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 No. 960
1
又是一年一度的315,看看誰會被揭開遮羞布。
有些企業,總怕上榜,擔心的不要不要的。而有些企業,似乎并不懼怕這個。
為啥呢?
其實也特別簡單,歸根結底還是“心里又沒有鬼”嘛。
你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好,高于國家的法律標準,有啥可怕的呢?
又有人說了,那標準太嚴格了。
的確,有個別的標準是卡的很死,做起來似乎是不容易的。
但是,同志,請你一定要清楚的記住這句話。
“法律是最低標準”
2
原始社會是沒有法律的,也不需要法律。
族群眾有一位長者主事,大家有什么問題和困難,都來和長者說說,最后由這位有智慧的長者負責協調處理。
類似這樣的規矩,依然存在一些村落中。
或者說,那個時候,大家遵循的都是“道”,而后來,“道”逐漸缺失了,就開始尊崇禮制了。
禮制,就把很多“規矩”具象化了,比如你要這么做,要那么做,規矩也越來越多。
再到后來,禮崩樂壞之后,推行的,就是法治了。
因此你可以看到,所謂的“法治”,實質上是最低級的東西,距離高級的“道”,太遠了。
法律是最低級的標準,消費者保護法,實質上也是最低級的標準。
如果連這個最低的標準都遵守不了的話,那么這些企業就活該關門倒閉,被市場拋棄。
3
法律是約束,也是保護。
消費者保護法,對于顧客來說,是一種權益的保護,是在出現權益被侵犯的時候,可以拿起來對付商家的武器。
因此,商家們就總覺得,這保護法,是對自己的約束,甚至還有人覺得,這是一種傷害。
但實質上,食安法也好,消保法也好,其他的各種法律也好。這些規則,不僅僅是約束,更是一種保護。
比如說,你要做百年企業,要持續在市場上賺錢。
那么你就一定一定要遵紀守法,合法經營。
合法經營,就是對你的一種保護,如果你違法經營了,亂來了,如何能長久呢?
同樣,作為個人在社會上生活,法律要求不要去網上誹謗別人,曝光別人的隱私。
就有人不聽,非要去弄,結果被對方查到,并報復,可能小命就此丟了。
再比如,法律明令禁止酒駕,有人就說,我就喝一點酒,沒關系。
真的嗎?酒駕出事把小命丟了的,不在少數啊!
而禁止酒駕的法律,本質上就是對喝酒人,也是對無辜行人的保護。
4
所以,做商家的,想要輕輕松松的面對所謂的維權,所謂的315,那就把規則當做保護去看,把規則當做最低標準去看,
當你做到了更高的標準的時候,顧客自己會將你和那些做的不好的去對比,然后選擇你,喜歡你。
如此,315的維權與你無關。
原創文章,作者: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