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有篇文章我說過我店里做的一個挺重大的調整,就是把產品砍半了,營業額絲毫沒受到影響,反而有提高,大約提高了10%。其實這個事情無論是在事前還是事后,我都有疑惑。
事前我和我媳婦糾結了蠻長時間,擔心把一些產品下架,影響銷量,因為每款產品都是精心研發出來的,每款產品都有對應的顧客粉絲,產品下架了,會不會不來了,所以這事情一再擱置。直到今年,感覺店里產品太多了,如同一個人身上的贅肉一樣,多了難受。下決心做了,好在營業額沒有受到影響。但是有一段時間,我其實有不解,就是不知道背后的原理是啥。雖然我常說,少即是多,少即是多背后的理論又是什么呢。
這個需要到消費者行為學上去找原因,就是消費者決策時間,消費者決策時間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而且他們的決策時間很短,同樣一個東西,如果你讓消費者考慮1分鐘,他會選擇A, 如果讓他考慮5分鐘,就很可能選B了。
有專家做過研究,消費者在線下購買一個產品,平均“決策時間”是13秒。在線上呢?是19秒。也就是說,“買和不買”這個決策,對你作為一個商家影響重大,但消費者在20秒之內就決定了。當用戶決策時間超過1分鐘,轉化率就開始下降;超過2分鐘,轉化率下降更為明顯。
有人針對果醬做過實驗,給顧客提供24款果醬試吃,結果60%的顧客會駐足品嘗,但只有3%的人購買了果醬,總購買率1.8%;然后,他們在另外一個展臺上提供6款果醬,結果40%的顧客駐足品嘗,其中31%購買了果醬。總購買率高達12.4%。
選擇多,轉化率反而少,選擇多,把一些人給趕走了;減少選擇,轉化率反而提高了,沒得選,反而能留住了一些人。背后就是減少顧客的“決策時間”。
這就是我開始一直想不通的地方。
這也說明了,你讓顧客選擇多未必是好事,需要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而且還有一個要注意的,你對于顧客的引導也很重要,就是人為的干涉顧客的選擇,為顧客出主意。比如我店里減少產品之前,我其實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直接砍掉一部分產品,不讓他們出現在菜單上,顧客看不到,自然不會糾結;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不砍產品,而是增加產品介紹的環節,顧客看著菜單迷茫的時候,過去給顧客說,你試試這個吧,你嘗嘗這個吧,就買這個吧。。。要可以減少顧客的決策時間。只是對于我的店來說,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我才用了第一種辦法。
有些老板的生意,你的產品未必很多,還在合理范圍內,那也可以通過主動參與顧客的決策,而不是任憑顧客自己挑選,告訴他:來來來,這個看看,這個產品是什么樣的,有啥功能;來來來,試一試這個,一涂一抹,效果多好,一下子白了好多,年輕了5歲;就買這個,這個最適合你了,你買對了。想了想,我很多時候去一家店,就因為店家的主動推薦很快就選擇了,因為平時一些小的決策,懶得動腦筋去想去分析。
………………………………………………..
重要公告:餃子項目第2期拜師學藝正在進行 10月31日截止報名
10月23日晚上8點已經進行了項目介紹,視頻和文字材料都有留存,感興趣的老板進入釘釘直播群看直播視頻和文字介紹:
每次的直播也會在微信視頻號里直播:
拜師學藝:有個靠譜師傅,開店少走彎路
拜師學藝項目列表:
東北餃子店:
—第一批已經學習完畢
—第二批報名正在進行中
串串店:
—正在學習中,點擊進入了解詳情:拜師學藝:串串技術
現撈鹵味店:
—第一批已經學習完畢
—第二批已經學習完畢
報名了解請點擊:拜師學藝:現撈鹵味項目
后面還會上線更多項目。
想報名的,可以微信里私信老陳,沒微信的可以加:kaidianbiji8
………………………………………………....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1,我開第二個店時的全過程分享,頂層設計開店理念的詳細闡述,有近500頁的經驗總結。
2,每天社群成員的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回答社群成員的各種疑問,這3年已經有兩百萬字的沉淀,涉及到開店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店人的巨大寶庫。
3,認識同行和非同行的開店創業者,提供靈感,找到商機。
4,讓你找到組織的感覺。這是一個接地氣的社群,大家分享開店創業心得和故事,不作。在這里相互激勵和鼓勵,找到草根開店人的前進力量。
5,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方便成員們自由交流。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有興趣的老板加老陳微信:kaidianbiji8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