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逛展了嗎?
今年的水果種類變多了,是我進入展會的第一感覺。
無論是試飲區的鮮果茶,還是果醬、糖漿、小料,我都能感受到,在葡萄、芒果、草莓之外,今年做水果茶有了更多選擇。
玫瓏瓜,今年展商試飲區出鏡率最高的水果之一,幾乎一大半都上了。從試飲新品,到原料、果醬、配方,都能看到玫瓏瓜的身影。

這款水果大家都不陌生,甜度高、品質好,自帶價值感,早已有品牌推新,但因為成本也相對較高,一直沒有太廣泛的應用。
它的走紅從去年就有了蹤跡。根據喜茶公布的經營數據,2020年,喜茶新品銷量排名第二的就是“多肉玫瓏瓜”。

在展會上,玫瓏已經有了多個CP:玫瓏+茉莉、玫瓏+青梅、玫瓏+龍井,以及套用楊枝甘露手法推出玫瓏瓜甘露等等。

因為玫瓏本身清甜的口感,搭配同樣清新、爽口的茶和水果,很有可能在今年春夏賣出爆款。

去年,喜茶一款“爆汁大橘”引發了行業關注。橘子這種人們心目中的“平價水果”,也能帶來驚喜。
今年逛展我發現,又有一款平價水果正在受到重視:西瓜。
多個展位上都看到了西瓜產品的身影。在巨匠食品的展位上,我品嘗了“梔香西瓜綠”,梔香綠妍+西瓜,西瓜的果香里加上梔子花的香氣,味道熟悉又新奇。
再翻翻2020年茶飲一線品牌西瓜產品的上新情況:
5月初,古茗上了一款“西瓜椰椰”,西瓜+椰子水+茉莉花茶+奶蓋; 同樣是5月,益禾堂上線“西瓜啵啵”,西瓜+綠茶+啵啵; 6月,古茗又上了“西瓜芒芒甘露”,西瓜+芒果+椰奶; 9月,喜茶上新了“多肉瓜瓜凍”,西瓜+綠妍+椰奶凍+脆波波; 而在茶百道,加了冰沙的西瓜產品一年四季都能買到。
——搭椰子、搭綠妍、搭梔子花,把平價水果做出新鮮的口感,也是今年一個上新的機會點。
此外,被芒果、葡萄、草莓、桃子等高流量水果“壟斷”的新茶飲,今年出現了很多小眾水果的嘗試。
前兩天,奈雪的玉油柑把很多行業人都“驚艷”了,小紅書上不斷有人打卡,解膩、嘗新是被提到最多的關鍵詞。
從展會上看,今年一些相對小眾的水果,在供應鏈已經有了多種產品,比如青提、青梅、山楂,從果醬、糖漿到水果應用,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新茶飲不斷發展的同時,面對越來越懂茶的消費者,供應端也在不斷細分茶的品類。
今年,在茶基底方面,茶底升級,茶底追香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今年或將會迎來加香型茶底的爆發。
一方面,追求茶的”花香”。

區別于茉莉花茶,今年梔子花綠茶、桂花龍井出現在多家展商的展區中。
特別是梔子花,應用形式多樣,除了上文提到的搭配西瓜,我還看到逅唐茶業則用梔香綠茶搭配桃肉,產品整體口感飽滿且不失清爽,再用火龍果汁調色提升顏值,吸引眼球。
桔品用梔子花茉莉綠茶搭配牛奶,將花香、茶香、以及奶的絲滑相融合。
另一方面,追求茶底的”水果香”。
在逛展中,我發現,蜜桃烏龍、柚香綠茶、草莓紅茶、葡萄烏龍、荔枝祁紅等等,均有供應商展示應用。
并且這些”果香”茶底同樣在應用上發揮空間和優勢,并且上游供應商通過與奶茶、水果茶搭配打造自己的差異化產品。
比如,用葡萄烏龍茶湯搭配酒類產品,在清新的果香與茶香之外,感受酒的香氣。

去年,瑞幸、喜茶、奈雪等眾多品牌都在通過”奶”的升級來提高產品的口味辨識度、傳遞新概念,供應鏈端也在通過技術工藝的創新迭代為品牌賦能。
比如,加酒趨勢在乳制品端的應用。
在塞尚的展區,一款”酒釀大咖”吸引了我的注意,據了解,這款產品由塞尚的“酒釀酪乳”搭配咖啡、朗姆酒等等制作而成,品嘗起來有提拉米蘇的口感。

而“酒釀酪乳”,被很多前來逛展的研發關注到。這款產品由發酵生牛乳搭配米酒,口味非常有辨識度,明顯區別于其他的乳制品,帶有米酒的醇香,和水果、咖啡、茶都能有很好的搭配。
乳制品與酒,兩者在口感呈現上具有互補性,將其碰撞,或許引發下一波潮流。
另外,植物蛋白奶在今年仍舊流行,并且技術和風味也在提升。
在維益植造的展區,我關注到一款燕麥乳產品。目前市面上很多品牌推出的植物奶制品為了提升口感上的醇香,依舊會添加牛乳。而維益這款燕麥乳產品,應用中不用添加牛乳,也能維持香濃的口感,對乳糖不耐受人群十分友好。
這也能表明,在植物奶概念不斷被提出、強化的同時,消費者人群也在提出更多要求,需要市場更加細化。

隨著茶飲賽道的不斷壯大,推動新茶飲發展不單是產品的升級,越來越多的智能元素將走向新茶飲的吧臺中。
在諾道夫的展廳,智能泡茶機、定量保鮮茶桶等等智能化茶飲設備,吸引了不少同行駐足。
比如一臺智能泡茶機,支持6種沖泡配方,無需人工值守,保證工作效率,并且支持一鍵清洗,讓茶飲店告別傳統泡茶的形式,節省人力物力,保證出品的標準化。
而昨天,很多同行都在討論諾道夫最新研發的“定量保鮮茶桶”。
在茶飲門店,從泡茶到調制茶飲,有個重要的環節是茶湯的保鮮存貯,這也是很多門店的痛點:泡好的茶湯,沒做好保溫、沒計算好存儲時間,導致出品不穩定;每次人工量取,麻煩而且存在誤差。

我了解到,這款“定量保鮮茶桶”,可以實現按鍵出茶,支持移動電源供電,并且可以自由設置12種茶湯定量,對應不同產品,可以真正做到出茶精準計量,而且還能設定保鮮時間,到時自動報廢,避免了接觸、人為誤差。總部設定好數值,門店可以直接操作,省去了很多人工和培訓負擔。
未來茶飲店的細節完善,不僅在于關鍵環節的突破,也在于一些細節的技術革新,用“黑科技”來代替繁重的人工操作。
設備的升級,都在從門店落地性,解決門店痛點出發。可以預見,隨著智能化機器的普及,新茶飲正在經歷一場效率革命。

在展會上,我還發現,展商都化身設計公司,那些有造型的展區、有造型的產品都會吸引更多參展人的注意,拍照打卡。
對于品牌亦是如此,今年,我明顯能感覺到新茶飲對空間設計、產品視覺設計的要求更高了。
好的產品,“造景”不僅僅是好看,而且必須自帶傳播亮點。
比如麥當勞今年的“太陽拿鐵”,簡直是個點贊收割機。原本和咖啡不相關的“荷包蛋”,出現在咖啡場景里,成為了產品最大賣點——創意足夠有趣,以至于拿在手里就想拍照,拍了照就想發朋友圈,這就是傳播亮點。
我也在展區中找到一些啟發,比如用新鮮水果裝飾,也許放芒果果肉不夠吸引人,但換成半個芒果就有了視覺沖擊力,或者同其他裝飾物裝飾,比如串起來的草莓就更能吸引目光。
也有展商用烘焙產品裝飾,在一杯創意飲品上搭配馬卡龍、手指餅干等等。
甚至可以用科技賦能,在一家可以實現食品打印展區,我觀察到可以通過技術讓產品造景更加多元,為產品傳遞意義提供更多的空間:一句或調侃、或暖心、或有態度的話,給一杯拿鐵、一片面包增加了有趣性,增加了顧客傳播的動力。
這幾天你來逛展了嗎?都有哪些收獲?來評論區分享吧!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2021新引力新茶飲大賽線下選手報名通道::
產品研發精選課合集: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