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火鍋賽道的想象力還遠沒有結束。
繼巴奴、周師兄宣布融資,撈王、七欣天接連沖刺IPO后,又一重慶火鍋品牌獲得億元級融資。
1月17日,重慶火鍋品牌「珮姐」宣布完成億元A輪融資,由正心谷資本領投,壹叁資本、上海麟綺跟投。
本輪融資將用于線下門店的拓展、品牌建設與人才擴充,助力珮姐將重慶火鍋味道及重慶文化推向全國。
創立于2013年的珮姐早年深耕重慶,憑借鍋底和食材的獨特風味脫穎而出,成為重慶火鍋百強爭霸第一名,連續4年上榜大眾點評火鍋TOP3,充分驗證產品與品牌的持續力。
自2019年起,珮姐開始拓展上海、深圳門店,共62家店。每到一地,珮姐都持續成為當地火鍋“排隊王”,不斷優化跨區域盈利模型,將最正宗的重慶火鍋推向全國。
據創始人顏冬生介紹,珮姐老火鍋原是民國初期,其外婆“珮姐”在重慶較場口開的一家火鍋館。2013年,他拿著傳承于外婆的祖傳配方,重新創業,取名“珮姐老火鍋”。
之后,珮姐老火鍋不斷嘗試年輕新潮的營銷,這讓珮姐迅速“出圈”,被稱為重慶“網紅火鍋店始祖”,在上海、深圳等市場拿下“排隊王”稱號。
在年輕人種草陣地“小紅書”APP,關于珮姐老火鍋的文章多達數千篇;還曾聯名別克做過快閃式營銷;
另外,珮姐老火鍋還曾在重慶“網紅”軌道2號線包下一列車身,2018年春運又包下重慶T3航站樓內的柱頭,打上“回家再晚,珮姐等你”的宣傳語。
品牌營銷
是珮姐老火鍋的長板之一,但創始人顏冬生深知產品力才是核心競爭力。
一直以來,珮姐老火鍋堅定將“正宗的重慶火鍋”作為品牌定位。在顏冬生看來,現在大多數重慶火鍋品牌對火鍋進行了改良,減麻減辣、減少油量,但已不是真正的重慶火鍋。
珮姐堅持傳承“重慶老火鍋文化”的口味精髓,底料用辣椒、花椒、牛油精心配比,即使走出重慶,也堅持口味不變。
同時,為了讓顧客在任何一家店吃到同樣的味道,珮姐堅持當日從重慶空運毛肚、鴨腸等招牌涮品,保證每天供應新鮮高品質的食材。
除了食材方面的嚴格把控,珮姐在門店管理、人才培養等看不見的“內功”下足功夫。
顏冬生曾做過德克士加盟商,深諳標準化、規范化對于一家餐飲品牌的重要性。早在2017年,顏冬生就曾帶團隊專赴上海研修餐飲企業的5S體系,這是一套關于門店整理、存放、標準、清潔、修養5個方面的管理系統。之后顏冬生制定一系列制度,將前廳后廚都進行了高標準建設。
顏冬生表示,經過長時間標準化的框架打磨,珮姐老火鍋已經從傳統餐館式廚房進化成為全國一流現代化廚房,而珮姐老火鍋的洪崖洞店也成為重慶首家5S示范店。
供應鏈也是珮姐老火鍋著重下功夫的一環
。珮姐對供應鏈進行了創新的全面升級——取消了原有中央廚房,改成加工中心。
對門店所需要的底料、紅油、調味料等進行統一生產、加工,然后配送到全國各地的加盟、直營分店,從源頭保證所有門店品質和口味的統一。
02
“回收”加盟堅定直營,
5年計劃開店500家
創業以來,珮姐老火鍋一直保持著“克制”的開店節奏。數據顯示,即使是在餐飲行業備受關注的2019年-2021年間,珮姐也并沒有大規模擴張,而是以平均每年十幾家的節奏穩步前行。
截至目前,珮姐老火鍋在全國共有62家門店,覆蓋重慶上海、深圳、昆明、武漢等31個城市,并在悉尼開了兩家國外加盟店。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底,珮姐決定果斷停止加盟,并收回大部分經營不佳的加盟店代理權,修煉內功,完善后端。
“從短期發展來看,持續加盟可以讓企業疾速壯大,從長遠角度來看,珮姐需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的長遠成長,需要持續推進直營模式。”顏冬生表示,“希望珮姐能成為一個長長久久的企業,而非因謀利但走不遠的企業。”
另外,顏冬生也提前啟動人才培養,為后續門店擴張蓄力。早在2019年,珮姐就設立了人才培訓學院。
培訓內容包括企業文化、值班體系、管理體系等28個課程,根據不同員工分為初階、中階和高階學習三種類型。
經過2年多的打磨,如今珮姐的人才儲備體系已經非常完善,為后續發力做好了充足準備。
顏冬生透露,2022年,珮姐將走向珠三角,率先布局深圳、廣州等城市,計劃開設直營門店25~30家。未來5年目標,珮姐計劃直營門店增長到500家,用戶增加達1000萬。
“作為一家發源于重慶的火鍋品牌,我們計劃兩年內做到重慶第一,但這不是終點,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全世界吃上正宗的重慶火鍋。”顏冬生說。
03
創始人三重堅守:
產品為核心、高精細運營、直營管控
火鍋既是餐飲領域兼具規模性和盈利性的優質賽道,同時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賽道之一,差異化定位、高品質把控、強品牌種草可謂火鍋競爭的三大關鍵。
珮姐能在火鍋競爭最激烈的重慶以口味脫穎而出,在餐飲消費最挑剔的華東、華南區域以口碑快速拓展,這離不開珮姐創始人的三重堅守:
1、以產品為核心,在底料和食材上堅守品質與創新
珮姐相信,好的品牌最核心是好的產品,不用追求標新立異的產品形態,而要在產品特色與真味上下功夫。
珮姐創始人以此為標準,花了2年時間、歷經上百次實驗打磨出真正代表重慶風味的秘方底料。
通過其自控的2,700平米工廠保證底料品質,其“久煮不渾、濃油重料”的鍋底不僅成為珮姐門店的招牌特色,
也作為零售化產品多渠道銷售,進一步拓寬其商業模式空間;
食材上,珮姐也堅持以產品品質為先,致力于將最新鮮、最正宗的火鍋食材提供給用戶,嘎嘣脆的貢菜丸子、每日鮮送的脆毛肚等都是珮姐極具地方特色的創新菜品。
2、高精細化運營,打造極優門店模型
珮姐是國內5S運營標準在火鍋領域的最佳實踐者,并在此基礎上配以清晰可追溯的稽核制度,從前端到后廚保障高品質、高效率的門店體驗。
其典型在深圳的單店模型,月坪效超過10000元、日翻臺超過6次、門店凈利潤穩定在20%以上,運營效率極高。
3、長期品牌化,堅持直營強管控,形成重慶美食文化符號
早年,珮姐嘗試過以加盟形式拓張,但實踐后顏冬生發現加盟店在運營和品質把控上,始終跟直營門店有差距。
站在創始人角度,品質品牌是其最重要的追求,于是顏冬生于2019年底決心逐漸收回加盟店,全力投入直營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品牌升級:
一方面強化品牌核心,珮姐既代表了最正宗的重慶火鍋飲食文化,也代表了重慶人直爽和執韌的文化勁兒,是重慶文化走向全國的有力推動者;
另一方面拓寬品牌外延,珮姐跟羅森、樂樂茶等品牌進行了一系列聯名,讓火鍋、重慶文化成為年輕人更認可、接受的文化愛好標簽。
珮姐創始人顏冬生表示:“此次融資,希望得到投資方在公司管理、商業模式、戰略方向等方面的投后賦能,幫助我們進行新店擴張和城市開辟,也為重慶火鍋建立新的口味標準。
珮姐多年來專注于鍋底的創新改良,努力尋找更優質的香料藥材,研究更先進的制作工藝,堅守更正宗的傳統味道,我相信唯有極致的產品力,才能獲得顧客長期認可和熱愛。”
正心谷董事總經理顧哲表示:“火鍋一直是全民最熱愛的飲食賽道,但同時也會被認為是最為內卷和紅海的一個餐飲賽道,全國門店數有幾十萬家,各類品牌多年來層出不窮。
隨著用戶消費行為的變化、互聯網帶來的運營管理提升、供應鏈的提升、人才結構的提升,消費場景的變化,這些因素都為有決心的從業者提供了不同與十年前的場景和環境。
中國線下消費連鎖化、品牌化和品質化的時代才剛剛開始,火鍋賽道也才剛剛進入3.0的時代,也就是產品主義的時代。之所以選擇珮姐,也正是基于珮姐的基因是真正的產品主義和長期主義。”
上海麟綺投資人陸瑞豪表示:“我們看好火鍋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信任珮姐火鍋團隊的超強運營能力,也認可珮姐火鍋的產品能力,投資珮姐,是想助力珮姐一起實現重慶火鍋走向世界的目標。”
04
餐飲融資正紅火,
資本更青睞這4類餐飲
據公開數據不完全整理,近半年來,近30億元資本涌入火鍋行業,上下游企業接連融資,背后不乏IDG資本、高榕資本、黑蟻資本等一線投資機構。 觀察發現,獲得大額融資的這幾家火鍋類企業非常有代表性,如:靠毛肚取勝的巴奴火鍋、從細分大刀腰片入局的周師兄、布局新零售的老字號火鍋“朝天門碼頭”、以及定位粵式新餐飲的行運集團。
最近,港交所也十分熱鬧,1月12日,來自蘇州的海鮮火鍋七欣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遞交招股書,欲尋求主板上市。
而在此之前,粵式火鍋連鎖餐廳撈王遞交招股書,擬募資2億美元,并計劃在未來4年內,新開255家門店。
作為賽道廣、易連鎖的一個市場,火鍋界的資本戰火還遠未結束。
有錢好辦事,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有了資本,可以擴張拓店、完善設施、吸納更多人才……
綜合火鍋界的案例,餐見君認為,資本選擇餐飲,有4個基本維度。
大水出大魚,大品類適用范圍更廣,意味著擁有更多消費者。
火鍋是餐飲第一大品類,而川渝火鍋,則是火鍋第一大品類。
重慶火鍋憑借其麻辣口味,獲得擁躉甚多,消費者盯上的,資本自然也會盯上,像朝天門碼頭、周師兄,及如今的珮姐,都是如此。
火鍋業態對廚師的依賴程度不高,食材和湯底統一配送、管控,都比較方便,相比較中餐,可復制的程度比較高。
說回珮姐。不僅對前廳后廚都進行了高標準建設,在門店整理、存放、標準、清潔、修養等5方面,實施標準化管理。
顏冬生介紹,珮姐取消了原有中央廚房,改成加工中心,對門店所需要的底料、紅油等進行統一生產、加工,然后配送到全國各地的分店,從源頭保證所有門店品質和口味的統一。
標準化管理,讓顧客放心、商家省心,也讓資本開心,任何品類都是如此。
資本干的最多的事,是“從1到100”甚至“從1到10000”,幾乎沒干過“從0到1”的活。
顏冬生表示,作為一家發源于重慶的火鍋品牌,珮姐計劃兩年內做到重慶第一,但這不是終點,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全世界吃上正宗的重慶火鍋。
“珮姐成立8年,不僅在重慶站住腳跟,口碑和熱度極佳,同時也拓展至上海、深圳等市場并獲得用戶認可。”
可見,在自己的細分品類里成為老大,更容易被資本看到。
像茶飲類的喜茶、奈雪的茶;快餐類的遇見小面、東方餃子王;甚至中式點心如虎頭局、墨茉點心局都獲得過融資。
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曾表示,他最看重的是投資人,看中對方是否是長期主義者,“要做時間的朋友”,高瓴投資的特斯拉、格力、藍月亮,莫不如此。
顏冬生認為,面對市場紅利,多數商家優先考慮的是盈利,產品還沒研發好,管理體系還未標準,就開始掙快錢放加盟,發展太快,團隊和供應體系跟不上,就會導致一部分加盟店不受管控,影響產品口味和品牌。
“希望珮姐能成為一個長長久久的企業,而非因謀利但走不遠的企業。”
資方對于珮姐2019年停止加盟的評價是,“全面轉為直營,凸顯了團隊的決心和長期主義精神”。
用這4個維度對照你的企業,看符合哪一條?如果對得上,你就得考慮,是不是該把這一項當成重中之重了。
一般來說,資本投資餐飲一般有三個方向:供應鏈,門店和新零售。
像海底撈,上市的是其背后的底料供應鏈“頤海國際”;像呷哺呷哺,上市的就是門店;“朝天門碼頭”獲得融資,原因則是其強大的新零售,一些火鍋食材超市獲得融資,也是如此。
當然,還有資本的目光會定格到品牌創始人、商業模式、渠道上,不好一概而論。
其實,獲不獲得資本,并不重要,能夠找到自己的優勢之處,著重發力,打響品牌,這個才重要。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