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布局植物基飲料市場的動作愈發明顯了。
近日,可口可樂旗下品牌“植白說”悄然在天貓平臺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據食評方觀察,目前,該店僅售賣植物基飲料——植物蛋白飲料,在售品牌包括粗糧王、陽光處處、Adez、甄谷說3×3等。
據了解,植白說天貓旗艦店由廈門粗糧王飲品科技有限公司運營,于今年8月底上線。目前粗糧王不僅在天貓、京東開設了植白說旗艦店,并開設了抖音直營店。
事實上,在當前國內飲料市場上,不僅僅是可口可樂這樣的飲料巨頭盯上了植物基飲料市場,包括中糧、伊利、蒙牛、雀巢、聯合利華、農夫山泉、維他奶等國內外食品飲料巨頭,早已經紛紛布局中國植物基市場。
植物基飲料風頭正盛,市場硝煙彌漫。
近年來,主要消費群體90后、00后們在追求個性化消費的同時,也開始關注保健養生。《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日常膳食應注意食物多樣性,谷類為主,多吃蔬菜、奶類和大豆,高營養低脂低熱量好口感的植物蛋白飲料被裝進了他們的購物車。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發,人們的健康意識被喚醒,植物蛋白飲料成為爆品。
根據天貓新品創新中心發布的《2020植物蛋白飲料創新趨勢報告》,2020年,天貓植物蛋白飲料市場銷量增速高達800%,購買人數上升900%,在飲料市場中成長貢獻占比高達15.5%。
當然,植物基概念的火爆離不開資本的熱投及助推,近兩年,無論是植物肉,還是植物奶等食品飲品品牌井噴,更被市場譽為是“新消費圈錢密碼”。
而較之于還需要大量市場教育的植物肉等品類,植物基飲料在國內更具先天優勢與爆發資質。未來智庫發布的《植物基飲品行業深度報告》顯示,相較于一般的口味型飲料,植物基飲料產品生命周期較長、高定價高盈利支撐單品上體量。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豆奶消費市場,我國植物基飲料相比國際市場要先行一步,維維豆奶、六個核桃的核桃乳,椰樹椰汁以及承德露露的杏仁露,都成了一代人的記憶。
但如今,一眾巨頭的殺入,讓植物基飲料市場迅速擴張。
2015年,可口可樂作價4億美元將植物蛋白飲料品牌廈門粗糧王收入囊中,并經過三年整合,到2018年,粗糧王宣布以25歲到35歲的職場年輕群體為主要目標人群,完成了品牌升級。它推出了包括PET清爽、鉆石包、豆奶和基礎谷物飲品在內的四大升級系列產品,并啟用了全新的品牌代言人和廣告片。
目前,粗糧王操盤著可口可樂在華的大部分植物基產品線,包括粗糧王經典谷物濃漿、 甄谷說3×3混合谷物飲料、植白說椰子汁及燕麥乳、陽光處處豆奶。可以看出,對比剛被收購時,粗糧王產品組合已得到大大擴充,不僅較以前的綠豆、紅豆、核桃等多種口味植物蛋白飲更多元,還囊括了新銳品類,如燕麥。
據小食代報道,在明年,粗糧王將重點發展椰基和鞏固燕麥基系列,同時進一步聚焦一些細分市場的高價值產品,2022年春節后將陸續推向市場。
同時可口可樂中國表示,粗糧王提供了從生產、供應、銷售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其運營獨立性有助于可口可樂中國系統在細分市場能敏捷反應,快速靈活抓住市場機會。而可口可樂中國系統在研發、品牌影響力和分銷渠道上的優勢能給粗糧王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而雀巢、達能兩大跨國食品巨頭也在近兩年在全球范圍內頻繁發布植物基食品飲料新品。
4月12日,雀巢宣布在亞洲發布一款植物基Milo(美)即飲可可飲料,以及兩款植物基即飲咖啡。
據了解,新的Milo無奶配方用杏仁和大豆替換了牛奶,另兩種植物基咖啡為無奶杏仁拿鐵咖啡和無奶橡樹拿鐵咖啡,前者還含有豌豆,后者的配料中則包括燕麥和大豆。
幾乎同時期,達能也向中國市場發布了植物基品牌alpro專業大師產品系列。據了解,達能此次首先在2B市場和茶飲、咖啡、餐飲渠道推廣,包含燕麥、巴旦木、椰子等3種口味。
而國產品牌巨頭也對這一市場摩拳擦掌。農夫山泉在2019年4月上市植物基酸奶,產品由植物蛋白發酵,不僅有傳統的大豆蛋白,還混合巴旦木、核桃和椰子;“六個核桃”母公司養元集團在2020年推出四款植物基功能飲料;2021年1月11日,達利集團旗下豆本豆在天貓上線常溫植物基酸奶新品-Flogurt。據官方介紹,該產品以大豆蛋白作為發酵基底,添加植物菌種發酵;富含植物酵素和植物膳食纖維,并且不含膽固醇和反式脂肪。同時,伊利、蒙牛、黑牛、北大荒等也都推出植物基飲品。
來自資本的關注和熱情,也同時助推了植物基飲料的風潮。
據億歐智庫統計,從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共有10個本土植物奶初創品牌拿下了17輪融資。其中,oatoat和可可滿分都在一年內拿到3輪投資,谷物星球、植物標簽、每日盒子則在半年內連續完成兩輪融資,歐扎克單輪最高融資金額上億。
很顯然,這些國內外企業和資本所看重的是中國未來規模龐大的植物基市場及可期的發展前景。
據Global Data預測,2025年,亞太地區植物基食品市場潛力將達到130億人民幣,其中中國80億人民幣,2020-2025年中國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會達到171%。
在市場規模不斷增大的同時,整個植物基市場也將迎來新的競爭周期。
雖然如此,業界人士仍認為中國植物基飲料行業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中國植物基飲料發展與行業自身并不完全匹配。
首先,植物基飲料市場呈現明顯地域性,行業集中度非常低。眾所周知,由于原料來源的特殊性,植物基飲料行業一直呈現明顯的區域特征。尤其是在特定的原料來源形成鮮明的地方特色,例如杏仁露的原材料產自河北;六個核桃的原材料產自新疆、云南、太行山三大核桃黃金主產區;椰樹牌椰汁的原材料取自海南椰子,因此產地來源的區域性容易一方面導致某種區域產生特殊飲食習慣。
另一方面則可能導致當供應到達一定階段后會現瓶頸,而資源會向優勢企業集中,很自然會形成壟斷優勢。這就出現了在各個細分領域,行業龍頭地位突出,例如養元飲品在核桃露市場占比88%,承德露露在杏仁露市場占比90%,椰樹在椰汁市場占比80%。
因此,該市場許多細分領域表現出較明顯的弱行業、強品牌特征,整個行業無領軍品牌,但在每個細分品類下,又呈現出一家獨大的局面。競爭并未充分飽和,這就意味著新入局者需要有充分的市場耐心與消費培育準備。
其次,植物基產品的創新升級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為企業的市場制勝關鍵。
國際食品科學院(IAFoST)院士、東北農業大學教授江連洲則認為主流品類僅有杏仁露、核桃露、豆奶、椰汁等,品類數量較少,在口味的豐富程度上也較單一,還沒有規模化的高端產品。
據小食代報道,英敏特的中國2021年植物基飲料報告顯示,按銷售額份額算,排名前列的為大豆飲料、椰子飲料和核桃飲料,去年份額預計分別為30.3%、20.7%、14.2%。
盡管這些傳統品類仍占據大部分市場空間,但英敏特指出,非傳統細分市場才是未來之所在。以大豆為例,報告稱,大豆細分市場看似穩定,但與其他傳統植物蛋白飲細分市場一樣,它仍然面臨缺乏產品創新所帶來的挑戰。
對此,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植物蛋白飲料在經過2013年至2016年的高速增長后,從2018年以后就進入行業的寂靜期,核心原因是產品同質化太高,缺乏創新導致消費審美疲勞。
而創新的方向也逐漸明晰。據利樂公司今年發布的《植物基飲品白皮書》指出,大豆和巴旦木等第一代原料在傳統市場上依然表現強勁,可以將新鮮成分(如奇亞籽油或藜麥)與已有的基本成分(如中國的大豆)進行混合,給現有產品偏好的基礎上帶來差異化和新鮮感。
另外,植物蛋白飲品的興起,主要還是由于消費者對健康產品追求的增加。而當下植物基飲料的主流消費市場仍在一線城市和線上渠道,下沉市場和線下渠道的爭奪接下來也將加劇。
因此,植物基飲料的下半場競爭將重點側重于產品創新升級與渠道、消費者爭奪。
· END ·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加多寶擴建新生產線,但“減糖加氣”能挽救低迷的業績嗎? 植物蛋白飲品市場風云 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強榜發布,飲料、食品綜合品類排名前五竟然是它們…… 連續熱搜能否奏響螺螄粉的“革命”進行曲 娃哈哈、維維開店,喜茶、奈雪推瓶裝飲料,行業內卷下的新“圍城”? 中國旺旺上半年“旺“了?創上市以來半年度收益新高 維他奶國際折戟內地市場,上半財年凈利潤大跌95% 涼白開創新消費新需求:瓶裝水市場“熟”了 維他奶“失民心”、維維豆奶風光不再,豆本豆攜新品要“大干一場” 奈雪的茶、雙匯追捧“元宇宙”概念,是創新還是玩票? 關注我↓↓↓,給您更多好看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