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約3376字,燒腦時間13分鐘,筷玩思維記者陳敘杰發于北京。
昨天,我們推送了《
重利益往往會將路走窄了,重視道德問題才是餐企發展的護身符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結合多個具體案例解讀了餐飲業道德問題的嚴峻性和利弊分析等,今天我們推出下篇接著和廣大餐飲老板探討這一話題,敬請筷玩的廣大讀者們繼續關注。
餐飲發展問題不僅是利益問題,更是供需問題,背后則實際是道德發展的大問題
從利益的角度,餐飲業的發展可以簡化為“基業長青”四個字,說接地氣一些,就是做百年品牌。但要真正做成百年品牌,只會做菜是不夠的。
因為只是考慮做菜,如果過期食材能做出一樣的好味道,那么用過期食材好像也不礙事兒,老板甚至會認為,農殘超標和自己有什么關系,反正自己又不是種菜的。相應的,只考慮做菜,大多也對顧客的菜品投訴置之不理,因為做菜這個事兒,顧客哪里有老板專業。有些甚至連員工的健康證也不關注,違反了法律還覺得自己很無辜。
只考慮利益,也容易造成品牌方的短視,比如員工做的好,老板認為這是員工應該做的,員工做的不好,則批評罰錢了事兒;就算千百個顧客給差評,即使門店口碑爛到家了,只要每天都有新的顧客進來,只要錢袋子是飽滿的,那么顧客體驗好不好又有什么關系呢?某餐飲品牌的財務總監上任后,就把利潤高的菜作為主推,再把利潤低的菜全部下線,對顧客的呼聲一概不管。
后果很明顯,只關注做菜的,顧客基本去了會做菜也會服務的品牌;只關注利益的,門店的翻臺率大多連年下滑、口碑碎一地。
無數案例證明了一個道理,不關注道德問題,再火的品牌也不會有未來。這一點古人早早就有認知了,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簡單說就是沒有德行,必做不成事情,無論大事還是小事)。
比起利益,道德才是成事、基業長青的真正規則,所謂的道德問題,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在保證利潤的同時,對整個消費系統進行可公開化的人性化關懷。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的張教授講過一個案例,教授有個前同事出去開了一家公司,經營多年后,公司年營業額一直在9000萬徘徊,一直無法破億。同事找張教授做咨詢,想知道如何讓年營業額突破億元的關卡。
張教授研究發現,該企業的產品和組織都沒有大問題,其一,他看到員工的底薪低、提成高,且完成高提成的銷售非常少,這也導致企業持續在招人(培訓成本和招聘成本雙高);其二,員工拜訪客戶通常是坐公車去的,有些則騎著小電驢。
張教授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將銷售的底薪直接提升2倍(降低了提成),二是讓公司給每一個區的銷售配一輛車。
同事很不解,認為這樣養著員工的成本太高了。張教授指出,對于現在的企業環境,誰養著誰,還說不定呢,如果沒有員工的努力,你哪來的一個億?
帶著疑惑,同事還是照做了,次年,該企業的年營業額真的超過了一個億。張教授指出,當企業的產品和組織都OK的時候,要發展就得做到對人進行關懷,工資高了,員工沒有了后顧之憂,干活自然賣力,而且高工資還可以吸引更優秀的人才;買了車,銷售去客戶處更有面子,且有了車,銷售和銷售之間就有了深度交流,大家也可以互相監督。其實這些不是高深的戰略問題,它不過是人性關懷思維而已。
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不好的公司,就是員工和老板是對抗的關系,誰也瞧不上誰;對于完蛋了的公司,就是員工、老板、顧客都是一個三角對抗關系;對于優質的公司,顧客、員工、老板三個群體一條心,互相關心、互相分利。
以餐廳為例,如果顧客在餐廳摔倒了,不好的組織會讓顧客自己爬起來,好點兒的組織是員工扶著顧客站起來,優質的組織是老板和員工一起扶著顧客站起來(只是舉例)。反過來也一樣,如果服務員在餐廳摔倒了,顧客會主動去幫忙,那么這樣的餐廳大概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一家餐廳總有自己的所求,比如老板說我開餐廳就是為了讓大家一起賺錢、為了讓大家吃到好的飯,這當然沒有問題,因為它對人人有利,也能上臺面,所以在道德規則以內。
如果餐廳說,我們要用最便宜、最一般的食材烹飪,這個訴求品牌方大概不愿意、更不敢說給顧客聽。
如果餐廳說,我們要多用添加劑,我們要用最便宜的速凍料理包,我們的廚房不需要太干凈,這些不能上臺面、顧客和員工聽了不會加分的話,基本也算是犯了道德問題。
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如果觸犯則會失去人心,失去了人心,品牌當然也就失去了發展的驅動力。
道德問題不是高大上的問題,它是非常接地氣、與組織每天一舉一動都切實相關的。
道德問題可以有三個評估標簽:能不能說出去?不說出去以后被發現有沒有問題?這樣做大家都能得利嗎?
這個事情當然不能說出去,后來被發現大概率也會被批評,而且不僅損害了乙品牌的知識產權,更傷害了自己的信譽。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道德問題,所以在源頭處就要改,起碼要改到別人看不出來。這樣起碼自己不說出去,別人也不會發現,即使被發現了,此舉也不會損害自己和別人的利益。
深圳有一家面館就在“抄襲”問題上對數幾十個同類品牌做了致敬,大家互相學習,但不做無腦抄襲。
過期食材比抄襲問題更嚴重。這當然是一個極其嚴重的道德問題。它不僅不能說出去,也不能被知道,更損害了員工和顧客的利益(員工昧良心,顧客有食品中毒風險,更與法律、道德、經濟交換本質所不符)。
核心不是用不用過期食材的問題(過期食材當然不能用),核心是門店的流程到底出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會有過期食材,是管理的問題還是生意的問題?比如胖哥倆肉蟹煲生意尚可,為什么還有過期食材,可見管理方面的問題才是重點。
如果不去深究管理責任,不去提高管理能力,為了幾斤土豆和幾只螃蟹,最后釀成品牌危機丑聞是得不償失的,道德問題的代價真沒幾個品牌能負擔得起。
古代我們且不談(當然古代也有創新),在當代,不創新就是不努力的代表。
如果門店說,我們絕不創新,我們就做老樣子的菜。除非廚師做的菜極好,顧客特別喜歡,門店一直顧客盈門,再比如門店的顧客都是只愛傳統菜肴的中年人居多,不然門店還是考慮創新為好。
創新不是整各種花樣,創新是為了顧客能得到更好的服務,比如某個季節出了一些新鮮好吃又對身體好的時令食材,恰好門店過去沒有,為了顧客的好胃口,門店確實應該做一些創新的。
對顧客進行關懷就是在做道德建設,顧客感知到了,主客關系也會更融洽。
在很多餐廳的差評列表里,問題一般很集中,其一是難吃,其二是服務差。
服務不好,說出去確實不好聽。但有些餐廳認為,我們就是一家快餐店,一份面才賣8、9元,哪里有能力和精力做服務?
好的服務不是各種花里胡哨的奉承,只需要把顧客當成自己,由己及人,帶點兒人情溫度即可。比如很多路邊小店的老板無論再怎么忙,他們對顧客依然像家人,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語氣就把服務做好了。
服務好不好,其實就是對顧客有沒有人文關懷、有沒有用心做菜而已。
當餐廳做大了,服務問題就會進階成培訓問題和管理問題,道德從來都是由小及大、由己及人。
能不能說出去?不說出去以后被發現有沒有問題?這樣做大家都能得利嗎?在上述這三個尺度下,或者在“保證利潤的同時,對整個消費系統進行可公開化的人性化關懷”的這一尺度下,很多經營問題、發展問題,甚至是利益問題和戰略問題等,包括服務員和顧客吵架、要不要快速放加盟、要不要用最低級的食材等等,這些都能在道德尺度下找到最佳的答案。
在人的范疇下,道德是最大、最高的問題,它甚至高于品牌的頂層設計,這是一切戰略問題和經營問題的評估尺度。
在整個商業世界里,大家都在看利益方法,少有人去關注道德問題,有些人甚至認為道德又高又遠,但實際上,道德問題不僅是生活問題,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更是社會主義的大關鍵,餐廳要永續發展,自然不能不思考道德問題。
早在2013年,食藥監就在各大城市舉行了餐飲行業道德講堂、倡導“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餐飲”。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餐飲品牌應該主動去做好道德建設這個事兒,我們也建議行業巨頭要在總部設立一個“道德部門”,以此從頂層文化的角度幫助品牌穩健發展。
在大的商業范疇,巴菲特的信中就經常會重復這三句話:損失金錢事小,損失名譽事大;建立聲譽非常慢,毀掉聲譽非常快;不能光明正大登到報紙頭版上的事,就是會破壞公司聲譽的事。上述這三句話從形式來看,它也是道德問題的尺度。
簡單說,道德問題就是在倡導商業向善,而企業建立了相應的道德規范,這不僅可以避免企業犯錯誤,更可以賦予整個組織做好事、會做事的大能力。
2022筷玩思維內容營銷(廣告投放)執行報價已于近期施行新版本,有廣告投放和內容營銷需求的客戶可與宋女士(微信:kwthink2016)具體洽談和溝通,期待與您攜手共贏。
官宣:筷玩思維啟用“筷幫”品牌,正式推出會員成長體系。筷幫是什么?筷幫是筷玩思維面向全平臺累計300余萬粉絲推出的以資源導入為核心的會員服務品牌,旨在借助一系列的專屬組合特權與您建立更長期的雙贏關系,全方位提升和豐富您在筷玩思維全體系內可享受到的陪伴式成長體驗。
喜大普奔、限時特惠!現在成為筷玩思維會員僅需298元/年,太劃算啦!!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刻購買“筷玩思維成長會員”吧,無筷幫、不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