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越來越多廚師開始轉型拍美食短視頻,其中有人帶貨千萬,也有人遺憾離場。
他們成和敗的原因是什么?現在轉型拍短視頻是否仍有機遇?
本文由紅廚網(ID:hongchu66)原創首發
作者:江流
圖源:受訪者提供
美食短視頻有多火爆?以快手和抖音為例,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快手平臺美食內容每分鐘播放量達6000萬+;自去年疫情爆發起,抖音平臺美食視頻量和播放量也呈持續增長的態勢,美食視頻量高居抖音第四。
高流量意味著有商機,美食短視頻的火爆也吸引了不少專業廚師入駐,比如廚師長王剛、淮揚菜大師周曉燕等。
但是,廚師轉型做短視頻,真的那么容易嗎?
廚師轉型拍短視頻
有人成功,有人離場
美食作家王剛,可以說是第一個吃到美食短視頻流量暴增紅利的廚師短視頻博主。
2017年,烹飪短視頻剛興起的時候,王剛在偶然的機遇下開始學習拍攝剪輯。當時,他只是覺得可以嘗試一下,但是想不到拍出來的教學視頻一下就爆紅了,作品播放量和粉絲關注量就像滾雪球一樣持續增長。
僅僅半年時間,拍短視頻獲得的收益就超過自己當廚師長的月薪。很快,王剛正式辭職,開始全職拍短視頻。如今,他在各大視頻平臺的賬號粉絲總數超過1000萬,成為全網最紅廚師之一。
與王剛相比,“粵菜鐘師傅”算是踏上了短視頻流量瘋漲的尾班車。
王剛火了以后,網絡出現了很多專業廚師模仿王剛的風格拍硬核美食教學視頻。在廣東當廚師的鐘師傅也試著在午休時拍了幾條,上傳到抖音上。
剛開始的視頻播放量都沒超過5000,直到后來有一個視頻,標題、配音風趣幽默,推薦算法幫助他獲得將近23w的播放量。僅用一年時間,“粵菜鐘師傅”就獲得了幾十萬關注。
很快,他就和王剛一樣辭職回家,租了一間工作室,自己拍、剪視頻,走上轉型拍視頻的路。
除了王剛、“粵菜鐘師傅”這類普通廚師,不少烹飪名廚也看準了“短視頻+美食”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紛紛入駐短視頻平臺。
例如魯菜大師劉強與師父高炳義聯手打造的“爺倆兒好菜”,國宴大師鄭秀生、孫立新組成的“老飯骨”組合,中國烹飪大師夏天創立的“夏天廚房”……都以各自大師名廚的身份背書,轉戰美食短視頻領域,收獲巨大流量。
然而,廚師轉型做短視頻也并非人人都能爆火。
紅廚網認識的不少廚師也嘗試過做短視頻,但是大多都因為播放量一般,粉絲少,最后放棄了。
上文提到的“粵菜鐘師傅”雖然僅用一年時間,賬號就獲得了幾十萬粉絲關注,但自去年起,播放量和粉絲數一直停滯不前。苦于找不到突破瓶頸的他,已經選擇放棄短視頻這條賽道,重新找工作。
去年9月,淮揚菜大師周曉燕宣布入駐抖音平臺。可是經過一年的更新,賬號粉絲一直徘徊在20萬左右,每個視頻播放量不溫不火。
可見,轉型美食短視頻領域后,不管你是普通廚師還是名廚大師,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有人成功,有人不溫不火,也有人折戟沉沙。
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兩極化的現象呢?
圖源:攝圖網
短視頻看似門檻低
實際從前期積累到后期維持都難
不可否認,在短視頻領域,廚師具備普通人所沒有的專業技能,做起菜來更加得心應手,在菜品搭配和專業講解上更有權威性。但是,做短視頻并非只會做菜就行,還要會構圖、會互動和一定的策劃能力。
像“美食作家王剛”、“粵菜鐘師傅”能火起來,其實有很大的機遇成分在里面,當時他們剛好踩中了短視頻的風口,吃到第一波紅利。
但是隨著美食領域的短視頻創作者越來越多,內容同質化嚴重,流量也被分流出去,要想短時間爆火十分困難。
所以,雖然看似廚師轉型做短視頻門檻很低,只需要注冊賬號和一臺可以拍攝的手機,但在實際中卻遠遠不是如此。
首先,粉絲的前期積累就是一個難題。
前幾年,短視頻剛火的時候,很多廚師隨手拍幾個視頻都可能火起來。但如今,不說要火幾個視頻,就是偶爾爆一個視頻都難。
廣州永利飯店掌門人梅安利性格幽默、手藝出眾,經常被電視臺邀請拍攝美食制作節目,有鏡頭感和拍攝經驗。這樣的經歷,一聽大家都會覺得特別適合拍短視頻。
梅安利自己也十分心動,在自己精力不夠的情況下,他嘗試將自己配合電視臺拍攝制作的美食烹飪教學視頻搬運到抖音號上,但卻發現流量不高,漲粉更是沒有。
“總有種不知道怎么做,無從下手的感覺。”梅安利說,一個新號要漲粉真的太難了。
和梅安利有同樣煩惱的廚師,還有很多。他們大多看到了短視頻的紅利,但是當自己興沖沖注冊了賬號發視頻的時候,卻發現想象中的“爆紅”并沒有出現,有的只是少得可憐的幾個瀏覽量和點贊,還是自己親朋好友點的贊。
圖源:攝圖網
其次,是資源投入的問題。
即使賬號順利度過冷啟動階段,積累了一定的粉絲,也要考慮到資源投入的問題,這其中就包括了資金投入和時間精力投入。
像“美食作家王剛”就曾透露,自己拍短視頻這幾年,光是購買拍視頻的設備就投入了50多萬元;而“爺倆兒好菜”背后,也不只有劉強和高炳義大師師徒二人。
據快手運營透露,劉強在下定決心做短視頻之初,就組建了專業運營團隊、拍攝團隊,有自己的工作室;要準備一次直播帶貨,光是為了增加賬號曝光,就要投入8萬元。
除此之外,快手運營告訴紅廚網,劉強現在將70%-80%的精力花在短視頻上面,“是全力以赴才做好這個號的。”
照此推算,那些頭部大號的投入有多大?大家可想而知。
即便是普通廚師,如果想要涉獵短視頻,最起碼也要自學拍攝剪輯的課程,以及準備相應的拍攝設備。
北京好美味餐飲有限公司出品主管唐江告訴紅廚網,他有不少廚師朋友試過自己拍攝短視頻,投入都不少,有的投入80萬租場地、搭建拍攝棚、請攝影團隊,最少的也投了2萬買了專業的拍攝設備,還去學了專業課程,“可最終都沒做起來。”
圖源:攝圖網
第三,是如何增加收入的問題。
做短視頻,最終還是為了增加收入。紅廚網了解到,短視頻收入方式大概有以下幾種:平臺流量分成、定制廣告收入、電商賣貨、直播帶貨以及引流線下門店幾種。
“粵菜鐘師傅”擁有了幾十萬粉絲,大部分收入來源于平臺的流量分成。在他最火的2019年,平均每個視頻播放量都能保持在20萬以上,全年收入18.5萬,可說十分可觀。
可好景不長,從2020年起,視頻播放量斷崖式下滑到2萬左右,流量下降就意味著分成減少,單靠平臺流量分成,只能勉強維持工作室的運作。因此最終,他選擇了重新回到做廚師的道路上。
流量分成是不穩定的,那么靠電商賣貨是否可以保證收入呢?
紅廚網了解到,這并沒有那么簡單。
如果賣貨,廚師除了考慮供貨商產品的來源、品質、銷量外,還要做好售后。如果是自己做產品,還要面臨代工廠是否愿意合作的問題。
比如“美食作家王剛”剛開始找廠家時,幾乎四處碰壁。因為在網上擁有數量龐大的粉絲,不代表線下人人都知道,幾乎所有廠家都拒絕和他合作。后來,因為有火鍋底料大廠的主管剛好看過王剛的視頻,才愿意合作。
除了代工廠,王剛還組建了專業的電商團隊,負責產品的食品安全以及售后服務,這都不是普通廚師可以駕馭的。
圖源:受訪者供圖
那直播帶貨呢?
大家可能看到,網紅主播帶貨似乎都十分簡單,只要介紹一下產品,然后上鏈接就有很多人買了。但是,你的號粉絲就那么點,自己也沒有名氣,哪個企業愿意讓你帶貨?粉絲又怎么可能買賬?
即便是做到“爺倆兒好菜”這種擁有六百萬粉絲量級的廚師博主,為了保證直播當天能有人看,也要做推廣預熱引流。
而做直播帶貨還有一個隱患,就是產品質量一旦出現問題,會給自己帶來無可估量的損失,不但要自掏腰包退款給粉絲,還會面臨巨額罰款。
據哈爾濱市工商聯餐飲商會市青廚委主席陳冬羽觀察發現,有很多幾十萬上百萬粉絲的廚師博主,開直播時卻只有幾個人、幾十個人觀看,連打賞都少,更別說帶貨銷量了,“對于普通廚師博主,想要靠直播帶貨變現是很難的。”
陳冬羽認為,現在做短視頻賬號,很難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粉絲,而粉絲基數太少,想靠直播帶貨非常不現實。
綜合來看,現在做短視頻確實沒有大家想象那般容易。
圖源:受訪者供圖
廚師想在短視頻賽道分一杯羹
難度非常大
據陳冬羽介紹,自己從去年6月開始拍攝短視頻,各項數據依然沒有太好的增長。經過總結,他發現短視頻是需要專門的運營,需要深入研究學習其中的運營知識。
“就像最近很火的張同學,看似是一個農村糙漢子隨手拍的農村真實生活,實際上據說他此前就有非常深度且專業的視頻拍攝經驗,也有專門的拍攝團隊,一個60秒的視頻運鏡幾百次,包括音樂的使用也是專門挑選過的,目的就是為了營造出農村鄉土氣息和煙火氣。”
前兩個月,陳冬羽還專門花錢學習了相關課程,只可惜平時工作太忙,很難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在短視頻領域,因此賬號依然處于不定期更新的起步階段。
一名短視頻從業者向紅廚網透露道:“(張同學視頻的)運鏡專業程度堪比電影。”
可見,如果沒有專業拍攝的經驗,想在短視頻領域分一杯羹難于登天。
南粵廚王陳國勛也表示:“現在要想吸引粉絲,有過硬的廚藝和才華是一方面,還要個人有一定的表演天賦。”
如味fusion創意廚房創始人錢以斌大師,一開始發的短視頻大多是精致新奇的創意分子料理,雖然作品都是展示個人高超廚藝的高質量視頻,但點贊量也只能維持在1萬左右。
于是,從10月開始,他將過去高大上的風格,調整成帶表演成分的戲劇性內容,以踢館試菜、點評交流為主,視頻點贊量和粉絲數才有了明顯起色。
圖源:攝圖網
總 結
學習專業拍攝手法,掌握運營技巧,這對廚師而言是全新的知識領域,必須花費很長時間去學習,還需要不斷地試錯。
然而,普通廚師平日里工作就很忙,深入學習、自己去試錯的時間成本,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如此來看,就算是職業廚師甚至是知名大廚,要轉型做短視頻也并非易事。
對廚師而言,無論是掌握專業的拍攝技巧,還是如何運營,都是全新的知識范疇,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深入學習研究。
顯然,現在憑廚師個人單打獨斗做短視頻,已不像過去風口剛起時那么輕松,其中投入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和設備場地成本,是普通廚師難以承受的。
在此,紅廚網建議廣大廚友,如果想要轉型拍攝美食短視頻,還是要做好充足調查和深入了解,并做好充分心理準備方為上策。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采訪/入群交流 | 微信:hongcanweizhao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