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58機制到合伙人制、I平臺,創辦于2002年的喜家德,如今在全國40多個城市擁有600+門店,8000+員工。店經理的流失率在5% 以內,區域負責人更是全年零流失。
讓員工齊心跟著老板走,喜家德獨創的各種合伙機制和模式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的?還將進行怎樣的升級?
7月19-20日,大魚游學·走進喜家德,深度拜訪學習!喜家德大連總部首次全面開放,詳細展示品牌發展和合伙人制的建立,喜家德各級合伙人分別親身講述!
什么階段需要什么樣的員工,老板心里要清楚
喜家德最為業界和社會熟知的是:采用358機制、合伙人制和I平臺等機制,激勵員工、發展品牌、擴張規模。
從358機制到合伙人制,喜家德的“激勵”心經,推動品牌從1家店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水餃品類領軍品牌
高德福總結自己的經營哲學,核心就是三個字:階段論。
第一個階段,喜家德的前15年,靠一批聽話、照做、認可企業的人。這批人實現了第一輪的歷史使命,喜家德在東北站穩了腳跟。
現在喜家德蝦仁水餃在全國有600+門店,8000+員工,成為水餃品類中的領軍品牌。
第二個階段,品牌開始全國發展,員工只單純聽話照做已經不夠了,需要一批有學習能力、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來沖全國市場。
不同階段做不同的組織升級,激勵和吸引不同人才
喜家德文化與機制并不獨立,文化催生出機制,機制推進企業發展,也進一步鞏固文化。
被餐飲人熟知的358機制就是喜家德在“結果文化”階段做出的完善。在品牌第一階段激發了內部員工的積極性,所有員工主動努力讓品牌站穩了腳跟。
“3”就是3%(干股),用于激勵店長個人的業績。
凡是店長考核排名靠前的,即可獲得3%的干股,即不用出錢就可以享受店面3%的股份分紅。
“5”就是5%(銀股),用于激勵店長培養新人。
店長培養出新店長,并符合考評標準,就有機會接新店,成為小區經理,可以在新店投資入股5%。
“8”就是8%(銀股),用于激勵店長培養更多的新人。
如果一名店長培養出了5名店長,就可以成為區域經理,若符合考評標準,再開新店,可以在新店投資入股8%。
另外還有20,就是20%,如果店長成為片區經理,可以獨立負責選址經營,此時就可以獲得新店“投資入股20%”的權利。
358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店長培養人的積極性,解決了門店孵化店長的問題,店長與新店長之間利益相關、溝通迅速,真正地完成了內部自生長機制的良性運轉,保證組織力大大提高。
喜家德的員工激勵機制并非一成不變,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為解決對中高層的人才需求問題,喜家德又做了組織架構的創新。
2019年,從不開放加盟的喜家德,正式對外發布招募合伙人。
合伙人機制的重構,充分得做到人才細分、發揮特長,資源整合,決策權充分下放,大大降低高層運營成本的同時最大地發揮市場自主開拓動力,讓合伙人多擔責任同時多賺錢。
經過一系列評估、培訓后,合伙人占股比例分為8%、16%、24%和32%,共4個級別,與其他合伙人共同出資和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
喜家德對外開放招募合伙人,原則就是看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希望搭建這個舞臺,在第二階段,用人才來拓市場。
餐企文化與管理有異,但發展的根本規律、邏輯卻非常值得學習。
喜家德的創新不只是358和合伙人制
“微創新”才是主動力
喜家德品牌文化與機制的發展都有跡可循,在細節上步步完善,從傳統行業中做“微創新”,極具有借鑒價值。
建立水餃大學,啟動遠程+課堂教學、區域輔助教學多種模式,形成“水餃學問”綜合體系,人人要學習,每人有編號,教學、跟蹤出成績,告別憑感覺做判斷,用數據選人才,保證店長選擇的穩定性,令同等級店面營業額趨穩。
合伙人機制基礎上打造“I平臺”,N個合伙人身份的”I專家”集智集策,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方法論,強平臺弱總部,所有合伙人長本事,令企業在行業里有競爭力,形成自生長生態系統。
季度會改為“雙月會”,每次高強度思維碰撞3—5天,加快各平臺間對接頻率,“微小改動”令喜家德持續增長獲得大提升,其中發現加盟商的問題,從而影響公司調整戰略大格局,停止加盟,做更加秉持具有長期主義的合伙人模式。而此雙月會每年都會吸引許多同行帶隊參加體驗學習。
喜家德所有的創新和制度,都是基于高德福非常重視的階段論而生。
喜家德在每個階段做了什么?做對了什么、踩了什么坑?餐飲企業在走過每個階段,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和問題?怎樣階段性推進企業發展,才能活得更久、做得更大?
7月19-20日,大魚游學·走進喜家德,深度拜訪學習!
喜家德大連總部首次全面開放,詳細展示品牌發展和合伙人制的建立,喜家德各級合伙人分別親身講述!
掃描下圖二維碼,即刻加入喜家德深度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