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鱷的新夢:呷哺、九毛九、西貝的轉身……

    呷哺呷哺最近并不好過。

    8月19日,呷哺呷哺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啟表示,呷哺呷哺決定關閉200家虧損門店,其存在嚴重選址錯誤。

    這意味著,呷哺呷哺1/5的門店都將消失。

    呷哺呷哺為了滿足年輕人不斷升級,最終卻被年輕人拋棄,它越來越貴,丟了初心。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說過一句話,放在餐飲圈也很應景,“你什么都沒有做錯,錯就錯在自己太老了”。


    因為怕老化,餐飲大牌們自我革命、推陳出新,希望留住年輕人。
    不只是呷哺呷哺,九毛九、西貝等餐飲巨頭們也密切關注年輕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不斷探索新的增長點,這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善變的年輕人面前,品牌們只有“自己干掉自己”,才能實現重生。
    呷哺呷哺:組織調整與模式再造
    今年,呷哺呷哺人事變更頻繁,4月湊湊CEO張振緯辭職,5月呷哺呷哺行政總裁趙怡被解除職務,賀光啟接任。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此時的呷哺呷哺
    已元氣大傷,賀光啟率先在組織架構和激勵制度方面做出調整。

    先說組織架構。

    呷哺呷哺曾采用分權模式,由CEO管理六個區域市場總經理,產生了諸多“各自為政”的問題。比如菜單版本多元化、產品研發不統一等,不僅資源浪費,還不利于品牌形象統一管理。
    為解決這些問題,呷哺呷哺在內部提拔了兩位COO,分別負責呷哺呷哺和湊湊的營運工作。
    過去呷哺呷哺的匯報層級過于冗余,有5級:餐廳經理-小區經理-大區經理-營運總監-市場總經理。現在砍到3級:餐廳經理-區域經理-負責人。
    再聊激勵制度。
    以往呷哺呷哺的餐廳經理薪酬與銷售業績掛鉤的比例不高,現在開始推行“利潤分享機制”,引導餐廳經理關注人力成本、租金以及水電支出費用,重視門店利潤水平。
    以上是在組織架構層面,在品牌模式再造上,呷哺呷哺也有新動作。
    呷哺呷哺閉店200家后,決定回歸初心,客單價保持60元以內。此外,外賣、呷煮呷燙、茶飲等將成為新增長點。
    這讓我想起了湊湊“奶茶+火鍋”模式的邏輯:
    奶茶成本率比較低,和火鍋形成互補,且奶茶可帶來20%的增收。


    哺呷哺的新模式與湊湊如出一轍。

    從組織調整到模式再造,這是呷哺呷哺的自救之路。
    九毛九:組織架構改革,孵化更多“太二”


    年,九毛九關閉55家九毛九品牌餐廳,相當于砍掉36%的門店。
    比呷哺呷哺還狠!
    一邊是九毛九餐廳的衰退,一邊是太二餐廳的興起。
    原本是副牌的太二,已經成為了九毛九集團的頭牌,去年貢獻了超7成的營收。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時間回到2015年,九毛九遇到發展瓶頸,內部孵化太二酸菜魚。

    一開始并不被看好,九毛九董事長管毅宏說:“做‘太二’時,幾個餐飲好朋友都反對,可(餐飲業)打磨老品牌的難度超過做一個新品牌。當對某個項目有不同的思考和想法時,他會去市場檢驗是不是對的。”
    沒想到太二餐廳一炮而紅,這給了九毛九新啟發:讓年輕人做更多新品牌!
    ——如何孵化更多的太二們?
    組織架構的調整勢在必行。
    2018年,九毛九把原有的金字塔型結構調整為平行結構。
    此前太二餐廳是九毛九的子品牌,調整后,九毛九與太二餐廳、慫等成為兄弟品牌。同時,各品牌都由獨立的團隊獨立運作,釋放了自由度。
    招股書里的解釋是:九毛九的業務受精確集中的指揮機制的管理,可實現各品牌并行運作。
    新的組織架構里,有6名高級職員:5名各品牌經理和1名駐留總部的輪值總經理。他們直接向執行董事報告職責。
    每個品牌都相當于一個小的創業團隊,設有5個部門:運營、產品開發、品牌推廣、人力資源及顧客調研。
    同時,總部職能部門根據各品牌需求為品牌經理提供特定的幫助,比如工程、采購、財務等。
    (圖源九毛九招股書)
    為了鼓勵創新、創業,九毛九還推出了股權激勵機制,各品牌經理及團隊股權占比如下:
    太二:15%

    慫:20%

    2顆雞蛋煎餅:20%

    那末大叔:20%
    在這個平行模式下,九毛九集團今年又孵化了一個新的烤魚品牌——賴美麗烤魚。首店于8月18日在廣州開業。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關于為何選擇烤魚賽道,賴美麗品牌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2021年烤魚品
    類的市場規模達到了千億以上,而該品類尚未有全國性頭部品牌出現,仍有機會。


    除了市場規模,我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九毛九的供應鏈支持。
    因為太二,九毛九自建了養殖魚塘。再做一個烤魚品牌,也是“物盡其用”。
    組織架構改革下,各品牌的創造力和總部職能部門的支持力再一次開花結果。
    西貝:圍繞愿景,壓住功夫菜
    西貝的增長第二曲線是什么?
    或許這個問題首先要回歸那一張“西貝藍圖”,西貝藍圖中這樣描述西貝的愿景:全球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都開有西貝是顧客最愛用餐地,因為西貝人生喜悅
    熟悉西貝的人都知道,從賈國龍本人到整個西貝團隊,都是以愿景驅動每一個行為。所以不難理解西貝的一系列布局,從2015年開始西貝嘗試快餐,至2020年西貝發布賈國龍功夫菜,西貝越來越靠近那個: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隨時隨地一頓好飯的夢想。
    賈國龍曾表示,“餐飲業的最高境界其實是做快餐,把一項創新大規模復制到全球才算做企業,只有做快餐才能把西貝推成國際大牌。”
    2015年開始,西貝一頭扎進快餐賽道,投入一個多億的研發經費,陸續嘗試了很多子品牌:
    西貝燕麥面、西貝麥香村、超級肉夾饃、XIBEI EXPRES、西貝酸奶屋、弓長張、賈國龍功夫菜……
    最后,被寄予厚望的,是賈國龍功夫菜。
    賈國龍功夫菜的使命是“(讓)人們在家吃遍天下美味”,其主打“99道經典中國菜”,既在西貝售賣,也有單獨門店。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大眾點評上,賈國龍功夫菜北京門店人均90+元,這顯然不是終極的模型

    如何靠功夫菜實現西貝的萬店夢?官方還沒有對外透露更多信息。
    但我們可以看到西貝在組織上的諸多動作:
    • 打造賈國龍功夫菜超級中央廚房;

    • 成立西貝功夫菜電商平臺項目主體公司,負責品牌管理、食品經營等各項業務;

    • 搭建賈國龍功夫菜美食顧問的培訓和招聘體系

    • 研究“中國小飯館”……


    與眾多巨頭一樣西貝的組織變革或已箭在弦上,無論邁向何種未來,西貝都需要新組織、新人才、新機制。
    西貝的此前的成功建立在三個關鍵決策上即:
    三代店明檔模式的推出、分部帶支部的組織擴張模式和踏上購物中心崛起這條大船。
    而今,西貝需要新的動能,組織精益化、部門市場化、利益一線化、擴張杠桿化都或許是必然選擇。

    有人說,做西貝莜面村好好的,為什么非得折騰?
    因為不得不折騰、因為要活下去!
    正餐的天花板很明顯,支撐不起“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都有西貝”的愿景。
    只有折騰,才有新機會!

    總結

    《商戰》中有一個經典故事。
    20世紀60年代初,吉列公司的競爭對手威爾金森刀具公司推出了不銹鋼刀片,搶
    占了市場。
    吉列公司大為震驚,痛定思痛,開始反攻。
    隨后,吉列推出了“特瑞克”——世界上最早的雙刃剃須刀,這顛覆了吉列以往產品。
    新產品很
    快就搶走了吉列在單刃剃須刀的生意,但自己奪去自己的生意總比別人奪走好。
    任正非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御”,是指進攻自己,逼自己改進,從而產生更大優勢。
    放眼餐飲行業,亦如此。
    巨頭們不斷探索新品牌、新模式,就是自己挑戰自己,自己革自己命。
    給點時間,給點空間,讓我們一起期待他們的新可能。

    關注《餐飲界》視頻號

    獲取每天最新餐飲資訊

    并可獲取價值999元線上課程+行業數據報告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 勺子課堂|  作者:希凌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92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3日 17:02
    下一篇 2021年9月3日 17: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