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竹清訓
日本現代建筑師,1928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島,1950年從東京早稻田大學建筑學畢業,是日本代謝派建筑代表人物,他的建筑在四十年後依舊是年輕建筑家的參考范本。
菊竹清訓的海上城市設想圖
所謂代謝派,是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創作組織,由菊竹清訓、黑川紀章、大高正人等當年的年輕建筑家發起了一場建筑運動,強調事物的生長、變化與衰亡,極力主張采用新的技術來解決問題,反對過去那種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進化的觀點。
菊竹清訓的舊都城市民會館(1966)
他們認為城市和建筑不是靜止的,它像生物新陳代謝那樣是一個動態過程。他們提出,建筑和城市的發展要結合社會的變化和人口的增長。
菊竹清訓的出云大社廳之舍(1963)
它立足于城市現代主義模式的對立面,并創造了諸如人工土地、海上文明和代謝循環這些富有野心的設計概念,而這些概念都體現了新陳代謝的社會變革思想。
菊竹清訓的東光園(1964)
1960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設計大會上,代謝派公開發表了這一概念,其影響遍及世界。
江戶東京博物館

江戶東京博物館是菊竹清訓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位于東京,于1993年3月開館,旨在“保存和傳承江戶東京的歷史和文化,思索未來東京的城市和生活”,是日本目前最大的博物館。
博物館以高腳式倉庫為意象,建筑外形獨特,非常的“和式”,正面看又像一個木屐。博物館以灰白色、銀色為基調,顯得既古典又現代。自開館以來,作為東京代表性的觀光景點,每年都吸引著無數的游客。
這個博物館分為7層,一樓是服務臺及售票處,二樓是西餐廳,三樓是江戶東京廣場,可舉辦各種集會與活動,四樓是資料收藏庫,五樓是常設展覽室的出口,有服務臺和禮品部,六樓是常設展覽室的入口,七樓是圖書室,日式餐廳和和茶座。
江戶東京博物館樓層指引圖
參觀博物館首先要搭一座外型非常炫目奇特的電梯直接上到六樓,由上至下進行參觀。這也是博物館貼心的設計,希望能讓游客從最高的地方往下參觀。
“江戶東京橋 ”是館內一大特色。這是一座按照真實比例建造的橋 , 跨越時空 , 引導觀眾走進東京歷史。它濃縮再現了江戶時期的建筑、街道、交通景況 , 市民的衣、食、住、行,可謂民生概覽 , 頗有《 清明上河圖 》的效應。
江戶東京橋
館內收藏更是包羅萬象,充分展現出東京每個時期的生活風貌,有實物比例的復制品,也有早期的生活用品,也有手工藝品與醫藥相關收藏,展示品還包括了十八世紀的茶房,劇院和妓院模型,反映出江戶曾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以及政治與消費中心。


展覽中場景道具、人物蠟像使用較多,這是整個設計的特點。其制作精湛 , 栩栩如生 , 如書店 、歌舞伎劇院、古船等 。由于多有出處 , 加上詳盡的文字解釋 , 對于增加觀眾的歷史認知 , 形象思維 , 學習 “ 活的 歷史” , 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 。
復制鏈接至瀏覽器,進入江戶東京博物館官網,了解更多信息:
http://www.edo-tokyo-museum.or.jp/zh-cn/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本公眾號部分內容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如果無意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相關內容。
End
2
3
4
原創文章,作者:領客云創,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