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時拉面說踩中了多個風口,但風口如潮水般變化。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風口似乎消失了。
最直觀的表現是銷售額。根據電商數據服務平臺“魔鏡市場情報”的數據,2020年雙11在天貓“方便速食/速凍產品”類目第一輪預售排行前10名的拉面說,預售額達到790多萬;而到2021年雙11,預售額同比腰斬,只有300多萬。
2021年618期間,拉面說在天貓的整體銷售額約為3402萬;到今年618,這一數據則驟降至1354萬。
從2021年2月開始,拉面說在淘系平臺的銷售額開始下降。在今年6月之前,其在淘系的月度銷售額都保持在千萬元以上。而最新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7月、8月,拉面說的月銷售已經降至六七百萬元。
據新腕兒報道,拉面說從去年3月到今年6月,天貓旗艦店粉絲數從524萬下降到510萬,目前則是506萬。銷量可以刷,評價也可以刷,但是復購很難刷。粉絲數的持續下降,也從側面反映出,拉面說難以繼續講復購與持續增長的故事。
隨著線上競爭的白熱化,拉面說從疫情后開始拓展線下渠道。新零售、傳統商超、便利店的貨架上,都可以看到拉面說的身影。在線下渠道,除了2個月保質期的冷藏盒裝產品,還推出了7個月保質期的常溫袋裝產品。
不過,如今拉面說線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據界面報道,一家位于太原市熱門商圈、不乏年輕客群的連鎖超市主管曾表示,拉面說去年12月進入其賣場,但今年5月已經對臨期的產品進行打折出清了。該主管提供的數字,拉面說在其賣場的4個口味,半年中一共只賣了不到80袋。
在2021年初,也就是拉面說最春風得意的時候,還推出了兩個新品牌“春風酒家”和“極料理”。前者做速凍食品如小籠包、燒賣等,定價也不低,每盒6只的燒賣6盒打包價為159元;后者做傳統的泡面、米線,算是對主品牌的補充。
據此前官方介紹,春風酒家在天貓、京東和有贊平臺都設有官方店鋪。但目前在天貓、京東已經搜不到春風酒家的官方店,公眾號關聯的有贊店鋪也已停用。產品倒是還在電商平臺售賣,散布在各個食品專營店,也就是經銷商處。
從消費新勢力到“昨日黃花”,消費者也不待見了。
說起不再購買拉面說的原因,張晨列出好幾條:首先,價格越來越貴,即使是雙11、618這樣的大促,也沒有多少折扣;其次,她最喜歡的豬肚雞口味停產了,新推出的產品很普通,連嘗試的興趣都沒有;最后,作為主食,一次只能吃一種,可選擇的其他種類還有很多,意面、螺螄粉、小鍋米線……
從2021年1月完成由麥星投資的股權融資后,拉面說沒有再拿到過新融資。
今年6月,新腕兒的一篇文章指出,拉面說正在尋求以估值一折的價格出售公司,但因其有現金流斷裂風險,潛在買家興趣不大。
隨后,拉面說發布聲明稱,公司從未尋求并購,且經營情況良好,現金流穩定,業務亦在平穩發展和正向盈利。
前文所述的投資人表示,判斷一個項目行不行,第一是產品,第二是受眾。對于拉面說而言,產品還不錯,面條的受眾也非常廣,為什么不行了呢?
“拉面說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優點就是從0到1的能力很強,找到了用戶痛點,產品本身和市場營銷做得都不錯。但團隊從1到10的能力比較弱。”
該投資人透露,對于未來發展,拉面說團隊內部意見可能不太統一,有人想繼續以前的流量打法,也有人想采取品牌戰略。在他看來,該團隊在做到一定體量、想繼續做大規模的時候,在管理體系、人才培養等方面出了一些問題,導致其對于產品的推陳出新、品牌的未來規劃等都處于比較擰巴的狀態。
“不過,對于已經做到一定規模的消費品來說,要真的死掉也不容易,即使品牌沒能做起來,繼續賣產品也沒問題。To C走不通可以做To B,零售如果不行,可以多找一些快消品經銷商。這樣做賺錢是沒問題的,就當個生意做吧。”
另有投資人認為,拉面說并不是個例,更深層的原因是,整個大消費賽道在過去兩年是市場熱點,估值均處于歷史中樞上方,目前存在周期性的回調趨勢。
過去幾年整個消費相關的基礎設施,無論是電商還是社交媒體都在快速發展,這也是很多新消費品牌進行初步的消費者滲透和教育的過程,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可以尋找到很多新機會。
但到今天,消費領域的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消費者也愈發成熟。那么接下來,投資人在看消費賽道的機會時,一方面會把握消費者端的底層趨勢,另一方面也需要對細分行業有更深入的理解。
“很多投資人說不看消費了,更具體來說,對于靠流量思維或者營銷驅動的、能力比較單一的消費品牌,在當前大環境下可能會比較危險。”
原創文章,作者:創業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