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3月25日,一則閉店的消息悄悄出現在餐飲人的朋友圈。GROM南京西路旗艦店發出一則公告:店鋪將于2022年3月31日結束營業。該店也是大陸首家GROM門店。
而就在三年前,這家風靡全球的意大利網紅冰淇淋品牌魔都首店登陸南京西路時,還刮起了一陣gelato熱潮。
不過短短3年,門店就難以為繼,實在讓人驚訝。
不過,GROM并不是近年來退出中國的第一家外資餐飲。自改革開放以來,因為肯德基、星巴克等外資餐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加上中國餐飲市場龐大的消費潛力以及人口紅利,吸引了一大批知名外資餐飲品牌進場,想要分享中國餐飲這塊甜蜜蛋糕。
然而,當疫情這個黑天鵝來襲,外資品牌自身問題也開始不斷暴露,本就未深入扎根中國的一大批知名外資餐飲,紛紛選擇了與中國消費者告別。
本地化不足
品牌水土不服
外資餐企在本國取得的成功讓它們陷入了強者思維里面,推出的產品根本不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水土不服,只能被淘汰。
案例:英國簡餐品牌PretAManger
2018年12月,在英國大受歡迎的簡餐品牌PretAManger宣布退出中國內地市場,關閉目前僅有的兩家上海門店。
PretAManger的品牌名稱源自法語的prêtàmanger,意為“即刻食用”。1986年由兩位年輕人在倫敦的維多利亞街成立,提供三明治、沙拉、面包、果汁和咖啡,也提供這些產品的營養表。
憑借新鮮、自然和自創的“店內廚房”,PretAManger在英國流行開來,一些上班族客人將其稱之為“食堂”似的存在。
2015年,PretAManger在上海K11的首店開店12周后,餐廳就換掉了原有菜單上15%的食物,并推出了麻辣小龍蝦三明治,試圖融入中國。
然而,這款新品僅引起一點反響。很快,PretAManger就變得有些默默無聞,盡管后來還推出了更本地化的產品——粥,但都沒有抓住中國消費者的胃,水土不服癥狀很明顯。
市場競品太多
品牌優勢被稀釋
近年來,越來越多同類型的外資品牌進駐中國市場,市場競爭強度大幅度提升。在此消彼長的狀況下,先前的傳統外資餐企自然就喪失了當年的先發優勢。
案例:排隊王和民居酒屋
2020年2月5日,和民集團發表聲明稱,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其在中國的店鋪營業時間縮短,來店顧客數量以及銷售業績都呈大幅下降趨勢,加之對疫情結束時間無法預估,將在今春前退出中國市場。
和民居酒屋,日本大眾居酒屋連鎖品牌,創立于1992年,扎根中國19年,曾秒殺各大商場的同行,是昔日名號響當當的“排隊王”。
2001年和民進入香港,2005年進入深圳,巔峰時期在中國開店42家,上海、深圳等顧客人數高達上百萬,不少粉絲說:排隊人太多,2、3個小時是正常情況。
不僅是開店數量多、受歡迎,位置也是絕對黃金地段,在日本料理連鎖品牌里都可以說是排得上號的,很多媒體還給他貼上“日料巨頭”、“日料霸王”的標簽!
但隨著日料館子在中國遍地開花,新店林立,特色餐廳不斷吸引人的眼球,類似于和民這種傳統的居酒屋,客流逐漸被市場其他日料店稀釋。尤其是近幾年,和民經營情況每況愈下,口碑更是被很多同行餐廳碾壓!
產品過于單一
不符合中國餐飲潮流
中外飲食習慣不同,很多在國外的網紅爆品,都不符合中國人們的飲食口味,比如馬卡龍,甜甜圈等甜品。即使進駐了中國,也難以激起太大的水花。
案例:甜甜圈品牌美仕唐納滋
2019年3月,擁有40多年歷史的甜甜圈品牌“美仕唐納滋”宣布因業務調整,停止在上海地區所有10家門店的營業。
自此,這家入駐了中國上海近20年的知名甜甜圈品牌,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
據悉,美仕唐納滋最初由美國人哈利?威諾克于1955年在波士頓創立。1971年,日本樂清(DUSKIN)公司將該品牌從美國帶到亞洲。
經過40多年的發展,美仕唐納滋已在日本、泰國、韓國、中國擁有2000多家連鎖店鋪,成為了日本甜甜圈第一品牌。
作為一家在中國經營了三十年的甜品品牌,美仕唐納滋之所以會突然營業不下去,與品牌經營的產品不符合中國本地消費市場有關。
一直以來,美仕唐納滋的主打產品都是甜甜圈產品,這種類似“油炸面包圈”食品本就不是中國餐飲主流,且高糖高油高熱量,難以受到中國消費者喜愛。
在如今的中國消費者看來,“即使做的再漂亮、再精致,吃了之后可能還是負罪感大于幸福感。”
價格定得過高
消費者不買單
外資品牌因為異國特色風情的原因,在價格定位上普遍比中國餐飲品牌更高,容易與產品品質本身形成嚴重錯位。
前期市場同類餐飲較少,消費者會買單。然而,隨著國內本土同類型餐飲品牌的崛起,價格更實惠,特色更鮮明,外資品牌自然沒了競爭力。
案例:網紅蛋糕品牌LADY M
被譽為蛋糕屆“愛馬仕”的網紅蛋糕品牌LADY M,是一個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美十佳蛋糕品牌”的烘焙品牌。
2017年在上海開出內地首店,當時因為排隊的人太多,首店開門不到72小時就被強制關門了。
2018年8月,LADY M入駐北京朝陽大悅城,同樣引發了排隊打卡風潮。然而進軍國內市場才4年,LADY M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就已經嚴重下滑。
2021年,Lady M接連關閉了在北京的三家門店,之后香港機場店也被爆關門,在深圳灣的旗艦店也變成了一家小柜臺店。
據了解,LADY M的一塊蛋糕的基本價是68元、75元不等,價格昂貴高,味道卻很一般,大量網友的反饋都是價高質低,導致它被消費者無情拋棄。
案例:澳拜客牛排
2018年5月16日,美國澳拜客牛排連鎖店發布告示,稱因經營策略調整,將即時關閉在上海、蘇州和杭州的所有門店。
這家在美國火了30年,NBA指定的餐飲品牌,進軍中國17年之后,終究還是選擇了退出中國市場。
澳拜客的退出,跟品牌模糊的定位與定價不符有很大的關系。澳拜客Outback的客單價基本維持在200元左右,有的門店客單價達到210元/人。
這樣的價位在西餐大眾化的時代本就偏高,澳拜客還一直打的是快餐概念,與產品的價格形成嚴重錯位。
新冠疫情影響
營業額驟然腰斬
某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餐飲相關店鋪共注銷了100萬家,其中快餐店注銷了近40萬家,火鍋店注銷了近10萬家,奶茶店注銷了近35萬家。
在這場持續蔓延兩年的疫情“凜冬”之下,不管是中資還是外資,都無法幸免。
案例:意大利GROM冰淇淋
意大利冰激凌品牌GROM創立于2003年,主打手工冰淇淋,是一家非常知名的冰激凌品牌。
2019年1月,GROM來到中國上海,但僅過了一年就遭遇了疫情,只得暫停門店堂食。不過,當時它的反應很迅速,依靠線上售賣支撐,度過了一段艱難時刻。
然而今年上海疫情再一次反復,餐飲界又一次受到重創。GROM終是難以為繼,只能選擇關店。
案例:英國粵菜品牌Hakkasan
2020年4月13日,位于上海外灘十八號的英國米其林粵菜餐廳Hakkasan宣布永久歇業,這家號稱“史上最性感的中餐廳”正式退出了中國舞臺。
Hakkasan在2001年創立于英國倫敦,連續多年摘得倫敦米其林一星,被公認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中式餐廳之一。
2014年3月,Hakkasan上海外灘十八號店開張營業,這是繼美國、迪拜、印度等地區后開設的全球第12家分店。
作為一家高檔餐廳,Hakkasan的客源主要是商務宴請。然而,因為疫情反復的原因,大小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沖擊,宴請次數下降。
同時,又因疫情原因,失去了游客這一重大補充客群,導致Hakkasan難以維持。
總結:
中國本土餐飲品牌已經崛起,外資餐飲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在這個中國餐飲本就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外資品牌想要深入扎根中國,就必須做好以下兩件事情:
一、深入了解中國本土餐飲市場,將自身品牌優勢與中國餐飲文化互相融合,做好品牌的本土化,打造出符合中國消費趨勢和大眾主流口味的全時段、全場景、全渠道品牌。
二、加強品牌在組織力、產品力、供應鏈以及渠道、場景、營銷等方面的創新,時刻保持品牌活力。
-END-
延伸閱讀 堂食關閉、小區封閉…,刷屏的深圳餐飲紓困請愿書 餐飲人挺住!這里有一份紓困政策 餐飲人請看:疫情陰霾之下,那些照向裂縫的光! 營收腰斬客流銳減,疫情暴擊的深圳餐飲“眾生相”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