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餐博會在廣交會展館舉行,餐飲O2O聯合檸檬學堂聯合舉辦了主題為《餐飲爆品設計和菜單規劃》的公開課。 華食智造創始人,蜀海供應鏈高級顧問,中國烹飪大師張鴻烈做了《打造餐飲爆品的底層密碼與趨勢》主題分享,下面為大家帶來現場的精華內容。
01
爆品的生態環境
我今天在這里不講做產品,我要講的是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如何通過社會系統把產品做出來。
因為餐飲是解決社會問題,我的想法是用社會力量來解決我們餐飲的問題。
我們正走在一個百年未遇的大變局中,今天可見的一切,都面臨被不可見的新事物取代的趨勢。餐飲永遠不變的,就是每天在變。
從2021年開始,餐飲將進入黃金十年。在這個時間中,過去所有餐飲產品,都可以重新再做一遍。
在這個解決方案泛濫的時代,要用價值鏈替代解決方案。所以爆品的打造不在于個人,而在于供應鏈的生態。
這樣的環境下,最大的成本便是溝通成本。在供應鏈中,能讓最適合的甲乙方匹配便是價值。
在供應鏈價值鏈中,我認為合作的關鍵詞是“共贏”。供應鏈里上下流各企業都省下1%,那10%的利潤就有了。
這樣就能形成一個有益的生態圈。一個企業和社會博弈的時代結束了,未來是生態圈之間博弈的時代。這樣的生態圈,是品牌的矩陣,產品的矩陣,方案的矩陣。
這樣的生態圈,社會就是產品經理,去廚師化,去研發化,去管理化,去中心化。沒有管理,只有上家與下家做真正的對接。
用數據判斷產品,這種方式很粗獷。要找出爆品成功的基因,不要用過去的經驗去做明天的產品。
02
重新認識食材
80%的中央廚房工作可以轉移到食品工廠,我給中央廚房下了四個定義,超出這個范圍,中央廚房就會亂套:
拿上海小南國舉例,230元的客單價,我們能做到后廚一個廚師都不聘,我們只保留了三分之一的人,這部分人只是普通工人,拿廚師一半的工資,230元客單價照樣做得很好。所以做預制菜是市場趨勢,我們現在努力做的,是讓大師的菜可以在工廠制作。
這樣就得重新定義“最佳食用期”。現在做一個菜,是要七天以后吃,還是三天以后吃,比如711里的食品,就是設計成0-4℃的。
任何一個廚師,燒個蔬菜出來,現吃都很好吃。但你要他燒好7天以后拿出來吃,他就做不到。
因為要控制菜的細胞壁不破,要保持水份,讓最后的工藝變成餐飲的臨門一腳,這不是廚師做的事,是食品工程師做的事,這就是工業化思維。
03
在變化的時代決戰工藝
要完成凈低利潤5%的爆品設計,中國餐飲只有爆品,沒有暴利。效率和價格是終極競爭武器,低價可以收割存量市場。
人性化服務,比如吃一頓飯,我夾紅燒肉只夾過一塊,帶魚只夾過一塊,那未來就應該有單塊包裝的紅燒肉和帶魚,既然可以做小罐茶為什么不能做小碗菜?
這個時機已經到了,除非你沒有本事做。這樣的話紅燒肉還可以是上海錦江飯店大廚的手藝,這是單品為王的做法。
我們下一步可以做沙縣小吃和蘭州拉面,讓它們標準化,這叫“一城一品,”把老品牌升級,再讓新品牌跟上,這樣還能保證食品安全也落實。
一直做產品,不是盲目做產品,怎么樣把產品做成商品,從農副產品變成商品,從商品變成食品,整個環節,在產品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把它做到生態。
然后,充分利用資源、系統,協調、整合所有因素,將矛盾轉化為機會,把缺點轉化成優點,這是產品研發的核心。
“創造更合理的生存方式,站在社會生態角度,全球化、多元化統一,瞄準目標客戶的口袋,他口袋里有多少錢,先把口袋搞清楚”,不是為了簡單的便利食品盈利,為了做產品而做產品。
接下來就是考慮,根據人群編故事,滿足他吃好以后的滿意度。張鴻烈說,沒有不可能,只有不想做,或者不敢想。在中國餐飲的范疇里,可以做到合理化標準化,當然,并不是說有了設備,人就不要了,人要的,檔次低一點就可以了。
把復雜做簡單,把簡單重復做,把重復做專業,做成精品,做成爆品,千萬不要搞復雜,復雜就沒意思了。
每個環節、每個數字、每個點落實到人,從產品的規劃,包括產品的溝通需求、最后的生命周期都有合理的數字,來進行落地。
整個產品設計、功能設計、管理項目,完全達成一個系統,人和人的溝通是系統的,這樣做,便利的產品就出來了,很簡單的操作模式,但是真的要做好,確實需要格局。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