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菜最初誕生在博南古道某個驛站的餐桌上,由于味道獨特、烹制快捷,受到了官員驛使、商賈旅人的交口稱贊,并隨著古道的走向而逐漸普及,成為沿線眾多驛站待客的首選。
此菜雖然叫做“黃燜”,但雞卻是生炒而成,使用大量香料和辣椒,全程不加一滴水,不斷翻炒使雞肉收緊,成菜極有嚼勁;顧及北方食客的需求,劉師傅對裝盤進行了改良,在盛器底部墊入一塊煎面,使菜品增加了可食性。
制作流程:
1.選用武定閹割母雞1只宰殺治凈(這種雞營養豐富,肉質較緊,制熟后越嚼越香,凈重約1500克/只),去掉頭、爪,斬成小塊,加蠔油35克、料酒25克、鹽20克、雞粉15克、白糖15克、味精10克、白胡椒粉8克抓勻腌制20分鐘。
2.鍋入菜籽油250克燒至五成熱,放草果5個、姜粒30克、蒜瓣100克小火炸至金黃,加丘北干紅辣椒60克、白糖50克炒香,倒入雞塊小火煸至變色,加六月鮮醬油40克繼續炒10分鐘至原料上色,放香蔥40克,加蓋小火燜5分鐘。
3.提前做好的煎面(將雞蛋面煮熟后入鍋攤成餅狀,淋油小火不停晃鍋,煎至兩面金黃焦脆)鋪在砂鍋底部。揭開炒雞的鍋蓋,淋少許水淀粉勾芡,起鍋蓋在煎面上即可。
制作圖示:
1.鍋入油燒熱,放蒜瓣、草果、姜粒炸出香味。
2.放辣椒、白糖,倒入雞塊。
3.加醬油煸炒至上色,放香蔥加蓋燜5分鐘。
4.煎面鋪在鍋底,上面蓋入剛剛炒好的雞塊即成。
制作:駢文虎
此菜的原型是家燉魚,與傳統做法相比,做了三點改良:首先,燉魚時用了三種油,色拉油降低成本,豬油增香,而胡麻油則能賦予菜品特殊的香氣;其次,在黃豆醬的基礎上添加了豆瓣醬和韓式辣椒醬,前者香辣味濃、后者色澤紅亮,香氣更復合;最后,增加土豆、豆腐、萵筍、小面卷等輔料,上桌后點火燉制,賣相大氣,集鮮香、軟糯、細嫩、爽脆于一菜,十分過癮。
批量預制:
1.每條重約1500-1750克的鮮活草魚宰殺治凈,魚身打一字花刀;白皮黃瓤的面土豆去皮切大塊;托縣豆腐改刀成8厘米長、5厘米寬、1厘米厚的大片;香菇去柄、一切為二;木耳、腐竹提前泡透,萵筍刮皮洗凈,與腐竹改刀成6厘米長的段,三者分別焯水,瀝凈備用。
2.鍋入色拉油200克、胡麻油200克、豬油100克燒至五成熱,下肥豬肉片250克煸至吐油、香氣逸出,加蔥段200克、姜片200克、蒜子150克熗香,放花椒50克、八角50克、小茴香25克煸至香氣四溢,倒入郫縣紅油豆瓣醬200克、黃豆醬250克、戶戶牌辣椒醬100克小火煸出紅油,放入宰殺好的草魚6條,沿鍋壁烹入料酒100克、山西老陳醋150克,添二湯10千克至沒過草魚3厘米,調入鹽10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175克,大火燒開后轉中小火燉50分鐘。
3.撈出燉好的草魚,分裝入6口金鍋,原湯留用。
4.將燉魚的原湯分成三份各自下鍋,分別放入輔料:土豆中小火燉25分鐘,豆腐片燉30分鐘,香菇燉35分鐘,撈出備用。
5.每口鍋中擺入豆腐12片、土豆3塊、香菇50克,再放焯好的萵筍條、腐竹段、木耳各50克。
6.所有原湯打去渣子,添二湯3750克,調入適量味精、雞粉燒開,分別倒入金鍋,至沒過魚身高度的1/2處。
走菜流程:
凈鍋炙透,下胡麻油30克燒至五成熱,放蒸好的拉卷(其口感、做法都與北方的花卷相似,但在操作時要先將面團下成小劑子,再搟成面片、擰成麻花狀)8個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外酥內軟,擺入放輔料的一側,撒蔥白絲、紅椒絲、香菜段,帶卡式爐上桌,邊加熱邊食用。
制作圖示:
1.蒸熟的拉卷放入油鍋中煎至兩面金黃。
2.將原湯倒入金鍋。
3.取出拉卷,擺入放有輔料的一端,撒蔥白絲、紅椒絲、香菜即可。
制作關鍵:
1.鮮活草魚宰殺后直接生燉,無須油炸、焯水,以免失去鮮嫩口感。
2.燉魚的原湯需加二湯稀釋咸味,還要補入適量雞粉、味精,使滋味更醇厚、復合
制作:陳舜全
制作流程:
1.凝結成塊的鴨血5000克改刀成片,放入燒至冒蝦眼泡的毛血旺湯,微火煮8分鐘,關火浸泡至充分入味。走菜時取鴨血200克盛入小碟,澆紅油30克。
(沖洗干凈,蒸熟后改刀成片)
各100克,肥腸
(提前白鹵至熟,改刀成段)
、鱔魚片各80克,鴨腸100克,午餐肉片、冬筍片
(提前汆水去異味)
各80克,上面再碼放牛舌
(提前白鹵至熟,改刀成片)
、海參片
(提前加高湯煨入味)
各60克,明蝦5只
(提前汆水)
,最上方“蓋”魔芋結60克即成。
香菜籽
粉10克,帶著盛放食材的大圓盤、鴨血碟、香菜碟、油辣椒碟走菜。上桌后將砂鍋放在卡式爐上,開大火將湯汁燒沸,轉小火先倒入鴨血,然后按照金針菇、臘肉片、肥腸、牛舌、午餐肉、冬筍、明蝦、魔芋結、鱔魚、白菜、青筍、鴨腸、海參的順序下料,待湯汁再次沸騰時即可關火,依照客人喜好放入油辣椒段、香菜后上桌。
制作圖示:
1.鴨血先入紅湯煨8分鐘,走菜時取出200克裝盤,并澆入紅油隔絕空氣保鮮。
2.各種葷素原料擺入盤中。
表面呈褐色,帶有鼠尾草和檸檬的混合香氣,在韓國的使用率極高,常被用于燒烤、泡菜中,有極好的祛腥增香效果。
制作:肖長春
蔬菜汁
120克、料酒30克、鹽10克、雞精8克、十三香8克、胡椒粉5克放入機器滾揉30分鐘,取出插入牙簽裝盤備用;干紅辣椒150克去蒂,切成細絲備用。
5.滾揉機。
注:滾揉機工作原理:將原料、調料放入其中,使二者在滾動中充分融合,與機壁不斷碰撞,激活組織,從而使食材口感更為滋潤,并大大縮短腌制時間。
6.牛腱子肉加入蔥姜、料酒等料,滾揉30分鐘,能大大縮短后續鹵制時間
香芹段800克、香蔥段500克、洋蔥片400克、姜片200克、蒜瓣200克、香菜150克,加清水500克入料理機打成泥,濾渣即成蔬菜汁。 制作:張濤
香料油
50克燒至五成熱,放青花椒粒20克、姜片10克爆香,下入干紅辣椒段30克、
辣椒醬
20克炒出香味,撒鮮香茅草碎25克,倒入炸好的雞塊、藕塊,調入鹽8克、雞粉5克、糖3克,加薄荷葉50克大火翻勻,起鍋裝盤即成。
鍋入菜籽油5000克燒至四成熱,下洋蔥碎1500克、蔥段1000克、姜片600克、香菜根500克炸干水汽,放入青花椒200克、白豆蔻80克、拍姜60克、草果40克、干香茅草段40克、香葉30克、肉豆蔻30克,保持小火熬25分鐘,關火后加蓋燜一晚即可使用。
制作:黃黎川
土鴨鹵熟去骨,略微按壓;芋頭蒸熟碾泥,拌粉調味,然后將二者合為一體,刷蛋液、拍面包糠,油炸成菜,便成為經典桂菜“荔蓉香酥鴨”。
黃師傅在傳統做法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芋泥中摻入澄面、熟蛋黃、豬油、臭粉、臘腸碎,油炸后自然酥松,表面形成似面包糠般的一層脆皮,且香味更足;而鴨子鹵熟去骨后,亦不再壓平,而是讓其保持肥嘟嘟的原狀,炸后皮酥脆、肉多汁,與芋泥搭配和諧。
桂式鹵水
中煮40分鐘,關火泡20分鐘,取出瀝干,略微晾涼后對半斬開,去骨備用。
制作圖示:
1.批量預制的香酥鴨生坯。
2.生坯入油炸至蓬松、成熟。
制作:邰仁美
制作圖示:
1.藕泥、五花肉混勻調味,做成藕餅。
2.藕餅擺入墊有蒜子的砂鍋中。
3.客人下單后,在砂鍋中加入白糖。
技術關鍵:
1.制作此菜應選用顏色潔白、口感脆嫩的白花藕,擦泥時不要用金屬板,否則藕泥顏色變黑,且會染上生鐵的味道。 2. 油浸藕餅時要撒入少許白糖,防止蒜子因過度加熱而變煳發苦;用于加熱藕餅的油可反復使用,蒜香味會越來越濃。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