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一位青年從就職不到6個月的事業單位辭職,南下深圳打拼,而后輾轉又到了北京,在外兜兜轉轉一年多,最后回到了東北老家。
或許那時連他自己也不曾料到,未來他會在餐飲這條路走上足足11年。
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川滋蜀味涮串的老板李掌柜。
01
因緣入行,
倉促選品
說起來,李掌柜的餐飲之路還得從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開始說起。’
在北京打工的時候,李掌柜認識了如今的妻子。彼時的他和所有年輕人一樣,換了數個工作依舊對于前路感到迷茫。
而就在那時,妻子無意間說了句,“要不我們還是回東北開餐飲店吧”。也正是這句話,猶如一把鑰匙,開啟了李掌柜人生中的另一個可能。
作為東北人,最痛快的莫過于身上這股子說干就干,絕不拖泥帶水的勁兒。夫妻兩人很快就回到了東北。
那時“燒烤”正在東北悄然火熱,為了趕上潮流,李掌柜也未多加考慮,在農貿市場里找了一個20多平的車庫開起了燒烤店。
入行前李掌柜也是自信滿滿,覺得選擇了一個受眾廣的品類,門店肯定會人滿為患。
一方面,周邊有不少已經經營很久的燒烤店,自己是家新店,沒什么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自己沒有從業經驗,也沒有人指導,開店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啥也不會。
店里完全沒人來光顧,生意一度陷入停滯,當時還沒有什么線上推廣,也沒錢去報紙投廣告。為了能拉來客人,李掌柜只能天天到處發傳單宣傳,持續了半月有余,這才陸續有一些顧客來光顧。
那是2009年末,一個烤串還賣不到5毛,一桌最多也就賺50元左右,而當時門店只有三張桌子,除去成本,忙活一天還是在虧錢,自己北漂時僅存的積蓄也慢慢的被消耗。
加上門店白天基本沒人,到了晚上才有顧客,而且越晚人越多,店里就李掌柜和自己的愛人忙活,熬夜+通宵基本是常態,就這樣經營了9個月,李掌柜覺得這樣下去身體被消耗不說,還掙不到錢。
沒辦法,第一次創業只能以失敗告終。燒烤沒法繼續做了,只能考慮換品類。湊巧李掌柜和母親聊起這個事兒。
李掌柜的母親是四川達州人,她提起了自家祖傳的川菜底料配方。當時焦急的李掌柜一聽家里還有底料秘方,當即決定——做川菜。
然而,李掌柜現在回想起這段經歷卻是十分后悔,用他的話來說,自己又犯了最早時的錯誤,就是腦子一熱瞎決定。
因為當時門店面向的是農貿市場的消費人群,大家在外面吃的都很簡單,主要以快餐為主,而川菜成本高,價格也高,沒什么人會來消費,再加上川菜在東北的市場認知度太低,根本不可能做大,川菜館干了沒多久就關門了。
02
快速調整
重新出發
連續兩次失敗帶來的教訓,讓李掌柜痛定思痛。歸根結底還是把餐飲想的太簡單了。
不過,李掌柜依然不想放棄,看了看自己存折上僅剩的余款,李掌柜決定再賭一把。
這次選品,李掌柜十分謹慎,天天都在各種研究。最終通過以下維度的分析,決定了新的品類——“涮串”。
1、東北人平時喜歡三五好友約著一起出來擼串,而涮串和燒烤這個品類非常相似,受眾面廣。
2、涮串只需將食物串好后,放入鍋中涮熟,因此湯底非常關鍵,而自己有祖傳的川味底料,這個優勢可以繼續沿用。
3、李掌柜還仔細算了筆賬,以前做川菜的底料,一鍋骨湯140斤,川菜只能做200份,但用這個料調湯做串串,做出來的餐量能翻好幾倍,成本一下子就降下來了,還能讓顧客吃到原滋原味的川味。
這么一合計,東北一家川菜館搖身一變,成了涮串小店——川滋蜀味。
03
進階打怪之旅
因此,李掌柜以“新店促銷”的方式,通過極低的價格優勢吸引周邊的用戶來消費。
憑著原滋原味的川味,以及親民的價格,不少顧客成了回頭客,并且陸續帶來了一些新客。
然而客流一直沒有很大的提升,隨著一段時間的觀察,李掌柜發現了兩個問題:
1、門店僅僅只有20多平,空間狹窄,實在不利于招攬更多的顧客就餐。
2、很多顧客喜歡呼朋喚友一起來,就餐時間一般很長,導致翻臺率很低
覺察到這兩個問題后,李掌柜結合之前做燒烤的經驗分析:
涮串和燒烤都屬于非常自由隨性的品類,加上東北人的豪氣,對于就餐環境,其實并沒有那么講究。
因此,李掌柜嘗試像當時做燒烤一樣,在門店的門口搭起了鍋灶,擺起了”地攤式“的涮串,一次性搭了十幾個桌子。
還真別說,這個方法還挺靈,每到晚上7、8點,門口的桌子基本都能坐滿,而且,無意中這種模式還為李掌柜帶來了一波新的客流。因為門店離馬路邊特別近,很多行人看到這火爆的就餐場景,很快就被吸引,也來品嘗。
隨著口碑發酵,來的人越來越多,門外的桌子也不斷的增加。到現在,李掌柜每家門店外都搭了近100張桌子。
04
拓展線上版圖
隨著門店經營情況逐步穩定上升,加上互聯網數字化經濟影響著各行各業,李掌柜也盯上了線上,既然別的餐飲門店線上運營都這么成功,自己為何不參與進來呢?
又一次說干就干,2018年,川滋蜀味涮串上線了美團外賣。
進入一個新鮮的領域,李掌柜也十分振奮,滿腔熱血的投身產品和運營規劃,整天研究分析,就連躺在床上,腦子里也都是大大小小的數據,而且經常會在商家社區內去看看其他外賣同行是怎么做的。
直到現在,李掌柜也慢慢從最初的學習者,成長為了社區內的核心輸出者,而且還獲得了新的身份“社區大V”
按照李掌柜的理解,要做好外賣這個行業,就要看透金錢,把錢當成一個數字,花時間花精力去運營。在低門檻的外賣運營中,主要依靠的就是產品和服務,只有把產品和流量串聯在一起,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提高。
李掌柜認為,還是出在了提升流量之后,網絡渠道的顧客群裂變中。
在李掌柜看來,平臺中一系列的推廣,其實就是一個CPS環境下的大數據引流,這也是平臺最為常見的獲取流量的方法。在這種模式下,經營者必須要看透金錢,花時間金錢去沖流量,哪怕這樣的行為無法帶來利潤甚至會導致虧損。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大量消耗下,川滋蜀味換來的,不是良好的大眾口碑,而是被顧客揪著薅羊毛。
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不會產生有效的顧客群裂變,還會讓品牌陷入不斷惡性競爭所導致的市場死循環中。
最終,李掌柜也很快調整了運營思路,主攻堂食,兼做外賣。雖然線上體量不大,卻也為門店帶來了其他利好的地方:
1、線上口碑一直保持的很好,有不少顧客也是看到外賣后來的線下門店。
2、自家的涮串屬于那種煮的越久越好吃,外賣能很好的解決每日門店剩下的存貨,避免浪費。
作為曾經北漂大軍的一員,李掌柜也希望通過外賣,讓每一個在外打工的人,不管多晚,都能吃上一份熱騰騰的飯菜。
05
回首過去,著眼未來
當聊到有什么經營經驗可以分享的時候,李掌柜說自己就是個普通的餐飲從業者,頂多就比大家的經驗多一些,不敢說有什么特別厲害的地方,只是自己踩過的那些坑,大家可以多多注意,思考思考:
1、入行前想清楚:你是否已經對餐飲行業了解清楚了,關于餐飲開店有哪些流程,需要投入多少創業資金你知道嗎?自己最開始做餐飲是認為餐飲沒什么門檻,來錢也快。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太天真了。什么都沒想清楚就這么“勇敢”的入行了,前期也是踩了無數的坑,賠了不少錢。
2、不要盲目跟風:餐飲創業起步,選對品類是關鍵,切勿盲目跟風。茶飲火了,開店;牛蛙紅了,跟上;小龍蝦爆了,不能錯過……,等新鮮感一過,在同品類這么多商家的高壓競爭下,很容易變成炮灰。
3、做好產品口碑:做餐飲,一定要關注產品口味和質量,切勿偷工減料,只要保證口味、保證質量,真誠地對待顧客,顧客自然也會給你好的反饋。自己現在能做加盟的核心原因就是因為底料,現在所有的底料都是自己每天親自去熬的,我們非常關注餐品的口味和質量。
4、要有品牌意識:做餐飲一定要做品牌,顧客消費口碑時看重的是性價比,但顧客消費品牌時,不會太在意價格,貴一些也一樣會有人買賬。而且品牌做起來之后,即便有少數差評,也不會影響到口碑,所以品牌是餐飲的保障。
“我已經沒有再擴張門店的打算了。再干兩三年,我打算做一個品牌內部的股份劃分,讓所有員工都能拿到股份,自己做一個幕后老板。這樣做的好處是品牌的規模能越做越大,自己也能更輕松一些。”李掌柜滿懷希冀地說
如今川滋蜀味的各大門店一切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作為老板,李掌柜始終保持著每天親自熬煮涮串底料的習慣。
晚上8點起床準時去店里開始熬料,第二天早上6點多準備好了就回家睡覺。
在車庫這家最初的小門店中,他手里顛著勺,心中有方向。
取消員工宿舍、使用凈菜、科學排班,9大改造提升這家店凈利潤
煲仔飯要火了?煲仔皇獲新一輪融資,計劃開店500家
90%餐廳處于缺工狀態,智能設備帶給餐飲業的效率革命
14000+店華萊士、0閉店率草本湯,福州模式有多可怕?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