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程三月
“造景式”院子餐飲新模式火了!
除去此前職業餐飲網報道過的農家小院“王捌院子”升級后業績又創新高,還計劃再開100家店;140年古宅風的“西鄉柴門”也成地標式特色餐飲。
就連湘菜泰斗許菊云之子近日開了一家還原海港魚市場景的“老許家·魚市”,把漁村搬進室內,一開業就火爆長沙。
這引得全國一批批餐飲人紛紛去湖南長沙“取經”!
然而也有些餐飲人覺得質疑,這不就是“高級版的農家樂”嘛,可能也就一陣風!
果真如此嗎?那正在火遍全國的院子餐飲到底只是“曇花一現”,還是餐飲的“新藍海”呢?
把魚市、古宅“搬進”餐廳里,
一批“小院風”餐廳正在火遍全國!
5月,湘菜泰斗許菊云之子,老許家餐飲創始人許璨在長沙新開了一家以魚市為主題的餐廳火了!這是他繼”老許家·大蒜炒臘肉”工廠店后又一力作,一開業就人氣爆棚!
它由一間老廠房改造而成,把漁村搬進室內,全方位還原海港魚市場景!
一進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個魚市檔口,各種魚鮮琳瑯滿目,鱖魚、翅嘴魚、鮰頭魚、鳙魚……魚任你挑,油酥、黃燜、清蒸、辣蒸、干煸等等,做法任你選。
一艘老漁船豎在大廳左側的正中央,用老榆木制造,看著有百來歲了;漁船造型的還有收銀臺,由漁船上拆下的舊木條拼接而成,還有處處不經意可見的漁網、燈塔,讓人感覺在海灘漫步。
餐廳墻壁上有貝殼、海星、海螺等;還有漁民小屋、漁村戲臺,有人在臺上演繹。
據說所用裝飾元素幾乎都是實物,直接從海邊拖回來的,讓顧客有種穿越到海邊的感覺。
全開放式廚房:緊湊的手打魚丸操作臺、魚飯蒸籠蒸灶、魚市點菜展示臺……
它把地道的潮汕海鮮風味帶到長沙,每次飯點都是人氣滿滿。
老許家·魚市的火爆,其實只是院子餐飲火爆的一個縮影。
近兩年來,以湖南株洲為發源地,涌出了一批院子餐飲品牌,掀起了一波“小院風”餐飲新風潮!
王捌院子火了!它把甲魚打造成爆款,園林場景,一步一景,“每日新鮮供應、看菜點菜,現點現做“等特色新場景構思,帶火小院風特色餐飲,目前還計劃再開100家店!
西鄉柴門也火了!它把140多年的古宅變成餐廳,300平后廚全開放,采用“現摘、現點、現殺、現做”的模式;定位做城里20%的高端消費客群,在四線城市做到人均200元,太陽下山后門口停的全是豪車!
院子風餐飲品牌群雄并起,并且以銳不可當的氣勢從株洲、瀏陽等三四線城市擴張到長沙,更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流行起來!
江西宜春的田小狗的飯店,湖南晴溪餐飲集團旗下的新品牌,它把一座深山里廢棄多年的豬場,改造成了一個世外小村,雅俗相得益彰,成為院子餐飲升級的典范!讓不少餐飲人不遠百里前往學習!
山東青州的“老街印象”,從1個院子發展到兼并旁邊10個院子的規模,月營收150萬,顧客至少得提前一周訂座!
……
院子餐飲,它們的共同點是,基本都位于城市邊緣,面積上千平,以主題式造景的打法,植入原生態文化和演繹,迎合了消費者的休閑需求,在競爭激烈的“餐飲紅海”找到了自己的突圍之路!
“造景式”院子餐飲,
或許是餐飲的下一個風口!
隨著餐飲城市化、人口化紅利接近尾聲,餐企都在尋求下一個市場藍海。
院子風餐廳的興起,會不會是一個新的餐飲增量市場?成為繼商場餐飲和街邊餐飲之后的下一新風口?還是只是一陣風吹過就過了呢?
1、會所太高端、農家樂太低端,院子餐飲填補空白市場
一提起院子餐飲,大家可能并不覺得新鮮。
在城市里,有“會所式”的院子和私家菜館,瞄準了高端客群的聚餐和宴請需求;在城郊,契合了城市人放松、嘗鮮需求的農家樂也曾火爆一時。
然而,會所式院子,高端且拘束。價格都比較偏高,人均沒有個三五百下不來;打造的場景相對比較拘謹,顧客吃飯都得“端著”,放不開;加上菜品同質化、環境同質化,讓消費者逐漸失去新鮮感!
而農家樂,則粗放且落伍。絕大多數的農家樂還延續著“一家人生個火、用自家民房加幾張桌椅就能做”的粗放式經營的模式;菜品也是老三樣,家家都是土雞蛋+野菜,出品像大鍋飯;但菜價卻比市區大眾餐飲足足貴了一倍,讓顧客直呼“宰客”!基本都只做一錘子買賣,難談復購。
會所太“高端”,農家樂太“低端”,于是留出來一個空白的餐飲市場。比會所便宜,又比農家樂高級的院子餐飲,則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市場。
2、城市餐飲紅利褪盡,休閑需求旺盛是內在驅動力
市場空白是院子餐飲的機遇,而消費者日益增長休閑需求才是其核心驅動力。
曾經,城市化紅利、人口紅利,成就了一批頭部餐飲企業,但近兩年,隨著城市人口化紅利大潮漸漸褪去,許多餐企遇到增長瓶頸,餐企急需下一個增量市場。
不僅如此,當前的80、90后主力客群,也慢慢對城市化餐飲失去了新鮮感和興趣,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國潮”、“懷舊”、“市井”則更能給顧客新鮮感、更能獵奇,從而俘獲其芳心。文和友、茶顏悅色等品牌的火爆就是佐證。
而且,現代人在城市的壓力太大,在鋼筋混凝土、高樓林立之外,還想看些小橋流水、山村野味來放松身心。所以去遠離都市、有山有水有美景的地方吃吃飯放松放松已成為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中產階級人群,他們具備消費能力,也能接受高價。
因此,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未來,高品質、高定價、高利潤的院子餐飲模式很可能會誕生新的一批“區域王”。
3、“主題式造景”是殺手锏,一比一還原營造氛圍感
開店位置在城市邊緣,房租僅占比1%,這意味著院子餐飲有很大的成本空間去營造場景,“主題式造景”便成了院子餐飲的殺手锏:
西鄉柴門保留了140多年的古宅風韻,包廂里立著100多年來都沒動過的大牌匾,大戶人家的復古氣息撲面而來;
老許家重現魚市的熱鬧,魚市檔口的吆喝、魚飯蒸籠蒸灶的熱氣、手打的魚丸、漁民小屋漁村戲臺等景象,盡顯人間煙火氣;
……
可能有人會問,市場上不乏打懷舊牌的餐企,都想在場景和文化植入上著手,但實操時才發現只是皮毛,錢花了,效果卻沒有。
究其原因,大多數餐飲老板可能只是在做一個懷舊的概念,沒有投入、資源,還試圖想把一個地域上下幾百年的文化都想表達一下,最后的結果就是面面俱到但空泛,顧客感知不到。
文化的植入,不是單單立個牌子、添點老物件、賣點“土菜”那么簡單,真正的文化植入是流動的人、契合的音樂,滲入記憶基因的民俗等一些潤物細無聲的細節設計和表達。
院子餐飲“主題式造景”之所以能突圍,核心是抓住了兩個字:一個是“專”,圍繞一個文化主題打造場景,通過重新整理編輯,讓很多在逐漸消失甚至斷代的飲食文化得以傳承和重新呈現;另一個是“深”,植入原生態文化和演繹,把這個場景做深做透,其細節幾乎做到了一比一的還原,直擊消費者內心。
它們的火爆既順應了消費者休閑需求,也是中國文化自信的一種現象和符號。
4、從1.0版本向2.0版本升級,未來較量的是品牌和體系
曾經的院子餐飲的確讓第一批搶灘成功的餐飲人賺得盆滿缽滿,但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也進入到了競爭白熱化的階段。食材講究、環境特色如今已經只是起步門檻,都不好意思往門頭上標榜,院子餐飲粗狂1.0版本已經無法滿足顧客需求了。
當第一波紅利過去后,打卡嘗鮮完的顧客開始變得“苛刻”,對院子餐飲菜價高、量少、沒啥特色等差評數見不鮮。
院子餐飲若還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那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結局:顧客僅一次打卡嘗鮮,難來復購,喪失長久生命力,最終只能淘汰出局。
“不要再做四兩撥千斤的夢了,在株洲,這個能瞥中市場空白點一刀見血,低投入高回報的1. 0版時代已如八十年代一樣一去不復返,現在比拼高下的,是出品,環境,服務,性價比并重而給顧客帶來的綜合體驗感。不再是單店的比拼了,而是品牌和體系的實力較量。”知名美食評論家西哥說到。
“當院子餐飲到了群雄以堂堂正正的實力和內功華山論劍的這個階段。當擂臺上留下的都是郭靖,楊過,蕭峰這樣的選手時,那方是商家,顧客,市場三贏的黃金呈現。”
院子餐飲要想長久和復購,內核更精致是大勢所趨,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是終極目的。
職業餐飲網小結:
院子餐飲會有周期嗎?
西哥認為:院子餐飲會長期存在,親近自然,天人合一是人的天性,夏有涼風冬有雪,春有百花秋有月,順應了天性人性的東西,不會過時。
院子餐飲要琢磨的,不過是如何在一哄而起的浪潮中,做好弄潮兒往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那面旗罷了。
在審美高度和體驗感設計上,不單要領先同行,更加要引領顧客。顧客永遠只會對超越他們既有閱歷和認知的東西仰望和追捧。他們有資格對你挑刺了,你就沒話語權了。
餐飲人的眼光和見識,高度和創新,一步都不能停。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