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餐飲競爭靠價格和口碑,特色餐飲看特色和裝潢。在小縣城花三五塊錢吃一頓早餐也是很幸福的事,花三五百請客吃飯也是家常便飯,我們常說小地方消費低,但是真正有消費能力的依舊大有人在。
花十塊錢還要吃出50塊錢的檔次來,這就是普遍的消費者心理。在小地方,請客吃飯面子比里子更重要,所以環境比產品在決策中所占的比重更大一些。
在四線城市做餐飲,消費者口碑是可以決定一家店面生死的,因為人際圈子很小,無論是正面評價還是負面評價都會被迅速放大,形成可以影響消費導向的輿論影響力。



團購和自媒體這些在小地方依然用的很少,更多的還是要依靠線下的宣傳引流,發彩頁,搞開業慶典,門口拉橫幅,發代金券這些方法每個都值得嘗試。還有一個殺手級的應用就是微信,發朋友圈集贊,發微信群享優惠,給好友群發享免單,這些都是屢試不爽的好招數。
選擇在二三線城市比較火爆的具有正餐屬性的項目,客單價和當地消費基本匹配或略高。
產品要符合當地人的消費習慣,具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但是在當地市場又基本處于空白市場。
這里要注意的點是不管什么項目,都要考慮本地特點,因地制宜的做調整,要符合本地特征。
首先,產品味道要獨特,最好是本地沒有的風味,嘗鮮型產品。性價比要高,這里的性價比指的不是量大實惠,而是要超出顧客的心理預期,給到顧客物超所值的感覺。如果你的產品特色本身就是便宜實惠,那也是很不錯的策略。其次要有話題性,這個話題可能是產品的出品樣式,可能是環境、可能是產品的味道,可能是服務,總之要有一個點能夠突破當地消費者的常規認知,形成吸引和傳播的點。比如在我們老家有人做了個鐵鍋燉的項目,產品巨難吃,但是人氣不錯,原因就是他的環境有亮點,搭了一堆蒙古包,很多人都說為了體驗在蒙古包里吃飯的感覺而去了這個店。
這個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任何好項目火爆之后都會迎來競爭,如果在一二線城市,你是很難去和市場抗爭的,只能默默的提升自己,以此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但是在四線城市,市場容量有限,防止別人惡意競爭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先擴張。
單店營銷成本是最高的,店面數量的增加反而會讓營銷的效果凸顯出來,因為規模本身就是最好的營銷。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