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虧10億,股價不跌反漲,創始人蟬聯新加坡首富,海底撈憑什么?


    27.08.2020



    導讀安信國際認為,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即高品牌勢能、獨一無二的管理體系、高質高效的供應鏈保障。從行業趨勢來看,餐飲市場具有規模巨大,分散度高的特點。連鎖化程度低,連鎖餐飲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新冠疫情的影響,餐飲行業受到較大負面影響,不過這并不影響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和長期發展。




    本文2338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巨虧近10億,海底撈股價不跌反漲

    在預警上半年將虧損的一個半月后,海底撈發布了半年成績單:虧了近10億。

    8月25日,海底撈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今年公司實現收入97.60億元,同比下降16.5%;凈虧損9.644億元,歸屬股東凈虧損9.646億元,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財報發布次日,海底撈股價卻未受影響,盤中一度漲超5%,股價再創新高。截至26日收盤,海底撈報47.15港元/股,漲3.4%,最新總市值2499億港元。

    而就在上周,福布斯發布新加坡富豪榜,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及其夫人舒萍以190億美元的身家穩坐榜首。

    在2019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張勇夫婦就以138億美元榮膺新加坡首富。也就是說,從去年榜單發布至今,張勇夫婦身家漲了約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8億元。
    其實自從2017年移民新加坡,張勇已經連續3年成為新加坡首富了。
    02
    疫情于海底撈,焉知非福?
    談及虧損,海底撈官方的解釋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影響。
    此前公告中顯示,自2020年1月26日起海底撈自愿暫停中國大陸所有門店的營業,直到3月12日才重新開放中國大陸地區大部分暫停營業的門店,同時要求每個區域開放營業的門店要嚴格遵守國家及當地政府對于防控疫情的要求,門店嚴格執行人流管控措施,安排顧客分散就坐,并限制就餐人數。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服務顧客人數為810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2800萬人次,翻臺率也從4.8次/天,下降到3.3次/天。
    2019年,海底撈餐廳經營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超過96%。顧客少了,營收自然也會下降。上半年,海底撈堂食的營業收入為91.5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將近22億元。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疫情給眾多中小餐企都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中國烹飪協會表示,疫情期間,93%的餐飲企業都選擇關閉門店。
    而單就火鍋品類而言,據《2020年1—7月火鍋業生存報告》顯示,今年前7個月期間,有65.1%商家沒有關閉門店,但有21.1%的商家關店1~10家,但是也有13.8%有新開門店。

    競爭對手難以為繼,海底撈則靠著外賣業務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外賣收入也從去年同期的1.83億元上升到2020年同期的人民幣4.09億元,增長了123.7%。
    營收同比增長了124%,占總營收比例由1.6%提高到4.2%。
    疫情下,由于堂食限制,不少火鍋商家都做起了火鍋外賣的生意,海底撈也不例外。
    今年2月,海底撈就推出了“安心送”及“無接觸外賣”服務,同時,海底撈還推出半成品菜肴等零售商品,上線自有平臺及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
    據了解,海底撈外送業務分為自建站、掛靠店兩種經營服務模式。所謂掛靠店,即在海底撈門店開通外賣業務,但運營由外送小組承擔,與門店相互獨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206家可提供外送服務。
    為滿足疫情期間消費者對火鍋外賣的需求,海底撈對這一業務進行快速擴充。截至2020年6月,這一數字達到299家。
    另外,8月初,“海底撈外送”微信公眾號發文表示,將針對家庭、企業、團隊聚餐等大型用餐場景推出外賣火鍋團餐業務,強調是“可以服務1000人的包席服務”,不僅能提供團餐火鍋,還可提供海底撈特色服務(變臉、撈面、美甲等等)。
    03
    對于海底撈,還有哪些想象?
    1.加速開店,加速下沉
    雖然2020年以來,虧損在餐飲行業是主旋律,但即使是在如此境地下,海底撈的擴張速度也令人咋舌。
    根據海底撈官方數據,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持續推進門店網絡的擴張,新開業173家海底撈餐廳。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全球門店共有935家,其中868家位于中國大陸的164個城市,
    從地區來看,在二線城市開設的海底撈餐廳居多,為389家,收入占比超40%;而一線城市中的海底撈餐廳為212家,收入占比為22%。
    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海底撈門店擴張加速。門店數量從2016年底的176家,增加到了2020年6月底的935家。僅三年半的時間,海底撈的門店數量就凈增加了759家。
    其中,一線城市由55家擴張到了212家,凈增加157家;二線城市由83家增加到了389家,凈增加306家;三線及以下城市由29家擴張到了267家,凈增加238家;中國大陸以外由9家增加到了67家。

    ▲數據來源:窄門餐飲
    可以看出,目前在一二線城市,海底撈門店整體呈現出飽和的狀態,觸碰到了營收的天花板,這也是其翻臺率自2019年便開始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底撈要尋找更大的市場,就不得不加速下沉。
    2.店越開越多,人卻越來越少
    一直以來,員工工資都是海底撈的成本大頭,據此次半年報顯示,整個上半年的員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資、津貼和福利)為40.74億元,每位員工的平均月薪達到了7366元,員工成本占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的31.2%增長到了41.7%。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底撈2019年年報中,企業員工尚有10.2萬人,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的員工僅剩9.2萬人,半年之內員工減少了1萬人。
    對比上文提到的大力擴店,海底撈似乎正在精簡每家門店的人員數量,頗有些節流的意思。
    而海底撈也對此進行了一些間接的解釋。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已經有3家門店裝備了智慧機械臂、23家門店采用了智能配鍋機,在全球餐廳中運用了958臺傳菜機器人與385臺電話機器人。而未來,海底撈也會繼續推進門店的智能化改造。
    這些無疑都有效地節省了人員成本的開支。
    3.擴充賽道,降維打擊
    這半年來,海底撈常常做客熱搜頭條,除了為錯誤的決策和食安問題道歉外,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多個快餐副牌的孵化。
    開在北京的“十八汆”、開在成都的“撈派有面兒”、開在鄭州的佰麩私房面、開在西安的“新秦派面館 ”以及門店尚未落地的共計10個快餐項目。
    這些品牌主打平價甚至是低價,在海底撈這顆大樹的加持下,瘋狂收割高頻低價“小生意”。
    此外,海底撈還布局了零售品牌“開飯了”、“哇哦”、“好好吃飯”、“筷手小廚”等,開始推出更符合剛需市場以及大學生人群的低端品牌。
    如此高密度的動作,顯示了海底撈布局快餐賽道,搶奪高頻小生意的決心。
    總的來說,這半年來海底撈的虧損只是階段性的,但也能從中看出不少餐飲巨頭們的焦慮心情,未來路究竟會走向何方,只能拭目以待。

     


    你覺得海底撈的輝煌會持續多久?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讀sir

    本文素材參考:證券日報、AI財經社、十億消費者、電商報等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丨干凈整潔的熟食品牌店,為啥打不過菜市場的鹵味攤子

    丨美國加州牛肉面大王憑什么能開遍中國火車站

    丨新茶飲品牌的野心,都藏在招聘啟事里!

    丨顧客吃不完懲罰員工、“N-1”點餐不夠要“N-2”?

    丨阿里賣早餐,張勇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點這里!點這里!點這里!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56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27日 20:21
    下一篇 2020年8月27日 20:4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