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茶飲越火,港式甜品就越糊

    些年,在新式茶飲的一再沖擊下,困于模式老舊,產品創新難的港式甜品品牌也撐不住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葉橙子。

    “上海所有許留山都撤店了”“香港許留山被頒清盤令”……這家曾憑借芒果系列、橫掃各大城市的老牌甜品店,近期被接連曝出了走下坡路的新聞。

    而新聞底下最多的評論,不是懷念它的產品曾經多好吃。
    而是網友們拍著桌子猛然想起——

    我在它那充的錢還沒用完呢!

    想搜一搜附近門店,趕緊把錢花掉。
    就會發現,店都沒了。
    哪怕是大城市,上海一家都沒了,北京唯一的一家還在京郊,幾十公里開外。
    動輒人均四十的標價,不再有小眾、洋氣光環的芒果糖水,讓許留山的頹勢似乎成了某種必然。
    其實,不只是許留山。
    同期的鮮芋仙、滿記“精致甜品品牌”,
    在輿論中的存在感,都在被喜茶、奈雪、一點點搶去。

    “TVB女主標配的糖水,

    當然想嘗一嘗”

    時間往前倒帶,那時還沒有能喂飽人的奶茶配料、沒有熱愛用疊詞起名的奶茶店家。
    一句“三點飲茶”,放到現在是打工人“咸魚翻騰”式的自嘲。
    放在90、95后的青春期,是時髦優雅的象征,得拍個照片、發在QQ動態。

    許留山,曾是這一時期的“甜點之王”。
    如今是家鮮果甜品店
    就一定會賣的芒果西米撈,是許留山在90年代的原創。
    把傳統港式糖水里的西米,加入芒果汁中,上頭還要蓋上半個新鮮芒果。
    在售賣紅豆沙、龜苓膏的香港傳統甜品市場,許留山殺出了一條新路,一度成了香港的文化名片。

    △楊枝甘露,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時甚至有人專門為了著許留山,去香港旅游。

    像現在有人
    專門為了茶顏悅色,去長沙逛逛。
    等到許留山2004年開始在內地開店、由廣東向北緩慢發展時,大眾氣氛可想而知地熱烈。
    尤其在緯度偏高的城市,芒果還是不常見、有新鮮勁的洋氣水果。
    許留山的芒果系列,“一賣一個準”。

    06年前后,市面上就沒幾款甜品,大眾對這一領域知之甚少。
    得益于港劇正旺,有“港式”招牌的商品,什么都賣得好。
    △港劇截圖

    一招鮮,沒法吃遍天

    許留山一直賣的不便宜。
    有網友回
    憶,多年前的鮮果爽飲系列,就賣到了18元一杯。
    那時,絕大多數中小城市,還是6元奶茶的天下。
    不過,雖然貴,憑借著彼時芒果的火熱、港風的標簽與的確不錯的質量,大眾倒也買許留山的單。
    6元的奶茶畢竟是奶茶粉沖泡,18元的許留山好歹是新鮮水果、新鮮材料。
    可現在,“真材實料”的噱頭也已經遍地都是了。
    說個冷知識,這位網友回憶的“鮮果爽飲”系列,是2000年許留山推出、全港獨有的“杯裝鮮果爽特飲”,
    開創了“外賣飲品”模式,把“邊走邊喝”的概念輸送給了大眾。

    要論“族譜”,它可以視作當下杯裝奶茶店模式的“老祖宗”。
    在此之前,人們對甜品、甜飲的認知還是坐在店里慢慢吃。
    可資歷老也沒用,缺乏變通,再好的想法只不過成為“后來居上者”的養料。
    △芒果沙冰,圖片來源:攝圖網
    芒果再好吃,也就只能火一時。
    隨著國內產地的擴大、生鮮運輸能力的提升,大家伙對芒果的興趣逐漸變淡。
    更致命的是,進入內地市場后,許留山的品控出現了明顯失控。
    早在2013年,許留山就接連曝出了門店的品控失控,或管理失控問題。
    譬如榨果汁的芒果被工作人員咬過,腐爛水果經過處理后榨成果汁,過期產品重新賣給顧客。
    反饋在顧客身上,則表現為味道水準的下降,或是因為遠離芒果產地,或是因為授權加盟的形式難保質量。
    有豆瓣網友調侃,“不吃羊城以北的許留山”。
    更何況,過了這么多年,中國的甜品市場早已改天換地。

    許留山的幾款經典甜品,可復制率都很高,

    容易被同行效仿,味道上有個六七分像,再賣得便宜點,就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
    鮮果甜品的市場一旦開啟,便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新品。
    芒果風潮過后,榴蓮的風吹了起來。
    同為港式品牌的滿記甜品,就憑著一款“榴蓮班戟”跟上了潮流,一度門店數量遠超許留山。

    △滿記榴蓮班戟,圖片來源:滿記官方網站

    更別提奶茶風潮里,喜茶的多肉葡萄、奈雪的芝士草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開發完了大眾水果,便往小眾點的水果上霍霍。龍眼,楊桃,楊梅,牛油果,還有今年忽然流行起的油柑。
    說來諷刺,許留山早在去年的11月份,就推出了油柑飲料,但不溫不火。
    直到3月底,奈雪推出原料同為油柑的飲品,才掀起了風潮。
    如今,在消費者的記憶里,說起油柑只有網紅品牌奈雪,沒有提前一步的許留山。
    這便是影響力的差異。
    曾經,許留山靠芒果甜品引領風騷,卻又沒跟上后續網紅水果的更迭,名聲式微。
    哪怕它再度嘗試新品,人們的注意力,也早就遠去了。

    許留山們,

    給不出“為貴價買單”的理由了

    當人們已經在甜品的品種、形式上,都擁有了足夠多的挑選時,
    大家的舌頭越來越挑剔,
    需求也越來越精細。
    曾在物質水平相對貧乏時期、把“甜蜜滋味” 當招牌的老牌甜品店,大約從未料到會有這么一天:

    品店的最熱噱頭,竟然是“無糖”;
    年輕人手里端著的,也大都
    是隔壁網紅店

    的 “少糖”“低卡糖”飲料。
    對比之下,許留山這樣的老牌甜品店中的產品,諸如必須放大量糖熬煮的芒果醬,包著大團奶油的班戟,就顯得有些落伍了。
    網紅店中的果茶也未必有多“低卡低糖”,但它們至少在營銷手段上更勝一籌。
    而許留山卻連社交媒體營銷的基礎套路都沒
    摸清。
    微博上,一度有10個名為“許留山”的企業認證賬號在同時運營,讓剛來的顧客懵圈、甚至懷疑這中間會不會有山寨號。
    味道,健康,高效,
    人們期待的這些細分需求,并未在走下坡路的許留山身上清晰體現。
    而這些問題并非許留山獨有,它們同樣出現在同期的其他老牌甜品品牌上。
    哈根達斯,曾被國人視為“冰淇淋界的LV”。
    是早年間第一批都市劇里,普通人幻想富裕生活的“金鋤頭”。
    可哈根達斯當下的處境,也并不明朗。
    2019年,鄭州核心商業區“國貿360”的哈根達斯,從一層臨街的黃金商位遷到了地下一層,取而代之的是喜茶。
    通用磨坊(哈根達斯品牌所屬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就曾直言,中國哈根達斯的銷量下降,是門店客流量減少所致。
    虛榮光環破滅。

    這批曾代表時髦、精致的甜品品牌,如今在年輕人眼中“貴得沒有道理”。
    隨著時間流逝,他們
    再也給不了年輕人花幾十元去

    的理由。
     
    說到底,吃糖水、吃甜品,終究還是沒有成為融入日常生活的飲食文化。
    尤其是北方地區,幾乎沒有下午或夜里吃甜品的固定習慣。
    無論開了多少港式茶餐廳、糖水店,它們在消費者眼中都只會是特殊的、偶爾嘗一次的事物。
    這也是目前,許留山在粵語區門店分布偏多的重要原因,有糖水文化撐著。
    相比之下,奶茶文化勝在便攜百搭、不占胃。
    拿在手里就能喝,也適用于辦公室、課堂這樣相對正經的場合。
    在這些場景里,邊工作、邊上課邊喝奶茶,看起來都沒啥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奶茶還勝在適合外賣行業,發展出了“分裝”業務。

    而無論是港式的許留山、滿記甜品、米芝蓮,還是臺式的鮮芋仙、仙芋世家,又或是短暫火過一陣的綿綿冰、凍酸奶,
    它們的最佳消費場合,都是在門店內。

    許留山、鮮芋仙、綿綿冰,它們的招牌產品,往往都是巨大一碗地裝著,擺盤也好看,經過外賣顛簸后,且不說品相受損,一些本該分開的食材直接混在了一起,也會大大影響味道與口感。


    結  語
    當這些曾經風云的老牌子淡出視線,或許有人會懷念、追憶它們曾象征的那段自身的時光。
    但更多的,或許是云淡風輕地說句“好聚好散”。
    大家心里都清楚,跟不上人群步伐的事物終將淡去,記憶終將被切割為一個又一個周期。
    無論是人、是物。
    這樣的“告別”,還將發生無數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點擊下方按鈕關注。

    不苛求正確,只好好說話。


    延伸閱讀

    • 中式甜品,為何干不過茶飲?

    • 下沉市場,救得了新茶飲嗎?

    • 甜品死活出不了大品牌,加了小吃能行?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ango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80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13日 17:07
    下一篇 2021年6月13日 17: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