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一位老板分享的創業故事:
老陳你好!在一次偶然聽到你的開店筆記有聲講座,就被你的開店經歷和開一家“小而美”的店觀點吸引了。
我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在八九年中學畢業考上了當地的一所技校,用了三年時間系統的學習了烹飪技術(學的也就一般),因為烹飪技術是一項長期在實踐中積累的技術。
我國那時剛剛處于社會轉型階段,我們上學是包分配工作的,我畢業后被分配到一家國營飯店上班。三年后單位由于拆遷擴建,我就放假回家了,那時才20來歲的我什么都不懂,和我一個要好的同學開了一家100多平方米的餐館,主要經營炒菜。
那個餐廳的位置不是很好,我們炒菜的水平很一般,因為投資有限,內部裝修也一般,而且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經營和管理,就想著把炒菜炒好后就會有客人來吃,每天的工作就是備料等待客人上門,沒有什么營銷可談。經過苦苦的掙扎和等待,兩年后最終把那個店以低價轉讓出去了,最后算賬收回了投資,沒賺到什么錢,耽誤了兩年時間,是一次失敗的創業,整個過程也沒學到什么。
總結一下,我這次的創業不懂什么營銷、產品沒有特色、沒有什么服務,整個過程就是在等待客人上門,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客人為什么要進你家的店,為什么要在你這里來消費。
接下來的十幾年時間也做過一些其他的事,總之沒有什么成功可談,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時間就慢慢的過去了!!!
畢竟我是學過廚師,開店的想法我一直都有,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膽子越來越小了,不敢也不太愿意投資過大,時間到2019年拉著老婆開了一家17平米的米線店取名“咱家”,店里剛開業時就我和我老婆兩人,中午飯口我哥過來幫忙招呼一下客人,店內談不上裝修就是干凈衛生,地方小安裝了兩排墻桌(客人坐姿不是很舒服)一共可以坐12個人,坐滿后是人和人之間沒有什么距離。
開業時也沒有什么活動,主要是自己對產品的質量把控不太有信心,也不敢大張旗鼓的做促銷活動,每天的營收也300~400元,好在店面面積小費用低,還有就我和我老婆兩人基本上沒有其他人員開支,這樣就給了我充足的調整時間,我逐步的進入了狀態,從之前的單一品種調整為多口味兒多顏色屬于自己的獨特產品結構,口味上面是以市面流行口味開發(番茄、金湯、藤椒等),色彩是以年輕人獵奇心態來研發的(紅色、橙色、綠色、黃色等)來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本身就是夫妻店,服務上就更好搞上去了,將每位客人都像朋友一樣的接待就好了。經過兩年的經營小店每天的營收穩定在1500左右。
我們每個周日休息一天,但凡國家法定假期我們都休息,老客人都知道,他們說我倆很“佛系”!
經過我們細心的經營,我們老客戶的復購率相當高,有時我看到微信收款記錄有的客戶有上百次的付款,雖金額不大但還是很欣慰的!!
就在去年年底由于房子問題我們無法陸續經營了,經考慮我們決定將店稍微擴大一點,就在附近再找一家鋪面重新開始。很幸運找到了一個店鋪,鋪面不大20多個平方,我的想法還是小投入,重產品,重服務!正在裝修進行中,這就是我的開店經過。
你出的書我第一時間就訂購了,就是想從中學習有關開一家“小而美”店的相關知識。謝謝!
讀完啥感受?我的感受有3點:
1,產品很重要。當你啥也沒有的時候,產品就是你最后的抓手。文中的老板年歲應該50以上了,我估計在宣傳推廣方面依然是弱勢,環境體驗也不怎么好,佛性性格,一周還休息一次,但都是老顧客捧場,憑的是什么,就是老板的產品啊。
2,小個體服務的溫度很重要。這是夫妻店的優勢,老板說把顧客當朋友一樣接待,也只有老板本人才能真正把顧客當作朋友,是發自內心的想讓顧客滿意,而不是員工般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這種差別顧客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3,一個店開始生意不好,不要太著急,要留出時間給自己調整,但前提是成本費用要控制好。這位老開始生意之后三四百,但因為成本費用低,才有了試錯空間,才有了時間換空間的可能。
祝老板新店開業大吉!
冷鍋串串項目拜師學藝正在進行中,現在還有優惠名額,感興趣的抓緊哦。掃碼關注企業微信,然后進入直播群了解詳情,喻老板也會在群里答疑。
長按二維碼,掃描關注起來: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