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生于熟悉,死于陌生。
作者|Row
編輯|喬祎
自打互聯網成為支柱產業以來,“熱點”這件事被提起的次數越來越多。就連很多你聞所未聞的B2B企業,也開始在微博微信上活躍著,自詡為“社會化營銷”。
在很多企業跟上時代的同時,也有很多企業選擇用熟悉的老物件搭建復古場景,走“懷舊”路線。這似乎會讓品牌在消費者完全不熟悉的前提下,就獲得一些認同感。而這些認同感,則是通過裝飾中的文革背包、毛主席像,使用的搪瓷碗、保溫瓶而來。
一家文革主題餐廳
這個概念被稱之為“集體記憶”,是上世紀20年代哈布瓦赫創造出的理論。盧梭和康德把它定義為“對一段過去時光的懷念”,消費者受到共同情感記憶與符號記憶的出發,從而引發集體性的集合與認同。
看起來這是個很妙的引流方式:如果一個記憶點基礎足夠大,看上去它的市場也是無限的。但別忘了,這是個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的時代。人們在往前走的同時,也不斷地在質疑并更新傳統的事物。在這樣的前提下,集體記憶真的能讓一家餐廳甚至一家企業高枕無憂嗎?
這是一種好的切入方式
對于餐飲來說,用集體記憶來作為突圍方式,是一種看上去非常有效的模式。因為集體回憶往往需要載體,而餐飲中的各種元素都可以作為載體。無論是裝修、服務員的制服,又或者是食物本身,都可以成為承載集體記憶的形式。
成都洪七公串串香將店內整體裝修出復古的金庸武俠風格,餐具、桌椅等也還原了“江湖”氛圍。店內還有點事,不間斷地播放射雕英雄傳的片段。長沙的小吃店黑白電視將料理臺裝飾成了電視框,甚至還裝上了按鈕。
金庸迷一看到桃花就明白了
甚至營銷方式都可以成為集體記憶。現在在美國肯德基的門店,你會看到上校爺爺的元素充斥著店面。或許對于美國人來說,上校爺爺是他們小時候接觸肯德基時最深刻的記憶之一。而這種復古的營銷方式為肯德基帶來了連續12個季度的增長,連肯德基總裁都決定將上校爺爺打造成肯德基的主要營銷方式。
但這只是營銷而已。構建情景只是打造品牌的一部分,消費者或許會希望通過消費產品體驗過去的情景,但這并不是促進他們重復購買的直接原因。上校爺爺或許能勾起許多人對肯德基的回憶,但肯德基的增長本質上來自于他們對菜單的重新構建——在肯德基的計劃中,他們將在2020推出全新的健康菜單。
有男有女,有黑有黃
拿總在排隊的北京菜品牌局氣來說,除了裝修中濃濃的老北京元素,他們也在產品上也試圖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在四季民福、民芳、大董這些北京菜的夾攻中,局氣走了一條“鄰家菜”路線。他們從北京找來了各種“身懷絕技的叔叔阿姨”,烹飪北京家常口味的菜肴。
集體記憶看上去很美,但它依然只是營銷方式,構建品牌還是得產品先行。誠然,人們會為情感需求買單,但前提是他們的生理需求獲得了滿足。當人們的注意力被情感所關聯,他們的眼光會落到哪里呢?產品。而如果只有營銷而沒有產品,他們消費過一次之后,還會再回來嗎?
集體記憶的屏障
美國的《連線》雜志曾經這么說:“社會對文化產品的消耗太快,導致需要從過去的內容中尋找補充。哪些帶有集體記憶的內容,成為最能感染與打動年輕人的力量。”
但是這篇文章沒有提到的是,集體記憶能如何幫助商家。
如果你常用社交網絡,你應該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百雀羚在朋友圈刷屏的內容。據說那次投放,光在微信上就有大約3000萬的閱讀量。
而網上流傳的《哭了!百雀羚3000萬+閱讀轉化不到0.00008》一文中就指出,雖然擁有如此驚人的閱讀量,但實際銷售數據顯示,百雀羚主推的產品實際只賣了不到80萬。如此成功的營銷,銷售數據卻如此可憐。這讓我們不得不懷疑集體記憶是否真的對于銷售有所幫助。
就是這個廣告
讓我們再討論下諾基亞。在幾經轉手之后,這個曾經的王者終于確定好新方向重新開始。從去年開始,我們就不斷聽到這家手機生產商的聲音,它的新東家HMD今年還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去年諾基亞賣出了7000萬臺手機。
聽起來很不錯啊,但如果我告訴你這7000萬臺手機中,有6000萬是以復刻的3310功能機為代表的,單價在500元人民幣以下的功能機呢?
淘寶上最多的評價是:為什么沒有貪吃蛇了?
遺憾的是,過于輝煌的歷史,為諾基亞的發展帶來了很難消除的屏障。人們聽到諾基亞這個名字的時候,還是會觸發當年玩“貪吃蛇”的集體記憶。無論技術上諾基亞再怎么試圖向蘋果、華為靠攏,固定的印象還是很難消除。人們喜歡諾基亞嗎?當然,它在社交網絡上的討論度依然很高。但人們更多的時候還是在討論它是否依然耐摔,而不是像蘋果、華為或者小米一樣,對它的技術進行解析。
集體記憶能夠幫助你在更短時間內取得消費者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做不到差異化,品牌就無法從中展現真正的自己,甚至流失在集體記憶這一旋渦中。
如同它的名字一樣,70后飯吧是一個用70后的回憶作為餐廳主題的餐廳。但是這家企業并未堅持一種風格,而是不斷更換自己餐廳的風格。從工業風格到汽車主題,每一個集體記憶符號在這家餐廳的運用,都是在幫助這家餐廳抓住核心氣質,而不是將餐廳打造成一個集體記憶的展現場所。
更重要的問題來了:集體記憶能幫助你走多久?
那天我在跟家里人說小時候買麥當娜CD 的時候,我生于2007年的侄子問了一句讓我難以面對的問題。
他問:麥當娜是誰?
當我們說看不懂00后的時候,其實是因為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人們從消費的方式到消費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動。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是,集體記憶這件事主要集中在70年代到90年代這個年齡段,因為這群人在成長的時候所接觸到的文化都有跡可循。但是對成長在互聯網崛起時代的00后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文化能被稱之為“主流文化”,并最終沉淀為集體記憶了。
對00后的偏見一瞥
而這個群體,是馬上就要變成餐飲的主流消費者的重要人群。
讓我們來梳理下為什么要用集體記憶來吸引人們。目的其實很簡單:與消費者發生情感連接。在這個人們已經滿足溫飽需求,繼而追求更高精神消費的時代中。人們在消費的同時,也是想要通過某種方式證明自己。而集體記憶,只是讓人們找到歸屬感的方式之一。但最終人們消費的并不是集體記憶,而是這背后所隱喻的安全感,這才是為什么人們會對集體記憶有好感的真正原因。
更多餐飲課程盡在勺子課堂APP
點擊“閱讀原文”,把餐飲干貨知識裝進自己口袋!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