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萬資金和一定的技術人才,餐飲數字化系統自研還是購買? 筷玩思維 ? 2022年7月11日 08:16 ? 餐廳管理 ? 閱讀 0通過對餐飲數字化行業的基礎調研和一定的了解,我們此前發布了《找合適的數字化友商比找到好老婆更難,餐企如何選數字化企業?》,文章發布后有餐飲人表示,時下有很多可選的第三方數字化解決方案,但行業缺乏的是真正契合餐飲企業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深度解決方案,基于此痛點,有些餐飲企業傾向于自主研發適合自身的數字化產品。從公開信息來看,在80年代后期,確實有餐飲企業因(認為)行業沒有好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而走上了重金自研的道路,即使以90年代作為起點,那么中國餐飲軟件行業在今天也進入了而立之年,難道30年過去了,中國餐飲軟件行業還在開發有瑕疵的產品?又或者說餐飲企業對于餐飲軟件行業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我們對上述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為此,我們找了數位餐飲人來聊數字化系統采購的事兒,又找到一些多年前至今還在使用自研系統的“科技餐飲品牌”了解情況,我們還咨詢了多家餐飲數字化企業以及餐飲數字化資深行業專家,基于此前的了解和本次的深入采訪、研究,我們才得以窺見餐飲數字化行業的一些深度內容。筷玩思維(www.kwthink.cn)本篇文章主要探討餐飲企業和餐飲數字化行業之間的“痛點”,以餐飲企業自研數字化系統和第三方數字化企業的“碰撞”為邏輯主線,看看能否找到系列問題的答案:有些餐飲企業為什么要做自研的數字化方案?如果是基于一定的問題,那么自研能否解決之前預設的那些痛點?乃至于第三方餐飲數字化企業和餐飲企業自研,兩者誰才是行業真正的解決方案??誰對自研這個事兒感興趣?有些品牌在剛創立前后就有了成為巨頭的遠大理想,基于這樣的遠大理想,這些餐飲品牌有了深度資產化的想法,餐飲系統當然也包括其中,但種菜容易、開發系統難,或許只是恰好老板有幾個懂技術的兄弟,大家手里又有點閑錢,開個會之后,團隊就決定了自研餐飲數字化系統的遠大目標。有發展的遠大理想、有技術人才、有一些閑錢,這看起來就是餐飲企業自研數字化系統的三大基礎(只是之一,不是必然)。在數字化系統這個方向,據我們了解,有些品牌一起步就走了自研路線,有些品牌則是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有了自研的想法。但有自研想法的老板畢竟是少數,我們采訪了三家連鎖餐飲企業,他們均表示沒有自研數字化系統的想法。有認為自研既費錢又費力,門檻極高;也有認為自己才幾百家門店,現階段還是更看重餐飲份內的事兒;還有老板指出:如果有上市的想法,自研系統很難通過IPO。不過雖然大量的餐飲企業傾向于直接購買系統,但也有部分餐飲老板押注自研,他們認為自研系統的權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為什么要自研,痛點還是那幾點:其一是信任問題,很難找到合適的友商;其二是專業問題,認為技術公司不懂餐飲;其三是需求問題,認為第三方企業不會答應自己的無底線要求。但或許真正的問題是:自研真的可以徹底解決這些痛點嗎?有自研經驗的餐飲人指出,餐飲和餐飲數字化都有一定的復雜性,找一個小技術團隊來解決餐飲數字化,大多時候是行不通的。比如你以為自研會更省心,其實會面臨更多的難題,包括資源、精力的分散等,數字化方案要自研還是直接購買,這是一個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自研還是購買?這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行業確實有從創立至今還在做數字化自研的餐飲品牌,另一方面,我們還看到一些餐飲品牌從早期自研再到近些年轉向了第三方,比如九毛九集團、老娘舅、大董餐飲等。堅守派認為,一些西方餐飲品牌通過自有的數字化系統,它們可以將餐飲公司的邏輯升級為餐飲科技公司,這于發展有利。但這個邏輯是否合理需要思考,中西方餐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中國餐飲人在發展思維上或許不應該一味跟著西方走,再者,要將餐飲公司升級為餐飲科技公司不一定非要重金自研。我們也發現并不是所有西方巨頭都有將一切資產化的心思,它們在市場化合作方面更為成熟,比如麥當勞的國際供應鏈并不做資產化,而是選擇和老供應商深度合作,把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的人;又比如微軟在運營、財務、人力方面的數字化系統也是通過外采解決的。買還是造?這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并不是看你有沒有能力、想不想,而是要根據市場環境和自身發展重點來均衡的。餐飲企業要搞清楚自己最應該做什么、客戶市場更在意什么、要把時間和資源花在哪里,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為什么要自研?把數據交出去不放心!比起數字化系統重不重要,有些做自研或者自己找外包公司做系統的餐飲人表示,100%可靠的合作伙伴很難找,而把數據交出去,這背后的風險太大了。針對餐飲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相關問題,我們咨詢并采訪了數位資深行業專家,特精選出以下對話內容。Q:如何解決“信任”問題?A:信任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在技術上,第三方數字化企業在數據安全上其實更有優勢,第三方有更安全的服務器、更大的帶寬、更多且更多維的技術人才,對勒索病毒和網絡安全方面都更有應對優勢和經驗,因為專業的數字化企業在基礎安全方面投入更大、更重,比如光是技術人員就有1000多人,這是小團隊不能比的。除了技術保障之外,信任更多要看雙方如何商業合作,比如是不是有一定的信用基礎、是否遵守商業規則,包括甲乙雙方之間如何溝通、是否有把各自的界限和底線說清楚等。信任問題要解決好,必然需要雙方去深入了解和溝通。Q:會不會出現技術“卡脖子”的風險?A:這還是一個雙方的信任問題,就單從第三方數字化企業的角度來說,卡脖子是不可能發生的,而且這不僅對數字化企業沒有好處,更會損害數字化企業的商譽,甚至對于整個餐飲行業和數字化行業都是不利的(在技術壁壘方面,早在多年前,一些數字化公司就已經把軟件代碼開源出去了,甚至也支持餐飲企業的技術人員共同開發系統)。?餐飲公司不懂技術、技術公司不懂餐飲?自研能否打通這兩大壁壘?我們在對餐飲人進行訪談時發現,大多餐飲人經常只考慮技術公司不懂餐飲該怎么辦,卻基本沒有思考過餐飲公司不懂技術會帶來什么問題,更沒有考慮過自研是否真的能解決餐飲技術問題。Q:技術公司懂不懂餐飲?A:餐飲數字化的核心不是技術人員懂不懂餐飲,且餐飲數字化這個事兒也并不是技術人員懂餐飲就能解決的,核心是雙方如何溝通。比如餐飲人比較接地氣,這就需要技術人員能將心沉到餐飲行業、融入到業務環境,需要跟餐飲老板們溝通到細節、溝通到具體的應用場景,然后把需求明確下來。但同時,餐飲老板自己也要懂餐飲,更要理解一點點技術,要能把自己的數字化需求說清楚,理解技術需求背后的價值所在,只有雙方深度溝通,各自把自己專業的事兒做好,雙方共同去匹配一個適應品牌實際發展趨勢的解決方案,這才是真正的餐飲(數字化)技術一體化。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關注一個事實:許多頭部的數字化服務企業在服務多業態、多管理模式、多規模的餐飲企業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最佳實踐”和相關需求,他們可能比大多數餐飲人都清楚餐飲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痛點,所以技術人不懂餐飲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偽命題。總之,好的餐飲數字化方案是來服務餐飲業務場景和餐飲品牌的,核心是為了讓餐飲品牌更好。如果不能明白這一點,即使餐飲老板找了一堆聽話的技術人員做自研,那么最終做出來的方案可能也并不能真正解決餐飲品牌長遠的發展問題。Q:答應餐飲老板的無底線需求,這不是一件好事兒?A:平等交流很重要,但要知道,大多新需求其實是偽需求,偽需求當然可以通過技術來實現,但這會浪費大量的技術資源和資金(比如“給太平洋加個蓋”)。我們不排除自研團隊會有一些技術大神,不過小團隊自研會讓他們的視角局限在品牌之下,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行業經驗識別新需求的生命力及價值程度。第三方數字化企業的先天優勢是有大量的行業服務經驗沉淀,比如之前A企業提出了一個新需求,但最終判定是偽需求,那么當B企業提出同樣的技術設想,我們就可以提供技術咨詢,讓后來的企業不至于走彎路,還有一個問題是,一個新的解決方案通常需要企業內部配合,我們不僅要看到技術的價值,更要看到組織的匹配度,所以一個需求本身是一個點,但它背后其實是一個立體的面,需要深入去理解,而不是只看到需求本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偽需求?我們需要注意到,今天是一個持續變化的時代,我們不能用過去的眼光看當下,當然也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未來。?在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我們不僅要看到過去和當下,更要先人一步看到未來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今天的餐飲業和十年前的餐飲業有“質”的差異,這種差異不是“量”可以堆積的,同樣的,當下數字化企業的服務能力及水平也遠高于往日。Q:大多餐飲品牌的自研系統比較簡潔,這對于品牌未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A:技術部門如果是小團隊,從長遠來看,簡單的架構難以支撐品牌未來的發展,這背后可能是早期或者長期技術資源不足的問題,也可能缺乏長期思維,技術儲備跟不上變化。比如近些年餐飲門店的業務持續在疊加,從美團到微信支付、抖音、各類直播等等,渠道越多,系統就越復雜,但功能方面無法一直做加法,還要看基礎架構能否容納。還有前期可以跑不代表后期跑得動,如果把數字化當成資產,那更要考慮長遠。就像你開始打地基留的上限太淺,那么后期加蓋就是大問題,再者就是小團隊的技術迭代會比較慢,前沿的東西會落后市場很多步。后期跟不上是大問題,它會限制企業的未來,也就是這個原因讓很多餐飲企業后來放棄自研轉而選擇第三方,第三方由于有基礎架構優勢和技術資源優勢,這才可以實現技術領跑。Q:有些餐飲企業對第三方數字化企業的認知還停留在十年前?A:餐飲數字化行業在近十來年確實有一些大的變化,不僅是方案更成熟了,同時價格也降得很明顯。過去主要是項目交付,一套軟件可以用幾十年,而且價格也比較貴,所以過去自研和購買是差不多的。近些年主要是互聯網SaaS模式,它需要數字化企業持續且快速迭代產品,而且較為注重產品的開發、產品的價值以及更講究服務咨詢等,綜合來看,第三方數字化企業近十年已實現了價值方面的彎道超車。?結語有餐飲人表示,今天做自研系統比以前更省事兒,過去是農夫式開山,什么事兒都要自己摸索,現在是借地耕田,因為行業有大量的技術沉淀,甚至還可以通過技術外包做自研。但問題在于:自研更省心了就意味著更應該自研嗎?這值得餐飲企業深思。據筷玩思維了解,第三方數字化服務商(如嘩啦啦等企業)的餐飲數字化系統在覆蓋全餐飲業態、全業務環節方面已經比較完善且較為成熟了,同時這些數字化巨頭也有接到大量從自研轉入第三方的服務案例。相對自研需要數年以及數百萬元起的投入,第三方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價格更是降到了幾百、幾千元起。再者,第三方有千余技術人員的技術資源優勢,可以做到將新客戶的產品開發周期縮短到一周起,較為復雜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的開發周期也控制在半年左右。時至當下,行業依然有一定數量的優質自研系統,但弊端在于它們的體量并不大,解決方案也比較簡單、簡潔,我們也看到一些餐飲巨頭原先從自研起步,最后因為發展原因選擇了第三方。關于餐飲數字化解決方案,自研更好還是獨立的第三方更好?這并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它關乎企業的發展和未來,需要認真對待,或許在餐飲業的發展以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升級躍遷方面,它還需要餐飲企業與第三方數字化企業之間有更深入的共建。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2285.html 贊 (0) 筷玩思維 0 0 生成海報 以東方茶會世界友,霸王茶姬從區域走向全國 上一篇 2022年7月10日 09:07 店鋪號要不要搞抖音藍v?毛利怎么算? 下一篇 2022年7月11日 08:22相關推薦 餐廳管理 稻盛和夫:我的管理原則,只有一條 稻盛和夫先生構建企業戰略的理念,是基于內向的、對“人心”的深度認知。 在此基礎上,他不斷“內求”,將自己“關愛和體諒之心”傳遞給員工,點燃全體員工心中之火。 進而以升維的認知模型去看待外部的市場環境,延展出完全不同的企業戰略。 來源?| 筆記俠 餐飲老板內參 2020年11月15日 餐廳管理 “向麥當勞學供應鏈管理” 為什么我們要持有庫存? 我是一個麥當勞的忠實粉絲,不是說麥記的東西有多好吃,而是他家的供應鏈運營做得好,并且是Gartner供應鏈大師級企業,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就以麥當勞為例,來講一講庫存的事情,我們為什么要持有庫存。 ? … 餐一謀 2022年7月5日 餐廳管理 優秀的店長能為門店帶來不凡的利潤,那要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店長呢? 做餐飲的,可以少一兩個服務員,也可以少一兩個小小的裝飾,甚至減少一兩道菜品……但卻少不了一個好的店長。金牌店長能讓一個餐廳蒸蒸日上,而如何成為一個金牌店長,就成了困擾很多餐飲人的一個問題。 關于店長的… 餐易私塾 2022年10月14日 餐廳管理 “不要工資,說走就走”,餐廳管好00后員工要用好這5個技巧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員工對于整個餐飲店來說至關重要。餐飲行業“招人難,留人難”是困擾各個大小餐企的難題。尤其是在00后們步入職場后,與80、90年代的員工不同,00后一代更具有創意和活力。但讓餐廳管理者煩惱的… 餐飲界 2022年7月1日 餐廳管理 餐廳員工犯錯了,用這4個方法,越“罰”工作越積極! 整編丨職業餐飲網 馬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餐廳員工時不時就會犯錯。罰得輕了,員工不當回事,下次還繼續犯。罰的重了,一言不合就離職。?員工犯錯,怎么處理才能既有效又讓員工欣然接受并改正錯誤呢?管理既… 職業餐飲網 2022年7月1日 餐廳管理 江蘇茶馬遺風藏式秘汁烤魚總部:開店做好員工管理很重要! 作為一個想要創業開店的人,我們在沒有開店之前就要進行方方面面的調查和準備。比如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品牌做加盟,對于打算進軍烤魚行業的投資者來說。你可以來看看茶馬遺風藏式秘汁烤魚這個品牌… 餐老板 2022年8月1日 餐廳管理 如何超越頭號餐企?從技術、管理、宣傳和人心四點可以得出結論 溫馨提示:本文約4381字,燒腦時間13分鐘,筷玩思維特約作者楚劍發于北京。 在餐飲企業中,有普通餐飲企業、有知名餐飲企業,也有不同品類的頭號知名餐飲企業,這些餐飲企業的發展速度或快或慢。 為了說明企業發… 筷玩思維 2020年9月24日 餐廳管理 茶飲如何打造好店長?五大維度來考核! 正確的考核促進店長的成長。 ? 在前一篇專欄中我們提到,復購率的高低是對門店店長考評的核心指標。這是因為店長是對客戶滿意度負責的,而復購率是最能夠體現客戶滿意度指標的直觀數據。 但不少人跟我說,目前復… 中國飲品快報 2022年10月5日 餐廳管理 買奶茶抽黃金、抽汽車?茶飲“刮刮樂”現在玩得也太大了 奶茶刮刮樂再升級,這次可以刮黃金??蘇閣鮮果茶為了宣傳黃皮新品,推出了“喝黃皮,刮真金”活動,買黃皮飲品,有機會刮出真金;?前段時間,“喝茶救星球贏五菱宏光”的話題,在抖音有169.9萬次的播放量;買奈雪杏子… 咖門 2022年7月10日 餐廳管理 餐廳如何投顧客所好?教你5個小技巧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餐謀長?導讀:顧客要的不是便宜,而是感覺占便宜,這一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營銷法則,同樣適用于餐飲行業。 抓住食客的占便宜心理,讓食客感覺劃算,才是根本。 根… 餐謀長聊餐飲 2020年8月27日發表回復 請登錄后評論...登錄后才能評論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