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各行各業都出現蕭條的景象,唯有酒館熱鬧非凡。經濟低迷的時候,酒館反而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意,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后消費者需要通過適當方式舒緩心情,另一方面也是通過更日常的場合來維持社交。
尤其是在疫情后,不少餐飲企業通過提高酒水占比,來挽救下滑的餐廳門店下滑的利潤。
01
快餐、正餐、茶飲
都在布局小酒館
連賣餃子的喜家德,都已經入局了小酒館的市場,開了一家名為:喜家德餃子酒館
首先在映入眼前的是依舊沿用了喜家德標準的紅色,在門頭的設計上形成了一個餃子的半輪廓造型,整個餐廳的造型采用了異形設計的思路,設計了多個可以出入的大門,在夜晚的燈光下,這個餐廳顯得格外醒目。
而店內的墻面上寫著宣傳語: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可以看出喜家德這次入局小酒館實則是和餃子品類結合的一種創新模式,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次比較新奇的體驗。
除此之外,酒柜的設計圍繞餃子制作臺上去呈現,一個個小方格子上放滿了各式各樣的酒,還原了酒吧點單臺的場景。
而且針對專門的用餐區單獨有設立出酒柜專場,用霓虹燈的字體將“酒”進行突出,讓消費者一眼能夠識別到。
在用餐區基本都是用原木桌的桌椅設計,采用了適合多人用餐的消費場景,還是很契合小酒館幾個人聚餐的概念,空間的燈光設計采用了暖光,映襯在以主色調為紅色的空間中,顯得神秘感很足。
據說這家小酒館目前是試營業階段,所以基本網上沒有太多設計的圖出來。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餐飲的巨頭們都逐漸盯緊了小酒館這個市場,比如年底老鄉雞就高調推出了首家小酒館,設計上一點也不含糊。
整個空間的設計采用了原木森系的設計風格,將綠植搭配上酒柜,既具備老鄉雞天然原味的概念,又能體現出森系小酒館的特別之處。
甚至就在今年,湊湊火鍋也推出了全國首家“火鍋+酒館+茶飲”新模式店。
店內的設計風格還是蠻還原了小酒館的形態,懷舊又朋克的裝修風格,對于年輕群體,簡直不要太愛。
一到夜晚,整個空間立馬變成了駐場的天下,藍色的燈光搭配上歌手的歌聲,涮著火鍋,喝著酒聽音樂,能夠治愈一天的忙碌。

那要說到最早入局餐飲+酒模式的業態,奈雪小酒館算是比較快的,與上面幾家小酒館不同的地方在于,開辟了新的品牌Bla Bal Bal,這個新品牌就主要針對與年輕群體的微醺文化。
每到了夜晚奈雪音樂工廠就在小酒館中陪伴著每個孤寂的靈魂。
02
白天生意不好做
自然瞄準夜經濟
為什么眾多餐飲大牌紛紛布局小酒館模式?很多人認為是他們只是在玩概念,不斷給消費者新的東西。這也是目的之一。
中國餐廳的數量砍掉一半,大部分餐飲就能夠活得狠好,整個餐飲是供大于求的。并且白天就餐時段集中于午市和晚市,考驗短時間內的獲客能力,競爭激烈成都猶如在戰場貼身肉搏。
反觀夜宵經濟,晚上8點到12點,甚至到凌晨2點,都是夜宵的經營時段,時間上拉得足夠長。
并且真正做得好的大玩家很少。品類窄,連鎖化率低是現狀。并且消費者的需求在逐漸上升。
政府大力扶持、商業地產競爭加劇
國家推動經濟內循環,擴大內需,擴大消費,餐飲作為“衣食住行”的食,國家在積極推動“夜經濟”的發展。
北京、上海、天津等等一二線城市,圍繞“夜經濟”,已經推出了系列政策。
以北京為例,延長了地鐵末班、公交末班;選出了簋街、合生匯、祥云小鎮等深夜食堂特色街區,最高可獲 500 萬政府補貼;對餐飲門店,則提供最高 50 萬的補貼。
商業地產的飽和性競爭,同樣為宵夜檔提供了機會。
近年,商業中心林立,商家趨同,難以做出辨識度——都是同樣的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部分商業地產選擇了向特色化轉型,“深夜食堂”就是其中一種。
如深圳文和友就提出年輕人的“夜宵聚會”場景的口號。
一向“穩扎穩打”的喜家德,在年輕人文化以及模式創新層面的觸覺并不算敏感,玩法也偏向于保守。
此次,布局夜宵市場,這么大轉變值得我們注意。在白天餐飲越做越難的情況下,如何切入夜宵市場這塊蛋糕,值得思考!
我們認為要做好夜宵市場
一是要了解年輕消費者,要夠酷夠潮。
據高德地圖發布的《中國城市夜宵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20歲至29歲的消費者占比 50%以上,是宵夜檔的主力軍。
年輕、愛玩、愛打卡、潮是他們的基因。只是單純的加點酒或者夜宵的菜,基本不會有太大的用。
調性上足夠潮流,塑造拍照打卡的場景至關重要。
二是選品類要選好。
比如深圳小田豆漿,以豆漿切入,再輔以油炸產品、小吃,品類選得很好。海南的清補涼、刨冰個人認為是具有夜宵屬性的產品
-END-
來源 | 餐飲O2O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