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奈雪上新了350ml的“小紅薯拿鐵”,讓我看到“小杯”今年的流行風向。
從mini杯到大桶裝,一個產品創意快速提升銷量,去年多個品牌都在嘗試。
哪些創意,能戳中消費者的內心?我發現這6個創意思路,今年還有爆款機會——
前段時間,奈雪的茶推出小紅薯系列新品,包括一款“小紅薯寶藏茶”,一款“小紅薯拿鐵”。
其中,小紅薯拿鐵的杯量是350ml,比普通茶飲杯量要小。菜單上“輕松購系列”,也有兩款杯量為350ml的咖啡產品。
把杯量做小、價格響應降低,會是今年春夏上新的一個大趨勢嗎?
從一線品牌到區域品牌,都在推mini杯。
不管是1點點、阿水大杯茶的“迷你杯”,還是滬上阿姨的“小寶杯”、書亦燒仙草的“小胖杯”,或是7分甜的mini版楊枝甘露,都成為小紅書女孩們的種草新品。
在社交平臺上,mini杯產品成為了“點贊收割機”,
在小紅書搜索mini杯,可以看到2萬+相關筆記。
銷量上,mini杯的表現也毫不遜色。
喜小茶、滬上阿姨、1點點、書亦燒仙草等品牌都推出了限時mini杯,有門店一上新就日售300杯+,沖上銷售榜的TOP3。
280ml~350ml的容量,很容易喝完,也沒有強的負罪感,價格也更“平易近人”。
結合當前消費形勢,
價格友好、降低嘗鮮門檻的小杯裝、mini杯,或許會在今年春夏繼續走紅。
去年5月,甜啦啦售價10元/杯的“1桶水果茶”,上市當天賣出40萬杯,幾乎家家門店都斷貨。
mini杯和大桶裝,看似是兩個相反級,但它們的爆火并不沖突。
對消費者來說,
超大桶和mini杯,背后的標簽都是“超值”、“劃算”。
杯量變大變小,都是品牌對消費心理的洞察。
過去這一年,我還發現了還有很多好玩,且為品牌帶來了銷量提升的案例,一起來看——
“吸管”,從2020年末開始,就成為了讓奶茶店老板最頭疼的元素之一。
最近,我發現,有些茶飲品牌已經變被動為主動,推出了顏值與實用性并存,且環保、可重復使用的吸管——
世界地球日當天,美團聯合多個奶茶品牌推出“求抱抱吸管”,造型十分可愛,外加“限時限地區推出”的限制條件,這款吸管在社交平臺引起了一波搶購熱潮。
臺蓋推出“金珠珠環保吸管套裝”,吸管上方的圓膠被一只檸檬形狀的圓球抱住,“圓球”的表情似乎是在努力拔下吸管塞,“圓球發力”的樣子萌態十足。
吸管在櫻花季推出,造型上也帶有櫻花的元素:最上方一個淡粉色心型的吸管塞,與固定在吸管上的櫻花裝飾物相連,吸管通體透明、配色清新,顏值頗高。
而且,這款吸管是可重復使用的,使用了可循環利用的食品級材質制作,吸管套裝附帶了吸管刷,方便清洗,可重復使用。
星巴克7月上線的繽紛吸管套裝推出后,一天內就在各大門店售罄,甚至有消費者輾轉多個城市購買。
將奶茶相關的剛需產品做有趣,對消費者來說,是額外的驚喜,更增加了一份購買的動力。
麥咖啡去年9月推出一款“泡泡拿鐵”,用2張小貼紙,就把奶泡變成“泡泡浴”。
這款“泡泡拿鐵”剛上市,就點燃了購買熱情,在小紅書上迅速躥紅,收獲筆記近7000篇。
去年初,麥咖啡曾上新一款“太陽拿鐵”,引發了一波在奶茶/咖啡頂加“荷包蛋”的熱潮,不僅在朋友圈刷屏,小紅書、大眾點評也有上萬篇分享日記,帶來了千萬級的曝光。
無論太陽拿鐵,還是泡泡拿鐵,
都把創意點做在了最顯眼的位置,第一時間抓住消費者的眼球。
麥咖啡的“荷包蛋”由蛋白霜做成,可以提前做好。SEVENBUS也推出一款“荷包蛋”,在奶茶頂部撒了一層可可粉,然后在可可粉的頂部用奶蓋畫出蛋白、咸蛋黃醬畫出蛋黃。
泡泡拿鐵的貼紙,成本也很可控,操作上更簡單,只需在飲品制作完成后附贈給消費者即可。
這些產品創意,是四兩撥千斤:
不給門店增添太多困難,但能給消費者足夠的驚喜。
過一年,街頭流行的還有“開到全國各地的袋裝奶茶”。
透明袋裝、小皮筋封口,從東南沿海到中西部,很多城市都出現了“袋裝奶茶”,出街率高、拍圖好看,隊伍排得長長長。
產品同質化的今天,
異于常態的“反常”,對消費者而言,是最強的打卡理由。
去年7月,喜小茶上了一款新產品——桃喜瓜瓜球,這款產品的包裝不是常規的注塑杯,而是用一個圓形瓶子盛裝,西瓜汁裝進去喝,很有“吃瓜”的代入感;
8街壹號的草莓沁茉莉,做了一顆草莓杯;
CoCo推出的“快樂星球水”,使用圓圓胖胖的杯身;
蜜菓推出“可以背著喝的小熊奶茶”,吸引大量消費者拍照打卡,被消費者描述為“背在身上回頭率百分百”;
有品牌用“香水瓶”、“酒瓶”來裝奶茶;
……
異形瓶子/杯子,不僅可以為產品打造差異化顏值,還可以吸引人流到店、提高社交平臺的傳播度,更能幫助產品打造標簽。
奶茶+鮮花+糖炒栗子+烤紅薯,包裝成一份精美的禮物,被網友稱為“入冬第一份禮物”、“情侶冬季必備”。
這些不同的商品,一旦圍繞一個主題配成套,就有了新的售賣理由。
上海市北外灘來福士,有一家以鮮花為主題的茶飲店,名叫薛小美MěICHA,門店的產品“鮮花奶茶”一天最多能賣1200+杯。
“回頭率滿滿”、“奶茶開花了”、“奶茶界的顏值天花板”,大眾點評、小紅書的打卡筆記中,能看到大量相關關鍵詞。
鮮花茶飲這款產品,注定與快樂、溫馨等需要鮮花的時刻綁定,茶飲儀式感拉滿。
鮮花奶茶、入冬四件套的底層邏輯,就是
產品組CP,用一個新概念去包裝,給消費者帶來新的購買理由。
當單一產品無法燃起用戶熱情時,組合搭售或許是一條新思路。
說起玩年輕人最喜歡的“國潮”,故宮角樓咖啡館可以說是資深選手了。
在小紅書搜索故宮角樓咖啡,映入眼簾的是各式代表著傳統文化的產品:
最早出圈的拉花,除了取自文物圖案,更多了“寵冠六宮”、“微服私訪”等宮味十足的玩法;
咖啡館獨立設計的“金地彩云藍龍杯”“黃緞牡丹鳳蝶杯”等國風杯子(單聽名字就能感受到濃濃古風);
還有以紫禁城九座宮殿為模型刻制的巧克,讓人不舍得吃掉;
以及各種石獅子、文物形狀的雪糕;
……
春節前,故宮角樓咖啡在公眾號上新了一款禮盒,同樣是用傳統文化來包裝,把國潮和咖啡結合到底。
用傳統文化來包裝,把國潮和咖啡結合到底
用“國潮”撬動年輕消費者的購買欲,對飲品來說,是一個值得繼續探索的思路。
產品創意的形式多樣,也各有其適合的場景。品牌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消費者制造別樣的驚喜。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購票開啟!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飲力學院VIP:
飲品店新員工培訓10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