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在新式茶飲的一再沖擊下,困于模式老舊,產品創新難的港式甜品品牌也撐不住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葉橙子。
“上海所有許留山都撤店了”“香港許留山被頒清盤令”……這家曾憑借芒果系列、橫掃各大城市的老牌甜品店,近期被接連曝出了走下坡路的新聞。
而是網友們拍著桌子猛然想起——
“
我在它那充的錢還沒用完呢!
”
就會發現,店都沒了。
哪怕是大城市,上海一家都沒了,北京唯一的一家還在京郊,幾十公里開外。
同期的鮮芋仙、滿記等“精致甜品品牌”,
在輿論中的存在感,都在被喜茶、奈雪、一點點搶去。
“TVB女主標配的糖水,
當然想嘗一嘗”
放在90、95后的青春期,是時髦優雅的象征,得拍個照片、發在QQ動態。
如今是家鮮果甜品店
就一定會賣的芒果西米撈,是許留山在90年代的原創。
在售賣紅豆沙、龜苓膏的香港傳統甜品市場,許留山殺出了一條新路,一度成了香港的文化名片。
△楊枝甘露,圖片來源:攝圖網
就
像現在有人
專門為了茶顏悅色,去長沙逛逛。
等到許留山2004年開始在內地開店、由廣東向北緩慢發展時,大眾氣氛可想而知地熱烈。
許留山的芒果系列,“一賣一個準”。
得益于港劇正旺,有“港式”招牌的商品,什么都賣得好。
一招鮮,沒法吃遍天
有網友回
憶,多年前的鮮果爽飲系列,就賣到了18元一杯。
那時,絕大多數中小城市,還是6元奶茶的天下。
可現在,“真材實料”的噱頭也已經遍地都是了。
開創了“外賣飲品”模式,把“邊走邊喝”的概念輸送給了大眾。
在此之前,人們對甜品、甜飲的認知還是坐在店里慢慢吃。
更致命的是,進入內地市場后,許留山的品控出現了明顯失控。
譬如榨果汁的芒果被工作人員咬過,腐爛水果經過處理后榨成果汁,過期產品重新賣給顧客。
有豆瓣網友調侃,“不吃羊城以北的許留山”。
許留山的幾款經典甜品,可復制率都很高,
很
容易被同行效仿,味道上有個六七分像,再賣得便宜點,就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
同為港式品牌的滿記甜品,就憑著一款“榴蓮班戟”跟上了潮流,一度門店數量遠超許留山。
△滿記榴蓮班戟,圖片來源:滿記官方網站
直到3月底,奈雪推出原料同為油柑的飲品,才掀起了風潮。
這便是影響力的差異。
哪怕它再度嘗試新品,人們的注意力,也早就遠去了。
許留山們,
給不出“為貴價買單”的理由了
大家的舌頭越來越挑剔,
需求也越來越精細。
甜
品店的最熱噱頭,竟然是“無糖”;
年輕人手里端著的,也大都
是隔壁網紅店
中
的 “少糖”“低卡糖”飲料。
而許留山卻連社交媒體營銷的基礎套路都沒
摸清。
人們期待的這些細分需求,并未在走下坡路的許留山身上清晰體現。
是早年間第一批都市劇里,普通人幻想富裕生活的“金鋤頭”。
2019年,鄭州核心商業區“國貿360”的哈根達斯,從一層臨街的黃金商位遷到了地下一層,取而代之的是喜茶。
這批曾代表時髦、精致的甜品品牌,如今在年輕人眼中“貴得沒有道理”。
隨著時間流逝,他們
再也給不了年輕人花幾十元去
買
的理由。
尤其是北方地區,幾乎沒有下午或夜里吃甜品的固定習慣。
這也是目前,許留山在粵語區門店分布偏多的重要原因,有糖水文化撐著。
拿在手里就能喝,也適用于辦公室、課堂這樣相對正經的場合。
在這些場景里,邊工作、邊上課邊喝奶茶,看起來都沒啥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無論是港式的許留山、滿記甜品、米芝蓮,還是臺式的鮮芋仙、仙芋世家,又或是短暫火過一陣的綿綿冰、凍酸奶,
它們的最佳消費場合,都是在門店內。
但更多的,或許是云淡風輕地說句“好聚好散”。
這樣的“告別”,還將發生無數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點擊下方按鈕關注。
不苛求正確,只好好說話。
延伸閱讀
中式甜品,為何干不過茶飲?
下沉市場,救得了新茶飲嗎?
甜品死活出不了大品牌,加了小吃能行?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