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越大,社會責任越大!這兩天,星巴克因為一件社會事件而上了熱搜,如果是一家普通的餐飲店,恐怕沒這么大動靜。
這個事件在現代傳媒發達的時期,從自媒體到社交網站到傳統媒體,僅僅二天就迅速擴散,對星巴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每次星巴克的危機事件都有粉絲支持,但這次貌似鮮有人為其打call,什么原因呢?
01
2月13日,一條關于“星巴克驅趕門口用餐民警”的新聞,突如其來上了熱搜1.7億閱讀,還在網上引起了幾乎一邊倒的罵聲。
更有傳言,該星巴克門店在事后投訴了當時在店門口吃飯的幾名警察,如果情況屬實,事件的惡劣程度,就又得上升一個層次了。
2月14日晚,星巴克中國發布了回應帖文,稱當天的確有門店員工和民警在協調座位上,發生過“誤會”,但不存在驅趕和投訴民警的情況。
所以事實應該是,當時民警們想找個地方吃盒飯,剛好星巴克門外有桌椅,民警們就自發坐下了,不存在員工安排座位這一說。
而隨后,員工看到門外的桌椅被民警“占用”了,便要求他們離開,也沒提出給他們提供新的座位,所以這要說嚴重點確實叫驅趕,最多叫驅趕的態度比較溫和而已。
至于有沒有投訴,目前證據太少,就不展開討論了,只是如果投訴的話,不知道星巴克用的是什么理由。
無論如何,星巴克趕走了正在用餐的民警,做得不厚道,是不爭的事實,與其玩文字游戲撇清關系,還不如誠懇認錯,然后承諾會用更好的態度服務大眾。
但就事論事,星巴克所犯的錯誤,真的值得被罵到現在那樣狗血淋頭,還和“資本家”之類的標簽聯系起來嗎?
還真的不至于。
02
如果我們不帶立場地看這個新聞,會發現前因后果其實十分簡單:有人沒在店內消費,卻占用了店家的桌椅用餐,然后被店家要求離開。
相信類似的情況,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會遇到,的確挺尷尬的,但也僅僅是尷尬而已,不至于上升到道德和立場的層面。
從被趕的人的角度來說,店家的確是挺討厭,但對店家來說,這種做法又無可厚非,畢竟誰愿意客戶不消費,還占用自家的桌椅呢,這生意還做不做了?
所以,雖然星巴克做得不對,但我們還是要分清,員工說的“你們這樣會影響我們的品牌形象”中的“你們這樣”,指的究竟是占座這件事,還是警察這個群體,要有的放矢地批評。
在我看來,星巴克員工針對的是前者,畢竟作為一個普通員工,實在沒理由和民警過不去,而只要有人占座,無論對方是民警,還是普通人,估計員工都會做出一樣的趕人行為。
這事本身真的特別普通,是個常見的生活矛盾,只是我們普通人地位低,被轟都習慣了。
但是涉及到民警,而星巴克是外資企業,剛好員工說的話又的確不太好聽,幾個因素加在一起,引爆了輿論,很多上綱上線的言論便順勢出來了。
所以,與其一味用鍵盤發泄情緒,還不如回到事情本質,討論星巴克究竟有沒有資格趕“人”,而不是趕“民警”,思路打開了,說不定就豁然開朗了。
03
在整件事情中,大家注意力都被民警這個關鍵詞吸引過去了,很少人留意到這個問題:星巴克的所謂“戶外客區”,究竟合不合規?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照片:
可以看出,所謂“戶外客區”,是在星巴克門外的,但那里屬于人行區域,只是星巴克加建了屋頂和柱子,令那部分人行區域看上去也變成了星巴克的一部分。
如果星巴克沒有事先申請,那就是妥妥的占道經營,桌椅和違建的部分都得全部搬走、拆走,外加罰款,這可遠不是一則回復,幾句道歉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所以當我們只關注“星巴克趕走民警”的時候,無論怎么罵,似乎都不解氣,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但一旦學會就事論事,情緒性削弱了,對不良現象的殺傷力卻大大增強了。
最后,我也想聊聊一個延展話題:當時民警們吃的是午餐,時間,是下午5點。
5點,都快到晚飯時間了,而民警們才剛剛來得及吃午飯,說明工作是真的忙,大部分時候,只能點個盒飯,還得等到有時間才吃,盒飯說不定早就涼透了。
這種情況下,民警們對于吃飯的地方,也只能遵循就近原則,大概率是剛好就在星巴克門口,有幾張椅子,所以民警們也沒多想,就坐上去吃飯了,沒想到還遭到了驅趕。
一身警服,如果留在店里吃飯,很容易令人心生疑慮“這地方是不是出事兒了”,所以很多店家都不太歡迎警察在內就餐。
久而久之,警察們也不好“強人所難”,很多都養成了在路邊、花壇、車尾吃飯的習慣。
所以,無論星巴克驅趕民警的動機是什么,我都希望借著這件事上熱搜的機會,向所有人呼吁,給民警群體多一點理解。
04
近段時間,星巴克因門店經營問題屢陷輿論風波。
星巴克驅趕警察的劣跡顯然不是一次兩次。
去年8月,內蒙古赤峰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也將店內的幾名吃飯的執勤民警驅趕。
事后也未有任何說明或道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驅逐風波”爆發的兩個月前,星巴克剛陷入“食安危機”泥潭。
2021年12月13日,星巴克門店“銷售過期食材”事件議論紛紛,相關話題“星巴克頻繁觸碰食品安全紅線”也登上微博熱搜,備受關注。
據悉,彼時,有記者在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臥底調查時發現,這個號稱為顧客提供高品質咖啡體驗的品牌,卻存在使用大量過期食材、用擦垃圾桶抹布擦咖啡機、吧臺等物品的情況,頻繁觸碰食品安全紅線。
在美國,星巴克也屢屢被爆出驅趕警察的黑歷史!
甚至還故意在警員點餐單子上備注“豬”,公然羞辱警察。
除此之外,外媒報道中,星巴克公然支持“黑人命貴”,鼓勵各種對抗美國警察執法。他們還印制了25萬件各種打著支持“黑人命貴”口號的T恤。
在此期間,星巴克更是直接支持了“解散警察”(Defund the Police)運動。
2021年4月12日,兩名非洲裔美國男子進入賓夕法尼亞州費城一家星巴克咖啡店等候朋友,其間想借用洗手間,但遭店員拒絕,理由是他們沒有在店內消費。
該店經理在他們坐下后報警,警察以非法闖入為由將二人逮捕,后因證據不足將他們釋放。此事引起一連串示威行動。
無論是本次門店員工驅逐民警一事,還是多次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業內人士看來,都反映出星巴克在企業文化、管理制度、人員培訓上存在一定問題。
事實上,這家入華20余年的咖啡企業,早在2017年收回江浙滬地區統一集團的經營權后,便已將國內所有門店變更為直營門店。
但是,直營模式仍不解星巴克門店經營難題,用戶信任被持續消耗。
直營模式下,對門店的監管能力及標準化程度一般來說優于加盟模式,而星巴克在新老員工中均出現操作問題,也是暴露了對門店監管的不到位。
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也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星巴克作為中國最大的一個咖啡連鎖,在整個行業內有一定的品牌效應跟規模效應,但也正是因為一家獨大,讓星巴克整個管理層的經營理念存在非常大的問題。
此外,星巴克正面臨競爭加劇、業績承壓等危機,在華同店銷售額已持續下降一段時間。
在此前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數據中,星巴克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7%,平均客單價下降5%,交易量下降2%,增長已然在放緩。
在現制咖啡的賽道中,星巴克現階段面臨兩個方向的市場競爭:一端來自于高端精品咖啡品牌,如Seesaw、Tims等。在現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如Seesaw憑借“創意咖啡+美學空間+高端價位”的品牌模式,打擊星巴克“第三空間”的經營理念,逐漸模糊星巴克“高端”、“奢侈”、“打卡點”的標簽。
另一端來自于高性價比精品咖啡品牌,如Manner、瑞幸等。這些品牌打法激進,定位獨特,挖掘出咖啡外賣市場、功能性咖啡市場等多種藍海市場,很大程度稀釋了星巴克的市場份額。
星巴克能否靠漲價和開新店翻身呢?
毒舌
延伸閱讀
虎年精選139篇必看文章 | 餐飲業年度小結
盤點 | 2021十大熱門餐飲融資事件
盤點 | 2021十大餐飲新模式門店
盤點 | 2021年新餐飲的十宗“最”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