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門店超過2萬家,海外店數破千的蜜雪冰城,要對鄉鎮市場下手了。
“年輕人少,消費力差,天花板低”的鄉鎮市場,是個值得布局的市場嗎?
采訪了十多個在鄉鎮開店的品牌,我發現了鄉鎮市場的8個真相。
一二線下滑,而鄉鎮逆勢增長
被新茶飲忽略的鄉鎮,反而得到了逆勢增長。“我們水冶鎮的門店,今年和去年同比營業額增長50%,最近4年基本上翻了3倍,這家店最高日杯量達到過2200杯。”呂小哥創始人呂志偉告訴我。
2019年,呂小哥果斷押注鄉鎮市場,連續在中部鄉鎮開出近100家門店。
“夏季一個月營業額平均9萬左右,冬季月均3~4萬,到現在為止沒有關過一家店。”呂志偉表示。
已早一步布局鄉鎮市場
甜啦啦、益禾堂也都紛紛布局了縣城,鄉鎮市場,
這兩個品牌都有差不多1000家左右的門店,開在下沉更徹底的地區。
現階段也比較適合開放更多的鄉鎮市場,服務更多的小鎮青年。我們沒有發展多少家的目標,只要商圈成熟、適合開店,經過前期審核確保門店是足夠盈利的就會開。”蜜雪冰城公關負責人表示。
讓茶飲店找到了市場空間
“我們鄉鎮門店工資,至少比縣城低1000多,50~100平的店,房租一般一年在2~4萬,開店投資低,風險也很低。”呂志偉表示。
已經在南方鄉鎮有300+店的悸動燒仙草,孟繁偉分析:“整體統計下來,
鄉鎮房租會比城市低30~60%,人工成本會降低至少20%。”
這里很少有排隊2小時的爆紅場景,也很難發生一年開出千家店的神話,更鮮有人因為開奶茶店暴富,有的只是“給媳婦找個體面營生”的樸素想法。
這或許構成了鄉鎮茶飲創業的基本面。
最終,
投入低、成本低,盈利預期低的“三低特點”,讓鄉鎮茶飲找到了生長的土壤。
一年中的兩個銷售高峰期,就集中在這兩三個月。靠奶茶續命的大學生、中學生們都回鄉了。
甜啦啦創始人王偉也曾在采訪中分享,“去年春節期間,20多家鄉鎮店生意爆發,最好的門店從初一到初五的日營業額,超過了1.9萬。”
鄉親們“一天一杯不心疼”
呂小哥2元/杯的翠芽茉莉,一賣就是10年,是這個品牌點單率第一的絕對爆款。這是一個鎮上大媽都無需決策的價格。
“鎮上的大爺大媽,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只要來鎮上買東西,路過就會買一杯。”畢竟,礦泉水也要賣2塊,而這款產品700毫升,還是新鮮現制。
有的店,增加了炒酸奶產品線。加上花生芝麻葡萄干的炒酸奶,當零食帶回家吃正好。
還有的門店在冬天賣烤梨,也有增加漢堡和炸雞,搭售熱飲一起賣。
甚至有的門店,在冬天團購起了麻辣燙,
麻辣燙+奶茶,主動為顧客創造了消費場景。
茶飲在大城市的消費升級,在幾年后的今天,才進入了鄉鎮。
2015年前后,一杯水果茶只能賣5元左右,“稍微貴一點,就沒人買了。”
因為新茶飲的市場教育,讓“新縣城人”也有了支付意愿。但這并不意味著,什么樣的品牌都可以入局。
鄉鎮肯定是機會,向下滲透也是趨勢,但對全國品牌來說,下探的門檻特別高。
“而且,鄉鎮的門店運營者,也沒有大城市的好管理,必須加強線下督導,但因為店又分散,想要巡店都很難。”孟繁偉分析。
對區域品牌是一個重要機會
倉儲、物流、供應鏈本身都是圍繞區域而建,向下下沉,隱形的管理成本和供應鏈成本,并不會太高。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浚縣的郭記冰點,很多鎮上的加盟門店,需要補貨的時候,很多店主開著自己的小三輪就到總部倉庫拉貨了。在大品牌還無法很好觸達的鄉鎮,或許是區域品牌加速發展的新增量市場。
全國共有41636個鄉鎮行政單位,而這個市場的茶飲消費剛剛覺醒。全國有四萬多個鄉鎮級行政區劃,他們需要蜜雪冰城,也需要更多不同品類的特色茶飲。
更多的關注,會帶來競爭,會分流客群,但也會讓這個市場更熱鬧,更多的消費者接受新茶飲,讓茶飲變成日常。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9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