第一次一樣,中途被人半路截胡,兩次上市未果之后,譚魚頭就開始做自己的IPO,引入風投簽了對賭協議。


    對賭協議中表示:風投出2000萬美元,而譚魚頭則需花3年的時間達到盈利目標,將公司做到上市。于是譚魚頭加快了開店的速度,甚至還投資其他火鍋公司,但風投最后承諾的2000萬美元卻只到帳了500萬美元,而譚魚頭已經為了上市花了2000萬美元的標準,風投資金不到賬,剩下的1500萬全是譚魚頭借貸而來,而后又因為沒有達到利潤標準,還要承擔對賭協議的賠償金額。


    再加上自己對親人貸款的無限連帶擔保,導致自己弟弟在四川的一筆貸款違約后,讓他成為法院的被執行人。這也導致譚老板的銀行貸款金額被限制,最后資金鏈斷裂,破產無疑。


    04

    重新回歸,發展將會如何?


    譚魚頭從創業到餐飲巨頭再到帝國覆滅,看似是一個“豆腐塊”壓垮譚魚頭的最后一顆稻草,實際上譚魚頭的倒閉是一連串的隱患最終造成了譚魚頭的消亡,從選擇資本開始或許譚魚頭就錯估了形式。


    當最后譚魚頭深陷上市的困局而不得不鋌而走險之時,這時借款不還的消息東窗事發也就成為了最后一個稻草,因為如果是一個優質的客戶,銀行是不會采取這種手段的,當銀行采取輿論手段催促還錢,那么這個公司的財政經營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企業想要上市為什么要重視輿情,因為有時候一則輿情就會摧毀一個即將上市的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譚魚頭的生意做到了盡頭,但譚魚頭的品牌其實仍然十分具有號召力,譚長安如今又重回了人們的視線,但他這次回歸卻并沒有使用“譚魚頭”這塊招牌,而是打出了新品牌“譚滋魚”。


    其原因,據譚長安介紹是因為與房東的糾紛,當初他去香港時將店鋪托管給房東,但現在出于利益的考慮,房東并不打算歸還,溝通幾次之后,他也就絕望了,而后決定干脆全都不要。


    譚長安坦言雖然譚滋魚火鍋同樣打著“譚”字旗,創始人團隊也是靠譚長安舉旗,但譚長安卻只干著顧問的活,“我只抓味道,發展、招人、決策我都不管。


    從老板變顧問,“譚魚頭”重出江湖,你看好它嗎?








    校長觀點




    老字號的品牌都會面臨被時代淘汰的風險,包括被資本綁架,俏江南也是非常鮮明的一個例子。那么對于一個老字號的創始人來說,如果想回過頭來再次打開新消費者的市場,跟上時代的潮流,那么他就必須擁有新的運營團隊、新的決策團隊和新的管理團隊。


    所以譚長安他作為顧問這一招,我認為是非常正確的,而他作為顧問的同時,能夠把管理的決策權讓出來給新生代的團隊,這也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不過,我認為新生代的團隊背后多多少少也會有他指揮的影子,但最好他不要做太多的指揮和干涉,否則他的思維也一定會把團隊帶入老一代的思維當中去。


    《金牌店長:門店管理強化訓練營》

    2020年12月28-30日

    將在中國·成都開營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線上報名

    或添加右下角二維碼

    咨詢報名



    往期精彩推薦
    肯德基“中國兄弟”東方既白轉型包子鋪,是否能成為下一個集團‘黑馬’?
    如何打造成餐飲名片?看知名餐飲小龍坎怎么說。
    校長淺談:餐飲下沉市場應該怎么做?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959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9日 11:04
    下一篇 2020年12月9日 17:0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