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洲際酒店王剛來京,約好見一面。先把lin送到寶格麗酒店,然后趕往雙井,到了長虹橋時,見面的地點改到三里屯北小街的小街一號,出主路掉頭往回走。
抽了兩只煙,王剛到了。中午他和劉新一起去拾久吃飯,王剛謙虛的說是去學習。段譽很聰明,菜單設計的好,味道調整的也比較適合國貿一帶白領的口味,做社會酒樓,到拾久那里看看還是挺有必要的,有幾道菜值得嘗嘗,有些觀念值得學習借鑒。
坐下聊天,王剛的公子也想從事廚師工作,小伙子很帥,對廚房有興趣,喜歡琢磨煎炒烹炸那些事,王剛也支持孩子的選擇。問我有什么建議,我建議如果可能還是要去本科院校去學習,系統的學習烹飪理論、材料學、營養學知識,同時還可以在更深層面明白理解烹飪的意義。中餐創新道路艱難,很少有原創性的創新,上千年形成的烹飪觀念至今很少見到突破性的發展變化,根本原因在于我們過于重視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沒有對烹飪中的科學規律予以總結、把握。不能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只靠感性經驗摸索積累,發展一定是緩慢曲折的,雖然說經驗積累到的一定程度可以產生質的變化,但是時代發展的速度已經不給我們這種積累的時間了,因此要加快發展,必須加上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規律,創新發展。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進入大學經歷系統理論教育,掌握邏輯方法就是改造創新中國菜的必由之路了。
約了朋友去魯采吃飯,朋友是山東人,魯菜是她從小就熟悉的味道,正好可以用她做個小白鼠,檢驗一下魯采的出品。最近去了幾次魯采,每一次都能感覺到魯采在進步。出品穩定,味道不錯。和魯采管理層聊天,感覺到他們為魯菜傳承所做的努力,而且也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做好魯菜,首先要有文化上的自信。魯菜博大精深,名菜名宴眾多,對中國烹飪影響深遠,至今仍然是北方最普遍的風味,雖然說改革開放以來魯菜沒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但是只要認真努力,發掘傳統,勇于借鑒,魯菜再現輝煌是必然的事情。在制作《味道的傳承—影響中國菜的那些人》系列叢書時,采訪拍攝了魯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屈浩老師做的幾個魯菜,呈現干凈雅致,味道鮮美醇正,視覺、味覺都是極大的享受。
屈浩老師作品蔥燒海參
油燜大蝦
九轉大腸
烏魚蛋湯
更多精彩
觀察|國內對標SYSCO的玩家類型(上)
觀察|國內對標SYSCO的玩家類型(下)
資本搶食2000億鹵味藍海,紅杉、騰訊下場
觀察|美菜做錯了什么
新希望半年虧了34億,為啥還要癡心養豬?
餐飲+超市鼻祖:EATALY成功秘訣
餐飲B端電商一片藍海 誰會是中國的Infomart?
日本的食材B2B巨頭伊藤忠和ACCESS帶給我們的啟示
三井物產、Infomart戰略投資奧琦瑋子公司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曾就職于正大集團、吉野家、新希望六和、美團快驢等,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CIPS)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等,致力于幫助食品和餐飲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 合作|咨詢 請加微信 18610542110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