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一季度上市餐飲企業財報分析

    在疫情的影響下,上海、深圳、東莞、廣州、長春、北京等地部分區域相繼宣布暫停堂食,緩慢回血中的餐飲業再次遇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餐飲收入10653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8%,同比增長0.5%。3月份,疫情蔓延至我國30個省份,對中國經濟穩定恢復形成沖擊,作為生活性服務業的餐飲業遭受嚴重影響,同比下降超過16%。其中,3月份的社零總額同比下降3.5%至34233億元,餐飲收入同比下降16.4%至2935億元,是2020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
    隨著國內外環境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逐漸加大,全國各地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一季度,國家和各地區助企紓困政策頻出,促進餐飲業恢復發展。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針對餐飲業提出了“對企業防疫、消殺支出給予補貼支持”、“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餐飲業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支持”等7條扶持措施。3月28日,國資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租減免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動中央企業抓緊抓實抓好2022年房租減免工作,切實幫助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渡過難關。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地區也因地制宜推出紓困政策,包括安徽、青島、南京、北京、廣州等省市出臺緩繳或減免住房公積金、降低平臺經濟參與者經營成本、發放消費券、推動預制菜發展等專項措施。5月,廣東、山東等地區相繼發布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大力推進行業發展。
    雖然疫情使得餐飲行業在短期面臨較大壓力,在國家不斷出臺紓困托舉政策的背景下,充滿韌性的餐飲業有望逐步復蘇。本文將挑選20家具有代表性的A股餐飲企業,根據披露的財報數據以及網絡公開資料,分析一季度不同品類的餐飲企業在A股市場的表現。
    一季度餐飲企業整體營收表現:受疫情影響,餐飲上市企業營收增速下滑
    從餐飲企業一季度業績來看,餐飲企業整體營收基本與去年同期數據持平,但是增速快速下降,由正轉負,整體盈利堪憂。據邁點研究院統計,2022年一季度,20家A股餐飲企業累計營收總額達到122.97億元,同比上升1.79%;其中13家企業營收實現增長,7家企業出現下滑。
    凈利潤方面,凈利潤累計為0.24億元,相比2021年一季度的凈利潤4.7億元,平均跌幅為94.86%。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有7家,下降的有13家。其中8家企業處于虧損,較2021年同期增加6家;另外,益客食品、一鳴食品、元祖股份、大湖股份和中科云網均為由盈轉虧。
    一季度營收增長乏力與凈利潤大幅下降主要是因為國內疫情多地散發對餐飲服務業這類接觸性、聚集性行業的整體影響較大,特別是高、中風險地區的餐飲堂食乃至外賣遭遇階段性停擺,多地物流不暢,導致餐飲上市企業增收不增利,經營壓力不斷加劇。
    一季度老字號餐飲企業營收表現:受疫情沖擊,老字號餐飲企業紛紛布局預制菜業務
    隨著一季度財報的發布,老字號餐企受疫情沖擊,營收增速下滑,平均營收增速從2021年一季度的55.61%下降到2022年一季度的6.44%。從凈利潤來看,廣州酒家、同慶樓保持盈利,西安飲食、全聚德則一季度虧損。西安飲食和全聚德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西安飲食所屬各餐飲門店曾在2021年12月13日至2022年1月24日期間暫停店堂營業。全聚德自3月份各地疫情加劇后,共計31店次直接受到影響,3月餐飲收入為近年以來較低水平,對第一季度經營產生較大影響。
    除了疫情以外,成本上升也制約著老字號餐飲企業利潤的提升。從凈利率和毛利率綜合來看,西安飲食和全聚德盈利指標處歷史低位。西安飲食稱其利潤率低主要是受到疫情以及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租賃費的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但從近年數據來看,自2018年起,該公司的盈利能力便已顯走弱跡象,或與其產品策略與業務模式有關。
    一季度,老字號餐企中,僅廣州酒家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廣州酒家以凈利潤0.53億元晉升老字號餐企凈利潤榜首,同比增長11.83%。增長主要系速凍業務的增長驅動,其中速凍食品收入2.35億元,同比增長27.66%。說明速凍食品抗環境風險能力已在疫情期間得到驗證。
    2020年以來,為了應對疫情對餐飲行業造成的重創,各餐飲企業紛紛拓展預制菜等非堂食業務。老字號品牌紛紛借助品牌優勢進入預制菜市場,推動餐飲產品食品化進程。廣州酒家、西安飲食、全聚德等餐企的財報上,都釋放出加碼預制菜的信號。
    根據廣州酒家2021年年報,2022年,廣州酒家將加快新品類研發,推出節假日特別套餐和季節限定菜式,研發盆菜、速凍菜式等預制菜產品。全聚德表示預計今年6月底前,全聚德集團旗下的四川飯店、豐澤園、全聚德都將陸續推出預制菜。同慶樓在今年1月表示,預制菜業務是重點發展的業務板塊,此項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
    期待老字號餐飲企業面對激烈競爭,積極創新食品研發和銷售,培育新的增長點。
    一季度預制菜企業營收表現:預制菜企業營收增長,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目前預制菜領域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幾類:除了以廣州酒家、同慶樓等為代表的餐飲企業拓展預制菜,還包括專注預制菜領域的企業“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以及冷凍食品企業拓寬預制菜產品線的千味央廚,和產業上游的農牧水產頭部企業如益客食品、得利斯、國聯水產、春雪食品等。
    面對疫情對整個餐飲行業的影響,預制菜企業整體表現較佳。從2022年一季度營收數據來看,6家A股預制菜企業累計營收總額達到64.05億元,同比上升3%。預制菜相關上市企業益客食品、春雪食品、千味央廚、味知香營收均實現增長,其中“速凍供應鏈第一股”千味央廚漲幅最高,同比增長超過20%。這與千味央廚的成本控制能力強、工業化規模化水平高等有關。千味央廚表示,預制菜是2021年公司重點關注的業務。
    凈利潤方面,除了益客食品出現一定的虧損外,其余預制菜企業如國聯水產、得利斯、春雪食品、千味央廚、味知香均實現盈利。其中味知香、得利斯、春雪食品占據了預制菜的凈利潤前三。究其原因,主要與企業優化產品結構,順應春節期間的消費增長的趨勢,增加高附加值的預制菜的生產與銷售,優化銷售渠道布局,嚴控各項成本及費用支出,實現利潤的快速增長有關。
    目前,預制菜行業在我國尚處于發展初期,隨著行業龍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以及產業鏈內的企業向預制菜領域延伸發展,未來預制菜有望形成業務協同效應,快速發展,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一季度鹵味企業營收表現:拓店模式帶動業績增長,門店營運能力有待提升
    鹵味行業是一個幾千億級別的大市場,而且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2022鹵味品類發展報告》中指出,2018-2021鹵味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12.3%,2022年中國鹵制品行業規模將達3691億元,預計2023年達4051億元。鹵味正形成一條熱門賽道。
    一季度,雖然餐飲業整體大環境承壓,從鹵味上市餐飲企業的財報來看,絕味食品作為休閑鹵制品市場的領頭羊,依然保持著營收的高增長。這主要得益于絕味食品的門店數量的增加。
    在鹵味行業,門店的數量對營業額至關重要,也決定了企業的利潤。從門店數量來看,絕味食品保持了領先優勢。截止2021年底,絕味食品在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達13714家,全年凈增1315家,超過煌上煌同期的4281家、周黑鴨的2781家門店總數。與之相反,煌上煌門店卻由2020年的4627家下滑至4281家,因此,門店拓展速度放緩和單店收入下滑導致其營收下降。
    不過,從毛利率看,拓店模式雖然帶動了鹵味企業業績的增長,但其毛利率并未增加。絕味食品的毛利率長期低于門店數量較少的煌上煌。2020年至2022年一季度,絕味食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9.69%、34.49%和30.31%。同期,煌上煌的毛利率均超過30%。因此,門店數量的增長雖然促進了營收和凈利潤的提升,但面對單店營收下降的問題,鹵味企業仍然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長期來看,門店的營運質量以及線上渠道的推廣或更為重要。
    目前,鹵味市場行業集中度并不高,行業內市場占有率還是以周黑鴨、煌上煌、絕味食品為主,且頭部品牌占比不足20%,市場未來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期待隨著社會經濟的穩步恢復,鹵味行業在渠道、產品、營銷方式上更加多元化發展,進一步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客群,提升門店營運能力,繼續推進行業的穩定增長。

    小結

    一季度,受到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餐飲業恢復性發展放緩。而企業成本增加、企業壓力增大、管理結構復雜,讓餐飲企業的經營更難以為繼。但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宏觀經濟的好轉,餐飲行業紓困政策的逐漸落地,消費市場的恢復,全國餐飲收入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態勢。期待餐飲企業在面對挑戰,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抓住機遇,積極拓展新型消費模式,加強產品研發,創新食品銷售業務模式,把握餐飲食品化、零售化、多場景化等新趨勢,培育新的營收增長點。
    【本文內容 轉載來自 邁點研究院】

    原創文章,作者:默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79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21:03
    下一篇 2022年6月29日 10:2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