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當勞變身金拱門,餐企改名背后的決定因素是什么?

    掃碼訂閱,學習餐企三力打造

    10月25日晚,麥當勞更改企業名稱的消息傳遍全網。

    入華近30年的國際餐飲巨頭,突然改成了一個極為接(tu)地(fei)氣(yuan)的名字——“金拱門”。

    消息一出,各路段子手紛紛出手,短短兩個小時,接連引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成為25日當天最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今兒,參某也蹭蹭熱點,借著麥當勞的事件和大家伙兒聊聊改名字這事。

    麥當勞更名2小時刷爆網絡

    10月25日晚,一則麥當勞改名的消息開始在網絡上流傳。消息稱,麥當勞方面透露因業務發展需要,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10月12日正式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其各地分公司也正陸續更名。

    當麥當勞改名稱的消息傳出時,相信很多人和參某一樣,第一反應是:假的!

    但是很快,麥當勞的官網微博就正式發聲了。

    其官網微博正式承認了該事件,并表示本次更名僅限于企業名稱,并不影響其餐廳運營的相關事項。包括麥當勞餐廳名稱、食品安全標準、營運流程等封面,都將保持不變。

    現在,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可以查到,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麥當勞餐廳(深圳)有限公司、四川麥當勞餐廳食品有限公司已分別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深圳金拱門食品有限公司、四川金拱門食品有限公司了。

    消息一經確認,其在網絡上蔓延的速度越發加速。各種天馬行空的段子以及蹭熱點的文章瞬間引爆網絡。消息的瘋傳,甚至讓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以為麥當勞餐廳真的要改成金拱門餐廳。

    從昨晚的朋友圈來看,麥當勞的改名事件,其熱度絲毫不遜色于去年9月“馬云收購肯德基股份”事件。

    改名金拱門真的只是為了接地氣?

    大家如此關心麥當勞改名的原因,無非是因為:金拱門這名字太土氣了。

    因此有網友們戲稱這是“非常接地氣的一次改名”,充滿了“中國特色”“鄉土氣息”:按照這個畫風,“將來麥當勞的漢堡會不會改名叫‘中信肉夾饃’?”

    那么,麥當勞真的是為了取悅國內消費者,所以取了個這么個(tu)性(qi)的名字?

    其實不然。

    今年8月8日,麥當勞正式宣布與中信股份、中信資本以及凱雷投資集團的戰略合作已經順利完成交割。(相關閱讀:麥當勞“嫁給”中信,未來五年將深耕三四線城市,這里邊有什么套路?

    交割完成后,麥當勞仍保留著20%的股份和參與決策的權利。

    盡管,品牌所有權仍屬于麥當勞,麥當勞在新麥當勞(中國)中仍然占有一定的股份和決策權。但是新組成的公司將會以中信為決策主導,致力于加速國內門店擴張的計劃。

    基于這樣的狀況,新麥當勞(中國)就有必要更改名稱,與麥當勞的母公司做一定的區分。

    沒錯,在參某看來,這次的名稱更改僅僅是因為股份占比發生了變化。新麥當勞(中國)已經不是麥當勞占主導的子公司了。

    但是為什么要叫金拱門?

    有網民爆料稱,中信收購麥當勞(中國)最初就準備改名,還找“高人”算過風水。

    事實上,這很可能是無稽之談。

    麥當勞成立之初,其Logo并非如今的“黃色M”,而是一個金色的拱門圖案。而這個標志在西方有個著名的昵稱——Golden Arch,直譯就是“金拱門”。

    而把麥當勞稱為“金拱門”也并非是第一次。講述麥當勞在亞洲故事的書籍就名為《東方金拱門(Golden Arches East)》。早在20年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更是提出了“預防沖突的金色拱門理論”。在托馬斯看來,任何兩個開設了麥當勞門店的國家都不會彼此開戰,這個理論給結束冷戰的世界描繪了一種建立在“經濟人”基礎上的前景——人類將用巨無霸和炸薯條取代對戰爭的欲望。

    可以說,麥當勞與金拱門一直是“水乳交融”,本次麥當勞(中國)決定改名,或許并未想到會引起網民的如此熱議。

    餐企為什么要改名?

    站在營銷的角度來看,麥當勞更名,是一個成功的零成本營銷事件。

    而站在運營層面考慮,本次更名是股份重組后的品牌形象重塑工程。

    事實上,更名是近年來餐飲業的一種常見現象。

    在單品類思維的影響下,自2014起,國內出現一批批更名換姓的餐廳。

    對于餐飲品牌來講,品牌名稱是關系消費者對餐廳的直接認知。改名,可能會使其品牌形象受損。

    那么,餐飲品牌會出于什么目的更名?

    在參某看來,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1、戰略定位–收縮品牌的焦點

    隨著同質化競爭,市場細分加劇。消費者的習慣從“去飯店,吃什么”轉變為“吃什么,去哪里”。品牌與品類“逆等”成為新消費群體的消費選擇模式。凡是出眾的品牌都代表了一個品類。

    2015年7月河南知名餐飲品牌“阿五美食”在質疑聲中改頭換面為“阿五黃河大鯉魚”,改名一年,阿五經營收入同比上升12%,客單價上升16%,利潤上升19%,黃河鯉魚銷量上升165%,消費者預定量上升了35%。阿五的品牌認知領跑,作為地方餐飲企業,發展成為“中國餐飲業十大品牌”。

    阿五黃河大鯉魚品牌創始人樊勝武認為,任何品牌要想做強、做大必須要聚焦,成為這個品類的專家,才能被消費者記住,想到這個品類時,第一時間就能想起你。這就要求餐飲企業重新定位,明確自己是誰,代表哪個品類。換而言之,聚焦,不是簡單地縮小而是濃縮。

    2、更名帶動企業戰略升級

    隨著品牌發展戰略的變化,餐企可能需要通過更改名稱來完成戰略布局。

    今年8月,上市餐飲集團小南國正式更名為國際天食集團有限公司。

    據悉,該公司創立于1987年,于2012年7月4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2014年開始,小南國陸續引進國外餐飲品牌進行探索,包括美式、法意式、日式餐等多個品類,先后管理和運營的品牌達到17個,并對中餐、西餐、休閑餐飲、飲品進行全面布局。

    品牌發展30年,集團多品牌矩陣已極大豐滿,而大眾消費者對小南國的認知普遍依舊固化在單一品類“上海菜”上。因此,“小南國”將企業名稱改為“國際天食”,正是在消費者心中對品牌進行一次總結性的整合梳理。

    而就在8月2日小南國公告更名及正式發布后,小南國(03666)的股價逆市急升,漲幅超過13%,創逾兩個半月新高。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對這次更名事件,普遍持樂觀態度。

    參某說

    在發展品牌時,很多定位是要與時俱進的。

    當企業及品牌的名稱發生不相符時,這時候就需要通過改名來完成改變。

    雖然對于餐飲企業來講,更名會弱化品牌的傳播力和顧客對于品牌的感知。但站在企業發展大戰略需求下,更名也許是必要的。

    原創聲明:本文由餐飲界(微信ID:canyinj)策劃整編,轉載請注明來源www.canyinj.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麥當勞星巴克熊貓快餐喜家德

    達美樂西少爺肉夾饃好色派沙拉胡桃里

    云味館Kao鋪蠔門九式西尾抹茶達美樂|丸龜制面|撒椒|沙縣小吃

    中央工廠|跨界組合 |淡季營銷餐廳管理|飲品數據|公關案例

    【活動/廣告投放】

    孟小姐:13424391712

    微信號:mengguimiao

    【公關/營銷/推廣/炒作】

    林小姐:13798211722

    微信號:Rita-Lam

    【加入餐飲界社群】

    微信號:chohuobang

    【原創轉載】

    微信:wuya0990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創新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922.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0月26日 22:59
    下一篇 2017年10月26日 23:4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