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量之下,
餐飲行業正在遭遇怎樣的運營痛點?如何突破?又是怎樣的趨勢引領餐飲業走向未來,如何緊隨趨勢搶占制高點?
今日,客如云聯合專業咨詢機構通過抖音、視頻號發布了《2022中國餐飲經營參數藍皮書》
(以下簡稱:藍皮書),數據高度還原行業現狀,深度解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據了解,今年已是客如云堅持輸出餐飲“藍皮書”的第3個年頭。透過這份剛剛發布的藍皮書,我們看到這3個重要信號!
突破瓶頸
流量的焦點之戰拉開帷幕
疫情反復,餐飲業首當其沖。堂食受限,更是讓餐飲業的客流銳減,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餐廳觸摸到了流量的“天花板”。面對當下眾多餐飲品牌的競爭焦點——流量,餐廳該如何突破它的增量瓶頸?
通常,流量分為會員與非會員兩大群體, 通過觀察會員與非會員在實際運營中的區別,藍皮書得出兩大結論:
在各大餐飲品牌的運營中,會員體系正在為品牌的長期運營生存優勢賦能。
會員與非會員的增量在哪里?又該如何驅動非會員轉化為會員?
目前,大多數餐飲品牌會通過掃碼點單、社群關注等方式,實現會員沉淀,而后再通過會員卡、儲值卡等形式推動會員與品牌的進一步綁定。
餐廳實現會員沉淀后,餐飲品牌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會員的“質量”,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
當老鄉雞的官方微博被“咯咯噠”攻陷時,就意味著老鄉雞實現了一場品牌與消費者的高質量互動。借助有趣的互動,老鄉雞不斷拉近與“粉絲”的距離,同時通過造梗“糊弄學”,進一步提升互動的傳播價值。
老鄉雞“造梗”,西貝莜面村“造節”,西貝莜面村的“親嘴打折節”已經成功舉辦了7屆。線下帶動消費,線上推動傳播,西貝莜面村的“親嘴打折節”已經成為餐廳進行會員互動的典范。
對于餐廳而言,加強互動的價值并不在于即時吸引消費,而在于
通過潛移默化地加強品牌認知,在會員面對消費需求時增加品牌的被選擇機會。所以,互動,考驗的是大品牌的營銷功力,比如老鄉雞的“造梗”與西貝莜面村的“造節”;考驗的是小品牌的營銷耐力,小品牌增加互動往往通過小程序、社群,甚至朋友圈等,需要餐廳持之以恒的堅持,方能持續提升會員活躍度。
截至2021年底,肯德基的會員數超過3.3億。目前,肯德基推出了大神卡、宅神卡、咖啡包月卡、親子卡4種付費會員卡。以38元包月的咖啡包月卡為例,如果會員日點一杯咖啡,相當于享受1元/杯的超低優惠價。但肯德基錨定的不只有儲值收入,還有由會員卡帶動的流量裂變,復購率的整體提升,甚至周邊業務消費的帶動等。
不同的會員卡,不同的專享權益,像肯德基一樣,為會員劃分“組別”、“等級”等,再設置不同的權益,讓會員產生“尊享”感,這是餐廳常用的會員管理手法。
曾經的傳統會員卡與現在的虛擬會員卡,異曲同工,均是通過專屬權益驅動消費,提升復購率。頭部品牌在用,中小品牌也可以用。
每一位“非會員”,都是餐廳潛在的會員,非會員運營的價值,在于不斷為餐廳“拉新”。
從非會員到會員,中間有兩個重要的媒介——消費與營銷。
通過客如云等SaaS工具,大多數餐廳已經實現了支付即會員的模式,消費,已經成為商家沉淀會員的主要途徑。
而消費,需要動力,非會員的消費動力,有很大一方面來自商家的營銷活動。
點評網站上的口碑營銷、外賣平臺上的打扣營銷、短視頻平臺上的段子,以及在當下被眾多頭部品牌頻繁使用的跨界營銷等,這些營銷行為的目的要么在于
簡單直白地驅動消費,要么在于提升品牌聲量,都是幫助餐廳吸引“粉絲”的主要手段。
會員與非會員,均是餐廳流量的關鍵增長點,只不過兩者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會員側重于在“質量”上做增量,即通過提升會員活躍度、復購率等,提升會員的消費“質量”;非會員側重于在“數量”上做增量,即通過在非會員群體中的運營,為餐廳源源不斷地輸送新會員。兩者相輔相成,實現雙增量,才是一個餐飲品牌驅動流量增量的最佳狀態。
發現力量
這些力量在驅動行業回暖
但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短期,長遠來看,餐飲行業依然整體向好。藍皮書顯示,2021年,餐飲行業收入回暖至疫情前水平,達到4.68萬億元。艾瑞咨詢測算,到2024年,中國餐飲行業規模有望破6萬億。
那么,疫情之下,到底是什么樣的力量在驅動餐飲業實現逆襲?
藍皮書分析,“國內大循環”政策激勵,居民消費力整體提升等,餐飲消費大環境整體利好。其中,政策鼓勵更是成為疫情陰霾下的縷縷陽光,照亮餐飲業的前路。
藍皮書中提到,疫情加速了渠道融合,堂食+外賣+電商“三店一體”已經成為許多頭部品牌大力布局的方向;后疫情時代,堂食+外賣雙線布局成為多數餐飲經營者的共識,其中,西快、中正、茶飲占比均達到90%以上。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但消費支出呈下降態勢,這意味著,居民的整體消費力在提升,但消費決策更為謹慎。而食品消費作為剛性需求,支出依然穩定,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支出由2017年的5373元增長至2021年的7178元。
消費者對辣與清淡的口味偏好兩極分化趨勢明顯,清淡、養生等觀念逐漸滲透,健康飲食是未來大勢所趨。
后疫情時代,除去對口味的基本要求,消費者對餐飲衛生的需求將會持續提高。
強社交屬性(茶飲、小吃等)與主堂食屬性(火鍋、烤烤等)的品類受到廣泛歡迎。
數據顯示,2021年,各個業態營業額相較于去年均穩步上升,其中,茶飲業態增速最高,達到41.1%;中式快餐、小吃、粉面和中式正餐單店營業額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作為中餐最大品類的火鍋,則由于呈現一定的飽和狀態,增速在3%左右。
疫情常態化防控環境下,剛需、高頻、外賣與零售屬性強的餐飲品類,正在爆發。
業內共識,2022年,疫情依然是影響餐飲行業發展的最大因素。從經營層面看,面對反復的疫情,
餐廳的生存與發展依然艱難,站在餐飲人的角度,餐飲行業的整體回暖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是,受到多重力量的驅動,無論是與疫情的“共生”,還是疫情盡散后的“井噴”,都值得期待。
而透過藍皮書呈現出來的這些“力量”,
餐飲人可以看到的不僅僅有未來的信心,更有隱藏的機會,它們將指引餐飲人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
變量之下,行業趨勢、品牌格局、市場機遇,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在變量之下謀生存的餐飲企業,又該走向何方?透過數據表現,藍皮書為餐飲人帶來了怎樣的指引?
艾瑞咨詢在本次調研中發現,頭部餐飲的數字化程度較高,經營環節滲透率達到60%-80%,中小商家數字化水平則尚有較大上升空間。
當下的餐飲業,無論新老品牌,規模如何,都在積極推動數字化進程。
扎根廣州區域的米粉店“七個粉”,利用客如云小程序和CRM會員營銷工具等,抓住營銷紅利,老店營業額提升400%。
在2021年底開到700家門店的烤無雙苕皮豆干店,通過與客如云合作,提升人效,吸引流量。
餐飲業加速推進數智化建設的品牌不勝枚舉。數字化與年輕化相輔相成,已經成為餐飲業的大勢所趨。
藍皮書內容指出,資本大力加持,推動新餐飲行業迅速發展,火鍋、麻辣燙等快餐品類受到追捧。
疫情,并未阻擋餐飲行業的連鎖與資本化腳步。連鎖品牌與資本是相互吸引,相互成就的關系,但大量實例又證明,
一個優秀連鎖品牌的形成,不只要靠資本,更要靠“內功”,否則,資本催生的不只有“超級品牌”,還有品類泡沫。
藍皮書內容強調,我國政府正在加速推進食品安全體系的完善,食品安全監督體系的持續完善將推動餐飲行業向著更規范、更有序、更安全的方向發展。
食品安全代表著底線,食材健康代表著趨勢,守住底線,迎合趨勢,規范化的運營與健康化的產品,將成為未來優秀餐飲品牌的“標配”。
更多元,更深度的趨勢預測,請參考“藍皮書”詳細內容。
疫情這個大變量,并不能改變餐飲行業整體向好的走向。
面對重要變量帶來的連鎖反應,有的品牌憑借以變應變的能力跟上了新的發展節奏,有的品牌則在新競爭機制下迷失了方向。關注環境變化,洞察行業趨勢,已經成為每一家餐廳、每一個品牌發展路上的“必修課”。
關注客如云公眾號,領取“藍皮書”,帶我們“預見”更明晰的未來。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由餐飲界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canyinj.com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