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人,1997年入行,由一名普通涼菜師傅晉升至大店行政總廚,性格豪爽,技術過硬,后廚管理經驗豐富,曾擔任銀川泰豐荷花餐飲公司行政總廚、銀川納家樓品牌餐飲總監等職務
2006年,王鳳梅進入銀川泰豐荷花餐飲集團管理涼菜廚房。三年后,“泰豐”重新裝修,管理層決定趁此機會重組廚師班子。由于王鳳梅將涼菜房打理得業績出色,董事長便想讓她挑起行政總廚的擔子,并承諾配發干股,王鳳梅百般推脫后只能服從領導安排。讓她深受打擊的是,公司頭一天宣布這個決定,第二天便有三名大廚同時遞交了離職報告,董事長給她吃了顆定心丸:“誰打報告都可以,他們不干了我就重新招人。”
心有不甘的不只是熱菜大廚們,連水臺大爺都不服她管理,公開挑釁:“我就從沒見過女的做總廚!你一個干涼菜的,你懂啥?”這句話深深刺激了王鳳梅,她發現這種成見或多或少存在于廚房每個人的心里,在處理退菜時,炒鍋師傅也經常找借口拒絕重做,而且用非常不屑的口吻回復她:“這菜就是這么出的,不需要改變。”王鳳梅意識到,要想順利坐穩這個位子,精通熱菜的標準和口味,是一道必須盡快邁過去的坎兒。她發揮了自己愛讀書學習的優勢,拼命惡補熱菜知識,同時自掏腰包去大店點菜品嘗,回店再反復試做。兩個月后,廚房迎來了出季度新菜的任務,王鳳梅暗暗做了功課。多數炒鍋師傅抱著敷衍總廚的態度,每人只毫無誠意地貢獻了兩道,由于缺乏新意,很快就被“斃”掉了,于是,王鳳梅把自己積累的菜品按照各人所長分配下去,每人給三道,又為涼菜房準備了十二道,最終經過食客檢驗,她出的菜品被保留下來一大半。經此一役,廚房無人再敢輕易挑戰她的權威。
在多年外出考察過程中,王鳳梅以女性的細膩練就了“透視”菜品的本領
。以一道砂窩雞為例,普通人能捕捉的信息可能限于菜名、售價,以及是否用了整雞,味道夠不夠香,而她留意的是更深入的細節:這道菜湯多還是油多?汁水收到煲仔的哪個位置?選用的是三黃雞、清遠雞還是土公雞?是生焗還是焯水焗,或者是先油煎再焗制?通過味道層次,還要能判斷出原料是提前腌制,還是直接收汁,前者滋味更厚,后者則相對單薄……
在此類經驗積累得足夠豐富之后,王鳳梅僅僅根據他人的描述,便能將菜品復原個八九不離十
。有一次,董事長去江浙考察時吃到一款醬鴨,回來后給王鳳梅描述了幾個關鍵詞:“以前我不愛吃鴨子,但是這次嘗到的一點腥味都沒有,肉非常軟爛,回味帶甜口,油有點多,很香很美味。”
她結合上海、杭州當地的口味,試制到第四次,便獲得了董事長的肯定:就是這個味兒!她的破解過程,很像是在做一道推理題,逐步拆解,最終“破案”。首先,鴨子不腥,說明香料用得比較講究,她便從能夠為禽類祛腥香料著手篩選,第一次用了當歸,但藥料味太重了,直到改用氣息相對溫和的白芷,才感覺找對了路子;其次,肉軟爛而油脂多,說明不是在湯中煮熟的,應該是一種半油半湯的組合,而且肯定不是用普通的色拉油,她選用一半雞油、一半蔥油來搭配,又調整了油和湯的比例,連煮帶燜的效果基本達標;第三,甜口較重,她便結合了上海菜的口味,調湯時加大糖的用量……
女總廚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在成本控制環節更精細、更嚴格
。王鳳梅從小就看不得別人浪費,屬于勤儉持家的女子,她掌管廚房后,基本能實現“零廢料”。熱菜廚房剩下的邊角料,王鳳梅不會籠統地用于員工餐,她認為那屬于“惰性管理”,例如白菜葉留多了,她會與前廳主管打配合,要求他們臨時推個涼拌白菜絲,平時最便宜的涼菜19元/份,這道菜特價10元,很快便能沽清;又如見到口蘑上掰下的菌菇腿,便與面點房及時溝通,請他們切碎做餡制成“菌菇包”;炒辣子雞時一般是批量預制,走菜時盛出一份回熱,曾經有客人投訴,說自己盤里的雞脖子太多了,為了規避這種情況,王鳳梅要求初加工間將雞脖提前剁下來,交給涼菜房單獨加工成菜;而在制作烤鴨時,鴨頭已被提前取下,鹵熟后每個售價7元,毛利極高……
除了從內嚴控成本,進貨方面的水分也不可忽視。有的老板問王鳳梅:“廚師長不肯用采購員買來的貨,只肯用供貨商的怎么辦?”她給出的辦法是,如果廚師長不肯用,甚至敢將這道菜沽清,那就查查這道菜上周同一天的銷量,以此為依據來處罰他。
“管理必須在現場”
,對王鳳梅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如果不是經常在廚房巡視,白菜葉、菌菇腿這些東西可能就直接進了垃圾桶,她也根本無從利用。這種現場管理還體現在兩個“口”:一是廚房出菜口,她在這里嘗菜,目的不是每次都抓個出品不合格的來扣罰,主要作用是人在這里坐鎮,能夠讓操作的師傅產生警惕感,自覺提高對菜品的要求,另外,有的打荷工不太注重成菜效果,例如一道炒時蔬,就應該把荷蘭豆挑出來擺在頂端,突出季節感,而他們擺好的菜經常是黑壓壓一片木耳,遇到這樣的情況,她會及時拍照,例會上講評;二是包房區域的上菜口,首先,在這里可以避免個別服務員偷吃,其次,可以及時調整上菜順序,因為很多服務員上菜時只是遵循順不順手,很少顧及哪道菜更容易冷,比如羊羔肉,成本高、易變涼,應當優先上桌。
王鳳梅從不在廚房張貼千篇一律的制度模板,而是根據自己的現場觀察,逢坑必填、逢洞必補。那些由她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總結出的個性化制度無須裝裱上墻,而是打印出來、人手一份,廚房全體人員在例會上連讀七天。以上菜制度為例,如果砧板配料時分量不足或刀工不合適,熱菜師傅應及時指出,若砧板拒絕重新加工,則被扣罰,熱菜師傅不承擔責任;如果熱菜師傅直接用不合格的原料加工成菜,打荷在裝盤時發現問題并提出,那么只扣罰熱菜師傅;如果打荷也沒挑出問題,上桌后卻遭到客人退菜,那么打荷工和熱菜師傅依據3∶7的比例,按原價買單。通過這一規定,她“敲打”了每個與出菜相關的環節:炒菜師傅不能閉著眼睛將原料下鍋,打荷工也不能只管機械地裝盤子,每個人都要對經手的菜品負責。在其他酒店的廚房,冰箱管理是由砧板人員負責的,而王鳳梅規定,炒菜師傅必須負連帶責任。按照餐廳制度,加工好的牛肉必須在三天內用完,如果總廚檢查時,發現牛肉已經存放超過三天,那么就按照生料的分量加上燃料費、調料費,由炒菜師傅和砧板人員共同買單。
納家樓餐廳的外賣明檔極具特色,除了后廚加工好的秘制醬料,還有各色泡菜、招牌熟食及特色面食,特別適合下班族順路捎回家作晚餐
納家樓的后廚有一只醬牛腩、牛肉的大桶,前者用于制作“牛肉燴菜”,后者是“農家待客菜”“貼餅牛肉合炒”等多款招牌的配料,湯汁打渣后保存,可代替高湯用于給燜面系列、農家待客菜等增添復合香氣。
1.牛腩肉2500克切成塊,牛后腿肉2500克改刀成長條塊,在細流水下沖一晚,第二天冷水下鍋焯透,撇凈浮沫后撈出待用。
2.鍋入色拉油300克燒熱,放蔥段、姜片各100克炸至金黃色,加八角20克、桂皮15克、白芷10克、白豆蔻10克、香葉5克炒香,下郫縣豆瓣醬250克、李錦記海鮮醬150克、蠔油100克、辣椒面20克,放牛肉塊煸炒10分鐘,添熱水沒過原料,調入鹽20克、味精30克、雞精30克、十三香粉10克、胡椒粉10克,燒開后倒入高壓鍋內壓40分鐘,將牛腩塊、牛腿肉塊撈出,分別用于制作相應菜品,原湯過濾后放涼備用。
以牛腩湯將醬牛肉、豆腐塊、土豆粉燴熟,出鍋前再添香醋、蒜末提鮮解膩,非常下飯。
1.鍋內加寬油燒至七成熱,下豆腐塊200克炸約1分鐘至表面微黃,倒出瀝油備用。醬牛肉改刀成0.2厘米厚的片,土豆粉條用冷水泡透備用。
2.鍋留底油燒至六成熱,投入小米椒圈、蔥花、姜末各8克煸香,放蠔油15克、海天牌辣黃豆醬30克炒勻,撒十三香粉1克,淋少許清水,放牛腩湯300克、醬牛肉片200克及炸好的豆腐塊,調入雞精3克、味精2克、白糖2克、胡椒粉1克,小火煨約1分鐘,下提前泡透的土豆粉條200克,淋紅燒醬油10克,收濃湯汁后撒入韭菜段80克翻炒均勻,烹香醋10克,撒蒜末5克,淋紅油10克翻勻,裝盤即成。
寧夏傳統小吃夾板、牛肉丸等既可趁熱單獨食用,也可添羊湯制作燴菜,還可與牛肉片、時蔬等搭配制成“牛肉合炒”,葷素、菜點完美混搭,點擊率極高。
1.制作夾板:取牛肉絞細后納盆,每500克放面粉50克、紅蔥末25克、姜末5克淋入燒至六成熱的胡麻油25克熗香,調入鹽5克、十三香3克、味精3克、雞蛋1個拌勻成餡。雞蛋打散后摻入少許生粉攪勻,入不粘鍋攤成蛋皮,取一張放在案板上,抹上薄薄一層濕生粉,舀入牛肉餡攤平,厚度約1厘米,另取一張蛋皮抹勻濕生粉,蓋在牛肉餡上輕輕壓平,表面撒一層干生粉,入冰箱冷凍至剛剛定型,取出改刀成菱形塊,入六成熱油炸至顏色微黃,撈出瀝凈。
1.有機菜花100克改刀成塊,醬牛肉100克切成薄片,熟牛肚100克切成絲,雜糧餅9個入蒸箱回熱后擺在保溫盛器的周邊。
2.鍋放寬油燒至六成熱,下菜花、肚絲、牛肉片、夾板100克、牛肉丸100克拉油后控凈備用。
3.鍋留底油30克,下花椒2克、小米椒5克、蔥姜蒜末各8克煸香,調入家樂火辣干鍋醬15克、海天辣黃豆醬10克炒香,倒入蒜苗段50克翻勻,下入步驟2中拉過油的食材,淋紅油5克,調入味精3克、雞精3克、蒜末5克、香醋5克,在鍋壁上淋少許清水,翻勻后盛入雜糧餅中間,盤底點上蠟燭即可走菜。
小羊羔肉質細嫩,改成小塊后可生煸入菜,燉制過程中須加大量胡麻油、添兩種辣椒面,預制成熟后還要撇出表面那層色澤紅艷的油脂,在走菜時作為明油使用,提亮色澤、增添回香。
1.選用凈重約8千克的羊羔(
不帶羊頭
)一只砍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沖凈血水備用。
2. 凈鍋上火倒入胡麻油1500克燒至五成熱,下羊羔塊生煸約20分鐘,至水分蒸發、顏色微黃,加入蔥段、姜片各200克、八角100克、 白芷50克、白蔻25克煸出香氣,再添二細辣椒面500克(
選用平羅大辣椒入料理機打制,主要作用是增辣、提香,可用秦椒代替
)、紅山河牌細辣椒面(
主要作用是上色
)200克小火煸勻,添開水沒過羊肉,調入鹽80克、十三香粉100克、味精70克、雞精70克、胡椒粉70克,淋入東古一品鮮醬油100克煨約20分鐘離火,每500克羊肉為一份分裝入碗,鍋內湯汁濾凈料渣,撇出表面的紅色羊油留用,原湯分別添入碼斗中沒過原料,放涼后密封冷藏保存。
鍋放胡麻油50克燒熱,下姜丁、蔥丁、蒜丁各15克煸香,入干紅辣椒段5克煸香,倒入提前加工好的羊羔肉一份,添清水50克,調入鹽、雞精、味精、白糖各2克,淋東古一品鮮醬油、紅燒醬油各5克,改小火,下蒜苗段30克煨約1分鐘,倒入青紅椒片各30克、泡好的土豆粉條80克,再淋紅燒醬油3克快速翻勻,大火收濃湯汁,添蒜末3克、米醋5克增香,出鍋前淋撇出的羊油5克翻勻即成。
將咸酸口味的傳統酥魚與湘式剁椒味型相融合,兼具入口即化的綿密與酸辣爽利的刺激,已在納家樓旺銷十幾年。
1.炸魚:每條重約1250克的草魚20條宰殺治凈,下燒至八成熱的寬油中炸至色澤金黃后撈出,用紗布裹緊,擺入大桶。
2.調湯:鍋放色拉油200克燒熱,下蔥段、姜片各100克、八角、花椒、桂皮、白蔻各10克煸香,入郫縣豆瓣醬100克、蠔油100克繼續煸出紅油,烹陳醋400克,添開水(
以倒入桶內后沒過原料為準
),調入鹽250克、味精200克、雞精200克、白糖150克、十三香粉、胡椒粉各適量攪勻,倒入大桶中,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煨約4小時,微火保溫待用。
2.鍋上火添色拉油50克燒熱,下鮮紅椒丁80克、紅剁椒120克,添少許清水熬至湯汁紅亮,均勻澆在魚身上,點綴酥黃豆和香蔥花適量即可走菜。
(點擊圖片即可下單)
將生面條與多種配菜一起在小鐵鍋內燜熟,最后撒上切成小塊的熟羊肉、牛肉或雞肉,帶火上桌,熱氣騰騰,口感豐富,干香筋道。看似普通的農家吃法,卻因為有紅燒醬、牛腩湯的加持而滋味深透、香氣撲鼻。
1.以牛腩湯、紅燒醬調味燒配菜
想了解紅燒醬和牛腩湯的詳細做法嗎?想解鎖這道特色燜面的流程嗎?那就抓緊翻看2022年3月月《大廚》“封面人物”欄目吧~
寧夏餐飲以牛羊肉和特色主食聞名,納家樓的多款菜品融合了這兩大“標簽”,既加大了菜量、豐富了口感,又有效提升了毛利率。
燉牛排時加入大量蔥段和洋蔥,使原料在高壓過程中充分吸入蔥香;走菜時添入杏鮑菇、圍上花饃邊,在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的同時,又使賣相更加大氣。
1.提前蒸好的花饃
翻閱2022年3月《大廚》“封面人物”欄目,獲取此菜詳細流程~
這是一道寧夏版本的“炒燜餅”。糊餑是指切成條狀的烙餅,加胡麻油、蔬菜料炒香后亦菜亦點,口感滑韌,富有嚼勁,是西北地區流行甚廣的一種小吃。納家樓的版本在炒制時添入了專為此菜熬制的肥牛醬,口味復合,肉香濃郁。
1.鍋下料頭煸香,加泡菜,放肥牛醬
這不就是夜市最火的炒燜餅嗎?想了解做法的親可以聯系文末小微購買2022年3月《大廚》哦~
以本地酸白菜搭配鮮羊肉制成小炒,酸香完美遮住膻味,土豆粉條則充分吸足了兩者鮮香,經常最先被搶光。
1.鍋下羊肉炒至斷生
這款酸菜羊肉不管在哪家店推出,都是一道極受歡迎的家常旺菜,如果你也想解鎖它的做法,那就翻閱2022年3月《大廚》“封面人物”欄目吧~
與銀川遍地可尋的手抓肉相比,賣相更為精致:盤底搭配焯水的白菜葉,清爽解膩;調湯時添入自熬羊油,使得羊湯在保持清澈的同時,滋味香濃而不寡淡。
1.將白菜絲焯水裝盤
翻看2022年3月《大廚》“封面人物”欄目P14,解鎖這道菜的詳細流程~
這是納家樓餐廳的原創涼菜,牛蹄在當地的常見吃法是紅湯鹵制,整根上桌,賣相粗獷,而該店大廚則將其鹵熟后取凈肉改刀成條,加大量青椒圈提升鮮辣氣息,色澤碧綠、清新養眼。
制作這道菜不僅要學會煮牛蹄,還得提前預制醋汁,這樣拌出的牛蹄才能酸香柔和而不“沖”~如果你想知道這款霸王牛蹄的做法,那就抓緊翻閱2022年3月《大廚》吧~
紅蔥即紅根香蔥,其莖部為紫紅色,蔥香濃郁,能夠為相對家常的手撕雞提升賣點;調味時摻入以大量蔥片熬制的酸辣料汁,清爽利口。
土雞怎樣制熟?酸辣料汁如何調配?想獲取此菜的詳細制作流程嗎?那就抓緊翻看2022年3月《大廚》“封面人物”欄目吧~
2022年3月《大廚》“封面人物”欄目
點擊圖片,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付款后請及時添加瑤瑤(ID:18105419239),并提供你的姓名電話收貨地址,以便我們盡快發貨~
(注意!如果不添加瑤瑤微信18105419239,瑤瑤是看不到您地址的,錢就白花了!)
2022全年《大廚》
+1本贈書+600元培訓代金券+6個28元以內的付費網課
總價308元
微信掃描二維碼,付款后請致電或添加微信
18105419239(微信同號)告知收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