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了第三次項目考察之旅,給大家分享一下體驗。
這次看了一家重慶小面和一家冷鍋串串店。兩家店在兩個不同的三四線小城市。
重慶小面開了已經九年了,店鋪大概四十多平米,七八張座位。生意一直很穩定,現在每天營業額大概三千左右,平均能賣90多斤面。店里一共5個人,除了老板兩口子和他媽,還有兩個員工。
老板說,店鋪是自己的,產品毛利大約40%,年凈盈利大約30萬左右。毛利之所以比較低,是因為定價低。我看了下價格,基本都是8塊10塊左右,最貴的三兩牛肉面,也才12塊;還有一個原因是早餐占比大,占了營業額的60%。早餐的價格是很難上去的,上去了就沒人吃了。老板的店位于城市的郊區的一個小鎮上,消費能力不強,更是如此。
我吃了兩碗面,一碗湯面,一碗拌面,味道不錯。老板的店雖然是叫重慶小面,但店并不是開在重慶,進行了當地化改良,所以味道沒那么重。
老板講了他這將近十年的開店經歷。開始在東莞打工,后來因為小孩子要上學,就回老家來了。那時候沒有做過生意,小白一個,看到別人生意好,想著開個百貨超市。店鋪租下來后,才去考察批發市場,一圈下來,發現自己根本做不了,一是自己資金不夠,二是競爭太激烈,進去了鐵定死。于是想到了做餐飲,因為老板娘是貴州的,貴州的羊肉粉挺出名,決定做羊肉粉。
讓老丈人在貴陽老家給他聯系了一個熟人,那人就開羊肉粉店。估計是礙于情面不好拒絕,但又不想教,勉強答應,就讓老板在旁邊看了兩個小時,那人說:不用學習,看一會就會了。老板就傻傻的站著看了兩個小時,而且傻傻的以為這么一看就學會了。(餐飲這東西看著容易做,但是如果沒人教,看一個月也未必會)
回來就起了羊肉粉,結果可想而知,生意一塌糊涂。于是加上了米飯快餐,但自己沒有廚師經驗,會炒菜和開餐廳是兩碼事,生意也沒有改善,一度很絕望。
有一次,一位顧客在店里吃飯,吃完飯,把筷子在桌子上重重的的拍了下,說:哎,這個鎮上怎么就沒有一家好吃的早餐店。這句話對老板沖擊很大,老板覺得早餐也許是個突破點,想來想去,應該做早餐。這才開始學習重慶小面,于是去重慶學習了一段時間。老板說,那時候最難,難到什么程度?學習完之后,身上只有一千四百多塊錢。
在他們那個小鎮上,他是第一個引入重慶小面的人。因為口味好加上新鮮的東西,生意一直往上走,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競爭同行和跟風模仿者。他開店的那條街上,一度出現了16家面館,但最后大多數倒了,就留下了他,一直持續到今天。
我問老板,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他說:面好吃,需要三個東西的完美結合:面,湯,澆頭。比如他的面,有人會反饋比較硬,但是,這就是他的特色,才配得上湯,澆頭淋在上面才好吃。
關于學習方式,老板堅持他的生意線下學習不可少,因為很多東西一看就會,一做就廢,比如煮面,需要看狀態,因為煮一碗面和同時煮十碗面,要求是不一樣的,流程會不一樣。
重慶小面這些年比較火,各個城市都可以看到小面的店鋪,但是倒下的也很多,我問老板這種地方性比較強的產品,遇到當地顧客不喜歡怎么辦?老板的大意是要堅持自己的特色,只做一部分人的生意。他覺得外地的重慶小面之所以倒閉了很多,主要是因為改得四不像了。
關于是堅持自己特色還是要當地化改良這個問題,和這次拜訪的后一位老板也進行了探討,下篇文章在說說拜訪下一個店的經歷。
加入社群五一特惠:最低只要66元。
從即日起到5月5日,加入社群只要88元(原價168);
同樣,給予“分享者”特別優惠,只要66元即可加入(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哦)。
詳情請點擊:加入社群,這時候最劃算 | 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