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一杯外賣“盲盒奶茶”,隨機能喝到13~20元的飲品,是不是想想就很誘人?
前段時間,書亦燒仙草、CoCo都可、樂樂茶等品牌,都在推、盲盒奶茶。小紅書上“滬上阿姨盲盒”,已經有13萬+筆記。
引流還能提高曝光度,“盲盒奶茶”這個操作,要不要跟一把?
這屆年輕人,誰沒為盲盒氪過金?最近,越來越多的茶飲品牌也在開發盲盒玩法。
從5月14日開始,書亦燒仙草開始推出售價9.88元的盲盒,內容物為隨機13~20元飲品,只能通過外賣購買。
點單過程一點也不復雜,就像點普通奶茶一樣,在菜單欄中直接顯示“奶茶盲盒”,只需選擇甜度和溫度,下單支付,就能在家等待這份“未知的驚喜”。
9.9元就能體驗一次開盲盒的快樂,而且價格低于正常售賣的產品價格,讓消費者用便宜買個驚喜,怎么“開”都不虧。
此后,書亦每月限時推出奶茶盲盒,6月9.99元盲盒限時8天,7月9.88元盲盒限時4天。
不僅書亦燒仙草,很多茶飲品牌都在推出“奶茶盲盒”。
比如,樂樂茶推出的限地區+限時的外賣盲盒,售價19.9元
(部分用戶有補貼價,14.9元即可購買)
;
CoCo都可、7分甜、快樂檸檬等品牌,也都與美團合作,陸續推出售價9.9元的奶茶盲盒。
- “滬粉節”
(粉絲節)
活動期間,在門店購買飲品,滿2杯贈1款周邊盲盒;
不少中小品牌的門店也在推盲盒,如泰式奶茶“芭提啦”,除外賣下單,還有到店說暗號、到店小程序下單兩種方法。
總結近期的“奶茶盲盒”玩法,相同點有三個:
限時、限外賣點單
(避免現場操作被看到)
、盲盒售價低于產品正價。
雖然盲盒近幾年才開始流行,但追根溯源,這類產品在明治末期的日本就已出現,即“福袋”。
泡泡瑪特市值突破1000億,“盲盒經濟”開始被廣泛關注,而且在新消費領域已經有了太多成功案例,
哪個95后還沒為泡泡瑪特排過隊。
我們來認真分析一下,“盲盒玩法”和茶飲店的適配度:
據媒體報道,泡泡瑪特做過購買數據分析,
盲盒的主要消費群體為18~35歲的年輕人,其中75%為女性。
盲盒之所以流行,就是因為它具有“未知”的刺激感,拆開前誰都不知道會抽到什么。奶茶盲盒也同樣,奶茶到手前,誰都不知道是哪款飲品。
趣味性加神秘性,更能激起消費者的好奇心,在提高消費者的情緒閥值的同時,也能促進購買欲。
盤點各個品牌的“奶茶盲盒”,價格大都在10元上下,和常規十幾二十元一杯的飲品相比,性價比顯而易見。
這屆年輕人,
一萬多的包包愿意買,8塊錢的郵費不想出,一點小小的“薅羊毛”驚喜,很容易讓他們覺得超值又快樂。
此外,很多品牌推盲盒奶茶,都是限時活動,10元上下的定價+限時售賣,不至于帶來太大的成本壓力。
抽到盲盒后的炫耀或吐槽,也是盲盒愛好者們不可缺少的一項社交活動:
抽到心儀的盲盒,是“炫耀”的資本;重復抽到同樣的盲盒,也忍不住發票圈吐槽火交換。
這種社交屬性,“盲盒奶茶”也存在。特別是當購買奶茶盲盒并拍照發出,“炫耀”超值飲品時,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刺激產生新的購買。
當購買奶茶盲盒并拍照發出,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刺激產生新的購買
盲盒玩法,被很多媒體定義為新“癮”性消費,很容易讓人上頭。
購買者經常存在一種“博弈”心理,當結果未達到心理預期時,更容易再次投入,希望“翻盤”。
不過,和大多數盲盒不同,
盲盒奶茶更加“人性化”。
茶飲的盲盒外賣,很多都可以在訂單備注里“許愿”,標注自己心儀的產品。雖然不能直接指定,但可以備注類型,如生打椰系列、葡萄系列。
相比做一個毫無感情的“開盲盒機器”,給商家一點“小暗示”,如果如愿以償,這枚鐵粉大概率就和門店鎖了。
奶茶盲盒有優勢,但并非毫無問題。我們再來實際分析一下飲品店的可操作性性:
在小紅書上搜索“滬上阿姨盲盒”,能夠搜到13萬+筆記。這無疑是一個提高品牌曝光率的好機會。
此外,門店推出奶茶盲盒,還可以借此機會推薦招牌產品,或主推易操作易出品的產品,從而更能控制材料、和成本。
目前來看,無論樂樂茶還是滬上阿姨、書亦燒仙草等品牌,推出的外賣盲盒奶茶活動多集中在5~7月,正是天氣開始炎熱的時候。
當消費者不愿出門時、又熱到煩躁時,“奶茶盲盒”這種好喝又好玩的產品,更能帶動茶飲外賣的銷量。
書亦燒仙草的盲盒活動,將奶茶盲盒作為限時回歸產品,每月推出,反復加深消費者的印象。
由此延伸,盲盒奶茶或許適合做為節日營銷,在特定時機固定推出。
當消費者對盲盒期待值過高,易造成心理落差,導致差評出現。
價格是需要特別考慮的一部分:價格太高,喪失盲盒高性價比的期待值;價格太低,拉低飲品本身營造的高價值感,而且很難控制成本。
茶飲旺季,營銷都在玩新花樣,趕熱點、追潮流,盲盒或許是一條不錯的路。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